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0664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包括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上放置有铜合金轧制管,铜合金轧制管内部设置有轧制芯棒;轧制管右支座右端设置有润滑腔,润滑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均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中;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和下供液软管,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上供液软管,上供液软管和下供液软管另一端均与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一侧的供液泵出口相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便于针对铜合金轧制管内腔中予以供给润滑油,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内润滑,使用方便,能满足铜合金轧制管的加工需要,改善了内润滑的质量,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属于铜合金管轧制

技术介绍
目前,铜合金轧制需要进行内润滑和外润滑,而内润滑装置大多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且润滑效果不好。因此,人们在生产加工时往往只采用管坯的外润滑,却忽略了内润滑,而只采用外润滑会存在不利影响,使得轧制过程中产品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合适方式予以改进,以便更好地针对轧制铜合金管管内进行润滑,改善加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以便更好地针对轧制铜管进行内润滑,提高铜管加工内润滑效率,改善铜合金轧制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包括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乳制管左支座和右支座上放置有铜合金轧制管,铜合金轧制管内部设置有轧制芯棒;乳制管右支座右端设置有润滑腔,润滑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均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中;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和下供液软管,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上供液软管,上供液软管和下供液软管另一端均与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一侧的供液泵出口相连接。进一步地,轧制管右支座一侧位置设置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放置有供液泵;供液泵进口连接有供液泵进口管,供液泵进口管另一端与设置在供液腔中的过滤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润滑腔外侧铰链有端盖。进一步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的中部外侧分别设置有上顶杆和下顶杆,上顶杆和下顶杆均穿过轧制管右支座设置。该技术装置中,需要进行内润滑的铜合金轧制管运行到右支座的位置,端盖将铜合金轧制管顶住,此时铜合金轧制管的内腔与润滑腔接通,此时,供液泵予以工作,通过过滤器将供液腔中的润滑液利用供液泵进口管抽取,并从上供液软管和下供液软管分别抽取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中,并进入到润滑腔中,从而进入到轧制管的内腔中,持续不断地供给针对轧制管内腔进行润滑。上顶杆和下顶杆便于调节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直径的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的需要。当内润滑完成后,供液泵停止工作,润滑腔中液体全部进入轧制管内腔内部予以润滑后,铜合金轧制管继续前行,顶开端盖,从轧制管右支座离开后继续进行后道加工处理。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装置便于针对铜合金轧制管内腔中予以供给润滑油,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内润滑,使用方便,能满足铜合金轧制管的加工需要,改善了内润滑的质量,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轧制管右支座;2、端盖;3、润滑腔;4、上进液管;5、上顶杆;6、连接管;7、上供液软管;8、铜合金轧制管;9、轧制芯棒;10、轧制管左支座;11、供液泵;12、供液腔;13、下供液软管;14、下顶杆;15、下进液管;16、供液泵进口管;17、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包括轧制管左支座10和轧制管右支座1,轧制管左支座10和轧制管右支座I上放置有铜合金轧制管8,铜合金轧制管8内部设置有轧制芯棒9 ;轧制管右支座I右端设置有润滑腔3,润滑腔3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进液管4和下进液管15 ;上进液管4和下进液管15均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I中;上进液管4和下进液管15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6和下供液软管13,连接管6另一端连接有上供液软管7,上供液软管7和下供液软管13另一端均与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I 一侧的供液泵11出口相连接。轧制管右支座I 一侧位置设置有供液腔12,供液腔12上部放置有供液泵11 ;供液泵11进口连接有供液泵进口管16,供液泵进口管16另一端与设置在供液腔12中的过滤器17相连接。润滑腔3外侧铰链有端盖2。上进液管4和下进液管15的中部外侧分别设置有上顶杆5和下顶杆14,上顶杆5和下顶杆14均穿过乳制管右支座I设置。该技术装置具体实施时,需要进行内润滑的铜合金轧制管8运行到轧制管右支座I的位置,端盖2将铜合金轧制管8顶住,此时铜合金轧制管8中的轧制管芯棒9与润滑腔3接通,此时,供液泵11予以工作,通过过滤器17将供液腔12中的润滑液利用供液泵进口管16抽取,并从上供液软管7和下供液软管13分别抽取到上进液管4和下进液管15中,并进入到润滑腔3中,从而进入到轧制芯棒9中,持续不断地供给针对轧制芯棒9进行润滑。上顶杆5和下顶杆14便于调节上进液管4和下进液管15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直径的铜合金轧制管8内润滑的需要。当内润滑完成后,供液泵11停止工作,润滑腔3中液体全部进入轧制芯棒9内部予以润滑后,铜合金轧制管8继续前行,顶开端盖2,从轧制管右支座I离开后继续进行后道加工处理。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包括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所述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上放置有铜合金轧制管,所述铜合金轧制管内部设置有轧制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管右支座右端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所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均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中;所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和下供液软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上供液软管,所述上供液软管和下供液软管另一端均与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一侧的供液泵出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管右支座一侧位置设置有供液腔,所述供液腔上部放置有供液泵;所述供液泵进口连接有供液泵进口管,所述供液泵进口管另一端与设置在供液腔中的过滤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腔外侧铰链有端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的中部外侧分别设置有上顶杆和下顶杆,所述上顶杆和下顶杆均穿过轧制管右支座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包括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上放置有铜合金轧制管,铜合金轧制管内部设置有轧制芯棒;轧制管右支座右端设置有润滑腔,润滑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均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中;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和下供液软管,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上供液软管,上供液软管和下供液软管另一端均与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一侧的供液泵出口相连接。该技术装置便于针对铜合金轧制管内腔中予以供给润滑油,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内润滑,使用方便,能满足铜合金轧制管的加工需要,改善了内润滑的质量,使用方便。【IPC分类】B21B45-02【公开号】CN204448854【申请号】CN201520085730【专利技术人】杜小秋, 郑晓飞, 廖寒宇, 宋元根 【申请人】浙江同诚合金铜管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5年2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合金轧制管内润滑装置,包括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所述轧制管左支座和轧制管右支座上放置有铜合金轧制管,所述铜合金轧制管内部设置有轧制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管右支座右端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所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均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中;所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和下供液软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上供液软管,所述上供液软管和下供液软管另一端均与设置在轧制管右支座一侧的供液泵出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秋郑晓飞廖寒宇宋元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诚合金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