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驱动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296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缸驱动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及集装箱起重机。该起升机构包括:卷筒和在卷筒上收放的线性部件,线性部件连接用于吊装集装箱的吊具;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的至少一个液压油缸,缸筒可摆动地设置于固定部件上,活塞与活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包括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曲轴,主轴颈设置于固定部件上,活塞杆的第二端设置于连杆轴颈上,整体形成曲柄连杆机构,曲轴与卷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由油缸驱动,通过液压力带动曲轴并驱动卷筒旋转,具有驱动功率大、结构紧凑、控制方便、运行平稳、无偏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大型化、重载化集装箱起重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以及包括该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集装箱起重机。
技术介绍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是集装箱装卸技术装备的一种,如图I所示,它一般包括龙门架、运行小车系统、起升机构、绕绳系统及吊具上架等,起升机构实现集装箱或吊具升降运动,运行小车系统负责集装箱或货物的水平往复运动,运行小车系统在起重机的高处滑行,它通过绕绳系统的滑轮组利用钢丝绳连接吊具上架,吊具上架实施货物的调运。现有技术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如图2所示,其采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和减速机相连,减速机的转动轴与卷筒连接,带动钢丝绳实现货物的起升。世界集装箱运输的旺盛需求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对集装箱装卸技术设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伴随着集装箱装运向大型化、重载化方向的发展,集装箱起重机负载越来越大,减速机驱动卷筒的驱动力要求更大,而大功率减速机往往尺寸很大,自身重量也大,长期超载工作下易使减速机疲劳受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驱动力大、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以满足大型化、重型化集装箱起重机不断提升的性能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油缸驱动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该起升机构避免了现有技术尺寸、自重大的缺点,增加了起升机构的驱动力,尤其适用于大型化、重型化集装箱起重机。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包括卷筒和在所述卷筒上收放的线性部件,所述线性部件连接用于吊装集装箱的吊亘..,N 9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的至少一个液压油缸,所述缸筒可摆动地设置于固定部件上,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包括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曲轴,所述主轴颈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连杆轴颈上,整体形成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轴与所述卷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卷筒包括两个,分别连接所述曲轴两端的主轴颈。进一步地,所述线性部件为钢丝绳。进一步地,所述曲轴包括与所述液压油缸数量相同的多个连杆轴颈,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二端设置于对应的连杆轴颈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排成一排,形成直列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分为两组,各组液压油缸排成一排,两排液压油缸之间的角度为180°,形成水平对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为双作用油缸,其有杆腔和无杆腔交替进回油,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所述活塞杆缩回时,所述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为单作用油缸,仅有其无杆腔进回油,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无杆腔进油;所述活塞杆缩回时,所述无杆腔回油。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还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油缸的进回油方向;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或无杆腔,用于检测活塞运动至相应位置时的液压油压力;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并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换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为包括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回油口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或二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分别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第一进油口连接液压泵,所述第一回油口连接油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二位三通换向阀包括第三工作油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第三工作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液压泵,所述第二回油口连接油箱。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还包括机械式换向阀、凸轮、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中所述机械式换向阀上设置有控制端;所述凸轮连接所述曲轴的主轴颈,并随所述主轴颈进行相应的旋转;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凸轮的周面上并在所述凸轮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杆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摆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式换向阀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还包括第二电磁换向阀、角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油缸的进回油方向;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曲轴旋转运动的角位移;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和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并根据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角位移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换向。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的缸筒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所述铰接座铰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的缸筒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组耳座,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所述耳座铰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工作过程中,部分液压油缸停缸,仅另外一部分液压油缸对曲轴做功。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还包括飞轮和/或平衡块,其中所述飞轮设置于所述曲轴的主轴颈上,所述平衡块为重量部件,用于平衡曲轴重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该集装箱起重机设置有前述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由油缸驱动,通过液压力带动曲轴并驱动卷筒正转和反转,进而实现吊具的升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驱动力大的液压油缸,具有很大的驱动力;而且,对于双作用油缸而言,除死点外,活塞都会在液压力的驱动下对外做功,因此能提升曲轴运行的效率,提闻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功率和扭矩。此外,本专利技术无需依靠设置减速机来增大扭矩,其曲轴输出的扭矩即可以直接用于对卷筒进行驱动,满足集装箱起重机大型化、重载化的发展需求,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而且,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液压油缸的协同动作控制,从而提高装置的控制性能,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本专利技术油缸驱动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相比于现有技术还具有运行平稳、无偏载、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的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的结构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直列式液压油缸的结构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油缸控制的液压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油缸控制的液压原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油缸控制的液压原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油缸控制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的结构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油缸驱动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包括卷筒la、线性部件(未图示)、至少一个液压油缸I和曲轴2。其中,线性部件在卷筒Ia上进行收放,该线性部件连接用于吊装集装箱的吊具,从而实现吊具的升降。卷筒Ia可以在曲轴2的带动下进行正转和反转,不同转向时线性部件和吊具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向,从而可以实现集装箱在高度方向(Z轴)的位置改变,配合运行小车机构在水平方向(X轴)的位置改变,可以将集装箱从起始位置吊装至目标位置。该线性部件优选为钢丝绳,也可以是其它高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驱动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筒(1a)和在所述卷筒(1a)上收放的线性部件,所述线性部件连接用于吊装集装箱的吊具;包括缸筒(10)、活塞(11)和活塞杆(12)的至少一个液压油缸(1),所述缸筒(10)可摆动地设置于固定部件上,所述活塞(11)与所述活塞杆(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包括主轴颈(21)和连杆轴颈(22)的曲轴(2),所述主轴颈(21)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活塞杆(12)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连杆轴颈(22)上,整体形成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轴(2)与所述卷筒(1a)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张作良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