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吹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2875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3:31
一种联合吹扫装置,分为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和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一号平整机支承辊吹扫梁吹扫区域在工作辊和支承辊接触位置偏右上方,第一伸缩气刀位于支承辊吹扫梁下方,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位于第一伸缩气刀右下方,第一上下边部吹扫梁位于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正右方;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的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位于第二伸缩气刀右下方,第二上下边部吹扫梁位于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正右方,各吹扫梁的喷嘴喷射方向呈扇形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吹扫高效、性能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设备双机架平整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联合吹扫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双机架平整机组的生产工艺中,一号平整机即可以作二次冷轧使用,也可以作为第一道次平整使用;二号平整机始终以平整模式使用。因此,一号平整机工作在二次冷轧模式时需要使用大量乳化液,而一号平整机出口带材表面残留的乳化液被带到二号平整机,使昂贵的平整液受到污染,影响平整效果,同时造成极大浪费,这就需要一种高效的吹扫装置,对于乳化液及平整液都能起到很好的吹扫效果。传统吹扫设备由于经喷嘴喷射出的气流需要经过一开阔的空间后到达带材,这样 对于作用在工艺润滑液上的实际吹扫力较小,吹扫效果不理想。另外,仅使用若干根吹扫梁进行简单排列的组合布置不易达到累加的效果,还会产生相互干扰的效应,既浪费了压缩空气,又不能达到很理想的吹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吹扫装置,具有吹扫高效、性能可靠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联合吹扫装置,分为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和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包括支承辊吹扫梁3、第一伸缩气刀4-1、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第一上下边部吹扫梁6-1,一号平整机支承辊吹扫梁吹扫区域在工作辊I和支承辊2接触位置偏右上方,第一伸缩气刀4-1位于支承辊吹扫梁3下方,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位于第一伸缩气刀4-1右下方,第一上下边部吹扫梁6-1位于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正右方;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包括第二伸缩气刀4-2、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5-2以及第二上下边部吹扫梁6-2,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5-2位于第二伸缩气刀4-2右下方,第二上下边部吹扫梁6-2位于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5-2正右方,各吹扫梁的喷嘴8喷射方向呈扇形分布。本专利技术具有吹扫高效、性能可靠的优点,已应用于双机架平整机组中,成品表面清洁性能得到很大提升,经实践证明,本装置可靠性非常高,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双机架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示意图。图2是支承辊吹扫梁结构图。图3是上下辊缝吹扫梁结构图。图4是上下边部吹扫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联合吹扫装置,分为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和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包括支承辊吹扫梁3、第一伸缩气刀4-1、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第一上下边部吹扫梁6-1,一号平整机支承辊吹扫梁吹扫区域在工作辊I和支承辊2接触位置偏右上方,第一伸缩气刀4-1位于支承辊吹扫梁3下方,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位于第一伸缩气刀4-1右下方,第一上下边部吹扫梁6-1位于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正右方;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包括第二伸缩气刀4-2、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5-2以及第二上下边部吹扫梁6-2,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5-2位于第二伸缩气刀4-2右下方,第二上下边部吹扫梁6-2位于第二上下辊缝吹扫梁5-2正右方,,参照图2、图3和图4,各吹扫梁的喷嘴8喷射方向呈扇形分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轧制过程中,在一号平整机入口侧喷乳化液,乳化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流到出口侧经上支承辊甩到出口侧以及经带材两侧。由上支承辊甩到出口侧的乳化液被支承辊吹扫梁3喷出的气流吹到后方及两侧,从后方落下的乳化液被伸缩气刀4的台阶拦住;带材两侧的大部分乳化液被上下辊缝吹扫梁5喷出的气帘封住。上下辊缝吹扫梁5后方带材两侧可能还有少许残存乳化液,再通过上下边部吹扫梁6进行彻底吹扫。一号平整机轧出的干净的带材在二号平整机入口侧喷上平整液,与一号平整机相同的原理,通过伸缩气刀4、上下辊缝吹扫梁5以及上下边部吹扫梁6后得到干净的带材。本装置已应用于双机架平整机组中,成品表面清洁性能得到很大提升,经实践证明,本装置可靠性非常高,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分为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和二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一号平整机联合吹扫装置包括支承辊吹扫梁(3)、第一伸缩气刀(4-1)、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 )、第一上下边部吹扫梁(6-1 ),一号平整机支承辊吹扫梁吹扫区域在工作辊(I)和支承辊(2)接触位置偏右上方,第一伸缩气刀(4-1)位于支承辊吹扫梁(3)下方,第一上下辊缝吹扫梁(5-1)位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磊计江赵团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