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吊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162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29
起重机吊臂,一实施例为:有六个臂,六节臂内有第一和第二油缸;五节臂首尾端内侧有第三和第四滑轮,四节臂和二节臂尾端外侧有第五和第六滑轮;三节臂伸臂拉索经装在第一油缸首端的第一滑轮后,两端与三节臂、基本臂的尾端固接;五节臂伸臂拉索经装在第二油缸首端的第二滑轮后,两端与五节臂、三节臂的尾端固接;六节臂伸臂拉索经第三滑轮后,两端与六节臂、四节臂尾端固接;六节臂缩臂拉索经第四滑轮后,两端与六节臂尾端、第二油缸缸筒首侧固接;五节臂缩臂拉索经第五滑轮后,两端与五节臂尾端、三节臂首端固接;三节臂缩臂拉索经第六滑轮后,两端与三节臂尾端、基本臂首端固接。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另一实施例区别在于:二节臂首端外侧有第一滑轮;三节臂伸臂拉索经该滑轮后,两端与三节臂尾端、基本臂首端固接。本吊臂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吊臂
技术介绍
目前,伸缩臂式起重机的吊臂常采用单缸锁销的伸缩方式。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吊臂内部的电气控制系统复杂,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较高;另,吊臂的臂长伸缩量为离散值,无法实现连续的无级伸缩,且伸缩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起重机吊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吊臂,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六节臂、五节臂、四节臂、三节臂、二节臂、基本臂,六节臂内有自上而下布置且轴线与六节臂中心线相平行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均指向本吊臂的尾端,第一油缸的缸筒首端通过滚轮组件与第二油缸的缸筒滑动接触,第二油缸的缸筒首端通过支撑轮与六节臂的下侧壁担接;第一油缸的缸筒尾端与二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尾端与基本臂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的缸筒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一油缸轴线相垂直的第一滑轮;第二油缸的缸筒尾端与四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尾端与三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的缸筒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二油缸轴线相垂直的第二滑轮;五节臂的首尾端内侧分别设有轴线与五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四节臂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四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五滑轮,二节臂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二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六滑轮;三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一滑轮后,其一端与三节臂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的尾端固接;五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二滑轮后,其一端与五节臂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的尾端固接;六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三滑轮后,其一端与六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四节臂的尾端固接;六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四滑轮后,其一端与六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油缸的缸筒首侧固接;五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五滑轮后,其一端与五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首端固接;三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六滑轮后,其一端与三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首端固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吊臂,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六节臂、五节臂、四节臂、三节臂、二节臂、基本臂,六节臂内有自上而下布置且轴线与六节臂中心线相平行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均指向本吊臂的尾端,第一油缸的缸筒首端通过滚轮组件与第二油缸的缸筒滑动接触,第二油缸的缸筒首端通过支撑轮与六节臂的下侧壁担接;第一油缸的缸筒尾端与二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尾端与基本臂的尾端绞接;二节臂的首端外侧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二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一滑轮;第二油缸的缸筒尾端与四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尾端与三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的缸筒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二油缸轴线相垂直的第二滑轮;五节臂的首尾端内侧分别设有轴线与五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四节臂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四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五滑轮,二节臂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二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六滑轮;三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一滑轮后,其一端与三节臂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的首端固接;五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二滑轮后,其一端与五节臂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的尾端固接;六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三滑轮后,其一端与六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四节臂的尾端固接;六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四滑轮后,其一端与六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油缸的缸筒首侧固接;五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五滑轮后,其一端与五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首端固接;三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六滑轮后,其一端与三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首端固接。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技术所述起重机吊臂均简称为本吊臂。因本吊臂由六个臂(基本臂至六节臂)、两个油缸(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六个拉索(三节臂的伸臂和缩臂拉索、五节臂的伸臂和缩臂拉索、六节臂的伸臂和缩臂拉索)、六个滑轮(第一滑轮至第六滑轮)等常用零部件组成,结构简单合理,故本吊臂的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吊臂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吊臂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加图1,图I中采取了断裂的画法,使得本吊臂的长度缩短,且仅示出六节臂I的首端挂钩21的部分结构。参加图1,本吊臂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六节臂I、五节臂2、四节臂3、三节臂4、二节臂5、基本臂6,六节臂I内有自上而下布置且轴线与六节臂I的中心线相平行的第一油缸、12和第二油缸11,第一油缸12的活塞杆122和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112均指向本吊臂的尾端,第一油缸12的缸筒121的首端通过滚轮组件123与第二油缸11的缸筒111滑动接触。滚轮组件123为现有技术部分,图I中仅示意性地画出,具体结构可参见名称为汽车起重机吊臂、申请号为200420053386. 4的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第二油缸11的缸筒111的首端通过支撑轮113与六节臂I的下侧壁担接。支撑轮113的轴线与第二油缸11的轴线相垂直。第一油缸12的缸筒121的尾端与二节臂5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12的活塞杆122的尾端与基本臂6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12的缸筒121的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一油缸12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一滑轮18。第二油缸11的缸筒111的尾端与四节臂3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112的尾端与三节臂4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11的缸筒111的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二油缸11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二滑轮1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四个铰接结构在图I中均示意性地画出,而未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五节臂2的首尾端内侧分别设有轴线与五节臂2的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三滑轮20、第四滑轮10,四节臂3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四节臂3的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五滑轮14,二节臂5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二节臂5的中心线相垂直的第六滑轮15。三节臂伸臂拉索13绕过第一滑轮18后,其一端与三节臂4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6的尾端固接。五节臂伸臂拉索9绕过第二滑轮19后,其一端与五节臂2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4的尾端固接。六节臂伸臂拉索7绕过第三滑轮20后,其一端与六节臂I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四节臂3的尾端固接。六节臂缩臂拉索8绕过第四滑轮10后,其一端与六节臂I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油缸11的缸筒111的首侧固接。五节臂缩臂拉索17绕过第五滑轮14后,其一端与五节臂2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4的首端固接。三节臂缩臂拉索16绕过第六滑轮15后,其一端与三节臂4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6的首端固接。另,安装时,第一油缸12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各接有一个油管,以向第一油缸12内输送液压油;第二油缸1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也各接有一个油管,以向第二油缸11内输送液压油。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图I中未示出所述的四个油管、每个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本吊臂的伸缩臂工作原理为当对第一油缸12正向供油时(第一油缸12的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出油),通过第一油缸12的缸筒121伸出,带动二节臂5伸出;二节臂5伸出,在三节臂伸臂拉索13的带动下,使三节臂4伸出。这样,实现二节臂5、三节臂4同步伸出。当对第二油缸11供油时(第二油缸11的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出油),通过第二油缸11的缸筒111伸出,带动四节臂3伸出;四节臂3伸出,在五节臂伸臂拉索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起重机吊臂,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六节臂、五节臂、四节臂、三节臂、二节臂、基本臂,六节臂内有自上而下布置且轴线与六节臂中心线相平行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均指向本吊臂的尾端,第一油缸的缸筒首端通过滚轮组件与第二油缸的缸筒滑动接触,第二油缸的缸筒首端通过支撑轮与六节臂的下侧壁担接,其特征在于 第一油缸的缸筒尾端与二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尾端与基本臂的尾端铰接,第一油缸的缸筒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一油缸轴线相垂直的第一滑轮; 第二油缸的缸筒尾端与四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尾端与三节臂的尾端铰接,第二油缸的缸筒首端装有竖直布置且轴线与第二油缸轴线相垂直的 第二滑轮; 五节臂的首尾端内侧分别设有轴线与五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四节臂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四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五滑轮,二节臂的尾端外侧设有轴线与二节臂中心线相垂直的第六滑轮; 三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一滑轮后,其一端与三节臂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的尾端固接; 五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二滑轮后,其一端与五节臂的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的尾端固接; 六节臂伸臂拉索绕过第三滑轮后,其一端与六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四节臂的尾端固接; 六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四滑轮后,其一端与六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油缸的缸筒首侧固接; 五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五滑轮后,其一端与五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三节臂首端固接; 三节臂缩臂拉索绕过第六滑轮后,其一端与三节臂尾端固接、另一端与基本臂首端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山裘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