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及用于该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918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4:26
一种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及用于该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的壳体,能将制冷剂通路用的空洞的开口部作为配合凹部,同时进行零件彼此的径向定位和空洞的开口部的密封,从而能削减零件数量,提高组装性,此外还能实现高刚度化。中心架(5)通过使第一配合突起(13)及第二配合突起(14)与第一配合凹部(20)及第二配合凹部(21)配合嵌合而旋紧固定于第一支架(3)及第二支架(4)。○形环(28)以夹持于第一支架(3)的端面与中心架(5)的轴向上的一端面之间及第二支架(4)的端面与中心架(5)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面之间的方式,环状地配置于第一配合凹部(20)及第二配合凹部(21)的外周侧内壁面的相反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使制冷剂在外壳中流通来进行冷却的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及用于该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的壳体,特别地,涉及ー种对于汽车用是优选的小型、轻量的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及用于该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的壳体。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现有感应电动机中,定子铁心保持于定子架,在定子架与前侧端支架配合嵌合后,被螺栓旋紧固定,且在定子架与后侧端支架配合嵌合后,被螺栓旋紧固定。此外,在定子架的内部形成有在电动机的轴向上呈曲折状的冷却介质通路。该冷却介质通路构成为在铸造定子架时,在定子架的内部形成在前侧端支架侧的端面开ロ的空洞,并以封闭构件对该开ロ部进行封闭。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平6-269143号公报在现有的感应电动机中,由于以封闭构件对形成于定子架的空洞的开ロ部进行封闭来构成冷却介质通路,因此,存在需要封闭构件、零件数量増大且组装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虽然定子架与端支架配合嵌合,但该配合嵌合部用于零件彼此的径向上的对位。一般而言,由于对位用的配合嵌合部由底部较浅的凹凸构成,因此,配合嵌合部对提高定子架与端支架的组装体的刚度的贡献较小,从而使组装体的刚度不足。所以,也存在因行驶时的振动等使定子架变形而使冷却介质泄漏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及用于该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的壳体,上述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能将制冷剂通路用的空洞的开ロ部用作配合凹部,同时进行零件彼此的径向定位和空洞的开ロ部的密封,从而能削减零件数量,提高组装性,此外还能实现高刚度化。本专利技术的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中心架,其中上述中心架被上述第一支架和上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从轴向两侧夹持且旋紧固定于两端面之间;定子,该定子具有以内嵌状态保持于上述中心架的圆环状的定子铁心和卷绕安装于该定子铁心的定子绕组;转子,该转子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第一支架及上述第二支架,并以能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定子的内侧,上述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使制冷剂在上述中心架内流通来进行冷却。上述中心架制成将内周面设为圆筒面的筒状体,第一配合凹部及第ニ配合凹部通过切削加工,以将内周侧内壁面及外周侧内壁面中的ー个内壁面设为配合面的方式,圆环状地凹设于上述中心架的轴向上的两端面中的各端面,供上述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通路以在上述第一配合凹部和/或上述第二配合凹部处开ロ的方式形成于上述中心架的内部,第一配合突起及第ニ配合突起通过切削加工,以将与上述一个内壁面配合嵌合的内周侧壁面及外周侧壁面中的ー个壁面设为配合面的方式,圆环状地突出设置于上述第一支架及上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中的各端面。此外,上述中心架通过使上述第一配合突起及上述第二配合突起与上述第一配合凹部及上述第二配合凹部配合嵌合而旋紧固定于上述第一支架及上述第二支架,弾性密封构件以夹持于上述第一支架及上述第二支架的和上述配合凹部相対的支架的端面与上述中心架的端面之间的方式,环状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配合凹部及上述第二配合凹部中上述制冷剂通路开ロ的配合凹部的上述一个内壁面的相反ー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配合凹部及第ニ配合凹部的内周侧内壁面及外周侧内壁面中的ー个内壁面和第一配合突起及第ニ配合突起的内周侧壁面及外周侧壁面中的ー个内壁面以形成配合面的方式分别通过切削而形成。此外,由于第一配合突起及第ニ配合突起与第一配合凹部及第ニ配合凹部配合嵌合,因此,ー个内壁面与ー个壁面无间隙地配合嵌合,从而作为密封部起作用。因此,能増大配合嵌合部的轴向长度,从而能实现壳体的高刚度化。另外,制冷剂通路的开ロ部被与配合凹部配合嵌合的配合突起堵住。因此,配合突起作为堵住制冷剂通路的开ロ部的堵塞构件起作用,所以,无需准备另ー构件作为封闭构件,从而能削減零件数量并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纵剖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端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端面图。图4是图2的IV-IV向视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向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第一支架与中心架之间的连结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第二支架与中心架之间的连结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制冷剂通路的形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9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エ序剖视图。图10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エ序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车用电动机的电动机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2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车用电动机的制冷剂通路的形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3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车用电动机的制冷剂通路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展开图。图14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制造方法中的模具设置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5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符号说明)2电动机架(壳体)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5A、5B 中心架8 转子9 定子10定子铁心11定子绕组13第一配合突起(日文第Iィンロー突起)13a外周侧壁面(配合面(日文ィンロ 一面))14第二配合突起14a外周侧壁面(配合面)17 肋部28〇形环(弾性构件)20第一配合凹部20a外周侧内壁面(配合面)21第二配合凹部21a外周侧内壁面(配合面)30、30A、30B 制冷剂通路31第一通路32第二通路33连通路36旁通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表不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纵剖图,图2是表不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端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端面图,图4是图2的IV-IV向视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向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第一支架与中心架之间的连结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第二支架与中心架之间的连结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的制冷剂通路的形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9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エ序剖视图,图10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车用电动机中使用的中心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エ序剖视图。在图I至图7中,作为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日文外被冷却形回転電機)的车用电动机I包括电动机架2,该电动机架2作为利用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夹住中心架5并被安装螺栓12旋紧固定而构成的壳体;轴7,该轴7经由轴承6被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支承成能旋转;转子8,该转子8固定于轴7并配置于电动机架2内;以及定子9,该定子9具有圆环状的定子铁心10及安装于定子鉄心10的定子绕组11,并被配置成定子铁心10以内嵌状态保持于中心架5,且该定子9隔着规定间隙围绕转子8。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及中心架5例如是铝制的,并通过压铸而制成。此外,第一支架3及第ニ支架4的相对的端面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与轴向(轴7的轴心方向)正交的环状的平坦面。此外,分别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中心架,所述中心架被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从轴向两侧夹持且旋紧固定于两端面之间;定子,该定子具有以内嵌状态保持于所述中心架的圆环状的定子铁心和卷绕安装于该定子铁心的定子绕组;转子,该转子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并以能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所述外壳冷却形旋转电机使制冷剂在所述中心架内流通来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架制成将内周面设为圆筒面的筒状体,第一配合凹部及第二配合凹部通过切削加工,以将内周侧内壁面及外周侧内壁面中的一个内壁面设为配合面的方式,圆环状地凹设于所述中心架的轴向上的两端面中的各端面,供所述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通路以在所述第一配合凹部和/或所述第二配合凹部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中心架的内部,第一配合突起及第二配合突起通过切削加工,以将与所述一个内壁面配合嵌合的内周侧壁面及外周侧壁面中的一个壁面设为配合面的方式,圆环状地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中的各端面,所述中心架通过使所述第一配合突起及所述第二配合突起与所述第一配合凹部及所述第二配合凹部配合嵌合而旋紧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弹性密封构件以夹持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中和所述配合凹部相对的支架的端面与所述中心架的端面之间的方式,环状地配置于所述第一配合凹部及所述第二配合凹部中所述制冷剂通路开口的配合凹部的所述一个内壁面的相反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和幸井上正哉西村慎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