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530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31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包括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电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部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汽缸、设置在汽缸内的活塞和滑片、偏心曲轴以及支持偏心曲轴的长轴承和短轴承;偏心曲轴包括旋转轴和偏心部,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下侧的一端为长轴端,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上侧的一端为短轴端,偏心部收纳在活塞内;长、短轴端分别与长、短轴承相接;偏心曲轴的内部设置有给压缩机构供油润滑的供油孔,供油孔贯穿偏心曲轴的两端;其供油孔由两段以上的供油孔构成,每段供油孔之间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运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方的旋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偏心曲轴内部设置不同形式的供油孔,从而满足压缩机构的润滑供油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
技术介绍
R22制冷剂已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限期逐步淘汰的制冷剂。欧洲、日本早已开始转向R410A制冷剂替代,美国也将于2010年禁止R22在新的制冷产品中使用。中国也加快了 R22淘汰的步伐,将于2013年冻结在2009 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要达到削减基线水平的10%的要求。而国内一些主要品牌也开始推出R410A作为制冷剂的环保空调。然而R410A的GWP值比R22还大,“京都议定书”已将R410A列为受控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所有R410A绝不是长远的替代方案。 作为HCFC (如R22),HFC (如R410A,R407C))的替代制冷剂,现碳氢制冷剂最为业界关注。但碳氢制冷剂用于空调器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其具有高可燃性,必须限制碳氢空调器系统的制冷剂封入量。所以有必要大幅度减少压缩机壳体内的制冷剂含量,从而使得空调器整机系统的制冷剂封入量也得以减少。将压缩机内部设置成具有较大空间的低压腔和较小空间的高压腔的结构可以较好的减少压缩机内部的制冷剂含量。在压缩机构位于电动机构上方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用于润滑密封的润滑油油池位于压缩机的下壳体内部,即电动机构的下方,这样,由于压缩机构与油池的距离较大,导致压缩机供油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易于实现、向上运送润滑油的能力高、提高润滑油流动连续性的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包括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电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部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汽缸、设置在汽缸内的活塞和滑片、偏心曲轴以及支持偏心曲轴的长轴承和短轴承;偏心曲轴包括旋转轴和偏心部,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下侧的一端为长轴端,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上侧的一端为短轴端,偏心部收纳在活塞内;长、短轴端分别与长、短轴承相接;偏心曲轴的内部设置有给压缩机构供油润滑的供油孔,供油孔贯穿偏心曲轴的两端;其结构特征是供油孔由两段以上的供油孔构成,每段供油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供油孔包括第一段供油孔和第二段供油孔;第一段供油孔同心设置在偏心曲轴的长轴端;第二段供油孔偏心设置在偏心曲轴的短轴端,第二段供油孔下端伸至长轴端内并与第一段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段供油孔与第二段供油孔具有重合部,重合部长度BI为BI > 2mm ;或者,第一段供油孔与第二段供油孔在重合部形成通流面积SI,通流面积SI与第二段供油孔的横截面积S2之间的关系为SI ^ 0. 8*S2。所述第二段供油孔倾斜设置,其中,第二段供油孔出口的中心与偏心曲轴的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Al,第二段供油孔与第一段供油孔连接处的中心与所述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 A2,且 Al > A2。所述供油孔包括第一段供油孔、中间段供油孔和第二段供油孔;第一段供油孔和中间段供油孔均同心设置在偏心曲轴的长轴端;第二段供油孔偏心设置在偏心曲轴的短轴端,第二段供油孔下端伸至长轴端内并与中间段供油孔连通;第一段供油孔和中间段供油孔的直径分别为Dl和D2,且Dl >D2,两段孔之间通过倾斜面过渡连接。长轴端的供油孔设置成不同直径的两段,既能利用下段大直径孔的供油能力,又不至于削弱曲轴刚性太多。所述第一段供油孔与中间段供油孔具有重合部,重合部长度B2为B2 > 2mm ;或者,第一段供油孔与中间段供油孔在重合部形成通流面积S3,通流面积S3与第二段供油孔的横截面积S4之间的关系为S3 ^ 0. 8*S4。 所述第二段供油孔倾斜设置,其中,第二段供油孔出口的中心与偏心曲轴的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A3,第二段供油孔与中间段供油孔连接处的中心与所述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 A4,且 A3 > A4。所述供油孔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段供油孔和第二段供油孔;第一段供油孔同心设置在偏心曲轴的长轴端;第二段供油孔同心设置在偏心曲轴的短轴端,第二段供油孔下端伸至长轴端内并与第一段供油孔连通;第一段供油孔和第二段供油孔的直径分别为D3和D4,且D3 > D4,两段孔之间通过倾斜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段供油孔的深度LI小于压缩机构中长轴承的凸台端面到偏心曲轴的长轴端端面的距离L。第一段供油孔直径较大,其深度不超过长轴承凸台端面,是为了防止孔径太大导致曲轴刚度太差。所述电动机构的转子安装在偏心曲轴的长轴端;压缩机的润滑油油池位于压缩机内底部。本专利技术在运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方的旋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偏心曲轴内部设置不同形式的供油孔,从而满足压缩机构的润滑供油要求。其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易于实现、向上运送润滑油的能力高、提高润滑油流动连续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偏心曲轴结构示意图。图3为偏心曲轴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偏心曲轴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偏心曲轴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偏心曲轴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I和图2,本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包括由定子17和转子18组成的电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部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汽缸12、设置在汽缸12内的活塞14和滑片13、偏心曲轴11以及支持偏心曲轴11的长轴承15和短轴承16 ;偏心曲轴11包括旋转轴和偏心部,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下侧的一端为长轴端11. I,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上侧的一端为短轴端11. 2,偏心部收纳在活塞14内;长、短轴端分别与长、短轴承相接;偏心曲轴11的内部设置有给压缩机构供油润滑的供油孔,供油孔贯穿偏心曲轴11的两端。供油孔包括第一段供油孔11. 3和第二段供油孔11. 4 ;第一段供油孔11. 3同心设置在偏心曲轴11的长轴端11. I ;第二段供油孔11. 4偏心设置在偏心曲轴11的短轴端11. 2,第二段供油孔11. 4下端伸至长轴端11. I内并与第一段供油孔11. 3连通。第一段供油孔11. 3的深度LI小于压缩机构中长轴承15的凸台端面到偏心曲轴11的长轴端11. I端面的距离L。电动机构的转子18安装在偏心曲轴11的长轴端11. I ;压缩机的润滑油油池19位于压缩机内底部,润滑油通过第一供油孔再经第二供油孔供给到压缩机构。 第一段供油孔11. 3与第二段供油孔11. 4具有重合部,重合部长度BI为BI彡2mm ;或者,第一段供油孔11. 3与第二段供油孔11. 4在重合部形成通流面积SI,通流面积SI与第二段供油孔11. 4的横截面积S2之间的关系为SI彡0. 8*S2。上述第一段供油孔11. 3和第二段供油孔11. 4的直径可以是相等或不相等。第二实施例参见图3,第二段供油孔11. 4’倾斜设置,其中,第二段供油孔11. 4’出口的中心与偏心曲轴11’的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Al,第二段供油孔11. 4’与第一段供油孔11. 3’连接处的中心与所述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A2,且Al >A2,以提高第二供油孔向上运送润滑油的能力和提高润滑油流动的连续性。其中,第二段供油孔11. 4’的中心线与偏心曲轴11’的旋转轴中心线的夹角为a > 3°。其它未述部分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包括由定子(17)和转子(18)组成的电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部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汽缸(12)、设置在汽缸(12)内的活塞(14)和滑片(13)、偏心曲轴(11、11’、21、21’、31)以及支持偏心曲轴(11、11’、21、21’、31)的长轴承(15)和短轴承(16);偏心曲轴(11、11’、21、21’、31)包括旋转轴和偏心部,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下侧的一端为长轴端(11.1、21.1、31.1),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上侧的一端为短轴端(11.2、21.2、31.2),偏心部收纳在活塞(14)内;长、短轴端分别与长、短轴承相接;偏心曲轴(11、11’、21、21’、31)的内部设置有给压缩机构供油润滑的供油孔,供油孔贯穿偏心曲轴(11、11’、21、21’、31)的两端;其特征是供油孔由两段以上的供油孔构成,每段供油孔之间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包括由定子(17)和转子(18)组成的电动机构、设置在电动机构上部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汽缸(12)、设置在汽缸(12)内的活塞(14)和滑片(13)、偏心曲轴(11、11’、21、21’、31)以及支持偏心曲轴(11、11’、21、21’、31)的长轴承(15)和短轴承(16);偏心曲轴(11、11’、21、21’、31)包括旋转轴和偏心部,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下侧的一端为长轴端(11. 1、21. 1、31. I),旋转轴位于偏心部上侧的一端为短轴端(11.2、21.2、31.2),偏心部收纳在活塞(14)内;长、短轴端分别与长、短轴承相接;偏心曲轴(11、11’、21、21’、31)的内部设置有给压缩机构供油润滑的供油孔,供油孔贯穿偏心曲轴(11、11’、21、21’、31)的两端;其特征是供油孔由两段以上的供油孔构成,每段供油孔之间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供油孔包括第一段供油孔(11.3、11.3’ )和第二段供油孔(11.4、11.4’ );第一段供油孔(11.3、11.3’)同心设置在偏心曲轴(11、11’)的长轴端(11.1);第二段供油孔(11.4、11.4’)偏心设置在偏心曲轴(11、11’)的短轴端(11. 2),第二段供油孔(11.4、11.4’)下端伸至长轴端(11. D内并与第一段供油孔(11. 3,11. 3’ )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段供油孔(11. 3,11. 3’)与第二段供油孔(11. 4,11. 4’)具有重合部,重合部长度BI为BI彡2mm ;或者,第一段供油孔(11.3、11.3’)与第二段供油孔(11.4、11.4’)在重合部形成通流面积SI,通流面积SI与第二段供油孔(11.4、11.4’)的横截面积S2之间的关系为SI彡0.8*S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段供油孔(11.4’ )倾斜设置,其中,第二段供油孔(11.4’ )出口的中心与偏心曲轴(11’ )的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Al,第二段供油孔(11.4’)与第一段供油孔(11.3’)连接处的中心与所述旋转轴中心线距离为A2,且Al > A2。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供油孔包括第一段供油孔(21. 3)、中间段供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