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763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包括油泵、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润滑油喷涂机构包括支撑板和润滑油输送管道,润滑油输送管道的前端连接有喷头,润滑油输送管道的后端与油泵连接;管材传送机构包括支架、上下对称设置在支架上的上送料辊和下送料辊、上送料电机和下送料电机,以及用于带动上送料辊上下运动的气缸,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待润滑管材的运动位置进行检测的行程开关,油泵、气缸、上送料电机、下送料电机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系统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润滑油涂覆均匀且效率高,一致性好,节省润滑油,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材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钛、锆及其合金无缝管材由于优异的耐蚀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各个部门。无缝管材的生产一般是采用皮尔格式往复轧机进行轧制加工,轧制时管材的外表面有轧辊,内孔有芯棒,管材随着送进装置的前进,将管坯逐渐轧制成型。由于钛、锆材的粘性高、导热性差,轧制时易粘模具,所以管材加工时的润滑就显得较为重要。管坯在轧制加工前一般要在管材的内外表面涂敷一层润滑剂,以便进行润滑。外表面的润滑油较好涂覆,内孔的润滑时由于采用的润滑油粘度特别高,很难涂覆上去,目前是采用在管端一头灌入润滑油,然后让润滑油自然流到管材另一端。采用上述的内孔润滑方法,管材内孔的润滑油的涂覆有两个弊端I、润滑油从管材的一端自然流到另一端时,不能保证管材的内孔各个部位都涂敷上润滑油2、润滑油的涂覆层不能过厚也不能过薄。涂的过薄就不能起到润滑作用;但若涂的过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轧制时润滑油在模具的作用下会被挤走。自然流动的方法不能控制油膜的厚度,不能控制油膜厚度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润滑油涂覆均匀且效率高,一致性好,节省润滑油,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以及用于对油泵、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进行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所述润滑油喷涂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和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板连接的润滑油输送管道,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的前端连接有用于给待润滑管材内喷涂润滑油的喷头,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的后端与所述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管材传送机构包括支架、上下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上送料辊和下送料辊、用于带动所述上送料辊运转的上送料电机和用于带动所述下送料辊运转的下送料电机,以及与所述上送料辊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上送料辊上下运动的气缸,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待润滑管材的运动位置进行检测的行程开关,所述油泵、气缸、上送料电机、下送料电机和行程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接。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前端封闭且后端与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前端连接的润滑油分配管和连接在所述润滑油分配管上的多个弹性橡胶隔环,相邻两个弹性橡胶隔环之间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连接在所述润滑油分配管上,所述润滑油分配管上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多个穿过所述支撑环的润滑油分配孔。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隔环的外径比待润滑管材的内孔直径小0. 5mm 3. 0mm,所述支撑环的外径比所述弹性橡胶隔环的外径小 5mm 10mnin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分配管后端与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前端螺纹连接。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送料辊的数量、上送料电机的数量、下送料辊的数量和下送料电机的数量均为两个。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的后端通过弯头与所述油泵的出口连接。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模 块和给系统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用于输入控制参数的按键电路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用于显示控制参数的液晶显示屏,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相接,所述油泵、气缸、上送料电机和下送料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相接。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模块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由油泵、润滑油喷涂机构、管材传送机构和控制系统构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2、本技术的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操作便捷,操作不至于对原有的加工工艺造成较大的改动,不影响生产效率,且提高了润滑油涂覆效率。3、本技术能使管材内孔均匀地涂敷一层符合工艺要求厚度的润滑油膜,达到了润滑油涂覆的标准化,润滑油膜的厚度一致性好,完全达到了工艺要求。4、本技术能够将一次涂覆出现的多余的润滑油重复利用,节省了润滑油。5、本技术的实用性强,适用于钛、锆无缝管材的轧制前内孔润滑油涂覆,能够在钛、锆无缝管材轧制时将润滑油高效、均匀的涂覆在管材内表面,从而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推广应用价值高。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润滑油涂覆均匀且效率高,一致性好,节省润滑油,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除控制系统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系统与其它各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油泵;2-1-支撑板;2-2-润滑油输送管道;2-31-润滑油分配管;2-32-弹性橡胶隔环;2_33_支撑环;2-34-润滑油分配孔;3-1-支架;3_2_上送料辊;3-3-下送料辊;3-4-上送料电机;3_5_下送料电机;3-6-气缸;3-7-行程开关;4-待润滑管材;5-1-控制器模块;5-2-电源模块;5-3-按键电路模块;5-4-液晶显示屏;6-弯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油泵I、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以及用于对油泵I、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进行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所述润滑油喷涂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2-1和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板2-1连接的润滑油输送管道2-2,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2-2的前端连接有用于给待润滑管材4内喷涂润滑油的喷头,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2-2的后端与所述油泵I的出口连接;所述管材传送机构包括支架3-1、上下对称 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的上送料辊3-2和下送料辊3-3、用于带动所述上送料辊3-2运转的上送料电机3-4和用于带动所述下送料辊3-3运转的下送料电机3-5,以及与所述上送料辊3-2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上送料辊3-2上下运动的气缸3-6,所述支架3-1上设置有用于对待润滑管材4的运动位置进行检测的行程开关3-7,所述油泵I、气缸3-6、上送料电机3-4、下送料电机3-5和行程开关3-7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包括前端封闭且后端与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2-2前端连接的润滑油分配管2-31和连接在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上的多个弹性橡胶隔环2-32,相邻两个弹性橡胶隔环2-32之间设置有支撑环2-33,所述支撑环2-33连接在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上,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上连接所述支撑环2-33的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多个穿过所述支撑环2-33的润滑油分配孔2-34。所述弹性橡胶隔环2-32的外径比待润滑管材4的内孔直径小0. 5mm 3. 0mm,所述支撑环2_33的外径比所述弹性橡胶隔环2_32的外径小5mm 10mm。弹性橡胶隔环2-32外径的大小可以根据所需润滑的待润滑管材4的内孔直径和所涂覆的润滑油厚度来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润滑油涂覆工艺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后端与所述润滑油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I)、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以及用于对油泵(I)、润滑油喷涂机构和管材传送机构进行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所述润滑油喷涂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2-1)和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板(2-1)连接的润滑油输送管道(2-2),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2-2)的前端连接有用于给待润滑管材(4)内喷涂润滑油的喷头,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2-2)的后端与所述油泵(I)的出口连接;所述管材传送机构包括支架(3-1)、上下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的上送料辊(3-2)和下送料辊(3-3)、用于带动所述上送料辊(3-2)运转的上送料电机(3-4)和用于带动所述下送料辊(3-3)运转的下送料电机(3-5),以及与所述上送料辊(3-2)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上送料辊(3-2)上下运动的气缸(3-6),所述支架(3-1)上设置有用于对待润滑管材(4)的运动位置进行检测的行程开关(3-7),所述油泵(I)、气缸(3-6)、上送料电机(3-4)、下送料电机(3-5)和行程开关(3-7)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接。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前端封闭且后端与所述润滑油输送管道(2-2)前端连接的润滑油分配管(2-31)和连接在 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上的多个弹性橡胶隔环(2-32),相邻两个弹性橡胶隔环(2-32)之间设置有支撑环(2-33),所述支撑环(2-33)连接在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上,所述润滑油分配管(2-31)上连接所述支撑环(2-33)的位置处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社张红法王伟杨永福文周峰杨建朝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