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4789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其包括上模具、下模具,还包括活动块和托底模,所述的下模具上表面有向下的折弯凹槽,折弯凹槽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所述的活动块有两个,分别位于折弯凹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托底模的下部分插入第一凹槽中,托底模的上半部分的宽度大于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簧,使托底模可以顺着第一凹槽做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不同,调节两个活动块凸台的直线距离,使折弯时工件回弹后正好变为U型,省时省力,免去了二次加工的工序;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 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人们对折弯机产品的要求变得多样,需求量的增大,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迅速,品种也变得丰富多彩,而对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中常常要将工件折成U型,现有的加工U型工件都是将下模具上开个U型槽,通过上模具将工件压入U型槽中达到使工件折成U型的目的,很多工件在折弯完成后,由于材料的弹性容易使折弯工件有一定的回弹,即U型件的两条竖直边有一定的张开,变成了底面有一定弧度的类似V型,使很多工件的折弯达不到工艺的要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042737. 4,公开日2010年5月5日,公开了一种U型折弯件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导向组件、凸模、凹模,卸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板的上部形成凹槽,凹槽的内腔尺寸与零件尺寸一致,凹槽的宽度为凹模拼块的宽度,凹模为拼块结构,嵌入到下模版的凹槽中,嵌入深度为5_。该技术易于装配、结构简单、采用凹模嵌入凹槽结构,可消减成型尺寸的误差,保证了成型尺寸的精度,因为采用的是四面固定的方式,可抵消侧向力,经久耐用。中国专利号201120103100.9,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该技术包括槽型模具底座,在槽型模具底座的内侧两边相对分别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相对的上角处设有圆孔,该圆孔和固定块的两直角边相切,且圆孔呈相对半开放状态,圆孔内设有滚柱。利用固定块上半开放圆孔内的滚柱,使得零部件在弯曲时其外表面和滚柱有一个滚动成形的过程,避免了零部件外表面的摩擦划伤,完全改变了老式“V”字形折弯模具滑动摩擦的过程,当遇到“U”字形,“L”字形,“Z”字形和弧形零部件时都可以采用此种结构,这样折出来的零部件的外表面都没有划伤的现象,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该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但是上述的两份专利加工后的工件还是有一定的回弹,加工的折弯工件容易变成底面有一定弧度的类似V型,使很多工件的折弯达不到工艺的要求,还要借助人工来完成,使工件变为U型。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折弯模具加工后的工件有一定的回弹,加工的折弯工件容易变成底面有一定弧度的类似V型,使很多工件的折弯达不到工艺的要求,还要借助人工来完成,使工件变为U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工件的回弹作用在折弯后直接得到U型工件的U型折弯机模具。技术方案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还包括活动块和托底模,所述的下模具上表面有向下的折弯凹槽,折弯凹槽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所述的活动块有两个,分别位于折弯凹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托底模的下部分插入第一凹槽中,托底模的上半部分的宽度大于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簧,使托底模可以顺着第一凹槽做上下运动。所述的下模具折弯凹槽的侧壁从上向下依次由第一斜面、第一台阶、第一垂直面、第一水平面和第一凹槽组成;所述的第一台阶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的活动块的内侧壁由凸台和钝角凹槽组成,底部为第二平面,外侧壁由第二斜面和第二凹槽和第二侧面组成;所述的第二凹槽为圆弧凹槽;所述的钝角凹槽为夹角大于90°的V型凹槽。所述的第二斜面和第二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一斜面与第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的第二凹槽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一台阶的圆弧面的圆弧半径。所述的上模具的底面形状为弧形面。安装时,第二凹槽卡在第一台阶,托底模压着活动块的下部,使活动块能以第二凹槽与第一台阶的接触线为中心做小幅度的摆动。使用时,首先将上模具下压,将工件压入折弯凹槽中,托底模向下运动,压着活动块的下部分,使两个活动块上的凸台之间的直线距离变短,小于所要加工的U型弯的U型开口处的距离,即将工件折成U型弯的上部距离小于所要求的距离的状态,松开模具后,工件在弹性作用下会发生回弹,恢复一定的形变,回弹后工件变为U型。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不仅包括上模具、下模具,还包括活动块和托底模,工件折U型弯时,可以将工件U型弯的上部距离折到小于所要求的距离,利用材料的回弹使工件恢复成U型,免去了二次加工;(2)第二斜面和第二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一斜面与第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二凹槽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一台阶的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使活动块能以第二凹槽与第一台阶的接触线为中心做小幅度的摆动,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不同,调节两个活动块凸台的直线距离,使折弯时工件回弹后正好变为U型;(3)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零件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块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模具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图中1.上模具2.底面3.下模具301.第一斜面302.第一台阶303.第一垂直面304.第一水平面305.第一凹槽4.活动块401.第二斜面402.第二凹槽403.第二侧面404.第二平面405.钝角凹槽406.凸台5.托底模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包括上模具I、下模具3,还包括活动块4和托底模5,所述的下模具3上表面有向下的折弯凹槽,折弯凹槽的底部有第一凹槽305 ;所述的活动块4有两个,分别位于折弯凹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托底模5的下部分插入第一凹槽305中,托底模5的上半部分的宽度大于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凹槽 305内设置有弹簧6,使托底模5可以顺着第一凹槽305做上下运动。所述的下模具3折弯凹槽的侧壁从上向下依次由第一斜面301、第一台阶302、第一垂直面303、第一水平面304和第一凹槽305组成;所述的第一台阶302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的活动块4的内侧壁由凸台406和钝角凹槽405组成,底部为第二平面404,外侧壁由第二斜面401和第二凹槽402和第二侧面403组成;所述的第二凹槽402为圆弧凹槽;所述的钝角凹槽405为夹角大于90°的V型凹槽。所述的第二斜面401和第二平面404的夹角小于第一斜面301与第一水平面304之间的夹角,所述的第二凹槽402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一台阶302的圆弧面的圆弧半径。所述的上模具I的底面2形状为弧形面。安装时,第二凹槽402卡在第一台阶302,托底模5压着活动块4的下部,使活动块4能以第二凹槽402与第一台阶302的接触线为中心做小幅度的摆动。使用时,首先将上模具I下压,将工件压入折弯凹槽中,托底模5向下运动,压着活动块4的下部分,使两个活动块4上的凸台406之间的直线距离变短,小于所要加工的U型弯的U型开口处的距离,即将工件折成U型弯的上部距离小于所要求的距离的状态,如图5所示,松开模具后,工件在弹性作用下会发生回弹,恢复一定的形变,回弹后工件变为U型,免去了二次加工,省时省力。实施例I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包括上模具I、下模具3,还包括活动块4和托底模5,所述的下模具3上表面有向下的折弯凹槽,折弯凹槽的底部有第一凹槽305 ;所述的活动块4有两个,分别位于折弯凹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托底模5的下部分插入第一凹槽305中,托底模5的上半部分的宽度大于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凹槽305内设置有弹簧6,使托底模5可以顺着第一凹槽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折弯机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块(4)和托底模(5),所述的下模具(3)上表面有向下的折弯凹槽,折弯凹槽的底部有第一凹槽(305);所述的活动块(4)有两个,分别位于折弯凹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托底模(5)的下部分插入第一凹槽(305)中,托底模(5)的上半部分的宽度大于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凹槽(305)内设置有弹簧(6),使托底模(5)可以顺着第一凹槽(305)做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俊邰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国菱机械刃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