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763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包括供液泵以及通过输液管道和阀门与供液泵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内孔除油机构包括立板以及连接在立板上的清洗液喷洒单元和管材压紧单元,立板的中下部开有螺纹孔,清洗液喷洒单元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一端的喷头和设置在喷头上的密封垫,螺纹孔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管道接头,管道接头与输液管道连接;管材压紧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立板中上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偏心压轮轴、偏心压轮轴上安装有偏心压轮,偏心压轮上连接有扳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简单,使用操作便捷,适应性强,节约成本,除油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材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钛、锆及其合金无缝管材由于优异的耐蚀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各个部门。无缝管材的生产一般是采用皮尔格式往复轧机进行轧制加工,由于钛、锆材的粘性高、导热性差,轧制时易粘模具,所以管材加工时的润滑就显得较为重要。目前管材内孔的润滑时采用的是粘度特别高的氯化石蜡,管材轧制后,一般要进行除油酸洗,将内外表面的润滑油去除以便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采用上述的内孔润滑剂,虽然轧制时润滑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粘度较高,轧制后的管材内孔的润滑油的去除较为困难。尤其当管材的内孔直径较小、长度较长时,其润滑油的去除难度就更大。目前多采用的是热水加除油剂浸泡的方法,其除油效果不但较差,而且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简单,使用操作便捷,适应性强,节约成本,除油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泵送清洗液的供液泵以及通过输液管道和设置在输液管道上的阀门与所述供液泵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所述内孔除油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立板上的清洗液喷洒单元和管材压紧单元,所述立板的中下部开有螺纹孔,所述清洗液喷洒单元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一端的喷头和设置在所述喷头上的密封垫,所述螺纹孔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管道接头,所述管道接头与所述输液管道连接;所述管材压紧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中上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偏心压轮轴、所述偏心压轮轴上安装有用于将待除油管材压紧在所述密封垫上的偏心压轮,所述偏心压轮上连接有用于扳动所述偏心压轮的扳手。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由一根一端为尖头的圆柱形管材构成,所述圆柱形管材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喷头与所述螺纹孔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所述圆柱形管材上靠近所述第一外螺纹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供喷头顶卡在所述立板上并用于顶卡所述密封垫的凸起部位,所述密封垫套装在所述圆柱形管材上且通过螺母压紧在所述凸起部位上,所述圆柱形管材上靠近所述尖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螺母与所述喷头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除油机构为一个或多个。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为聚氨酯密封垫。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焊接连接在所述立板中上部。上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螺纹连接在所述偏心压轮上。本技术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简单,使用操作便捷。2、本技术使用灵活方便,适应性强,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密封垫,可以适用于不同内径的钛、锆管材内孔除油,密封垫更换方便,且有助于节约成本。3、本技术通过供液泵和清洗液喷洒单元将清洗液高速喷出,清洗液与待除油管材内孔中的油污进行化学反应及机械摩擦,待除油管材内孔中的油污在高压清洗液冲刷作用下快速从待除油管材内孔壁上分离,达到了工艺要求。4、本技术中一台供液泵能够连接一个内孔除油机构或多个内孔除油机构,当连接多个内孔除油机构时,通过阀门的逐一开闭,能够实现连续除油作业,还可以同时打开多个阀门,同时对多根待除油管材的内孔进行冲刷清洗,工作效率高。5、本技术的实用性强,适用于小内孔直径、超长钛、锆无缝管材的内孔润滑油去除,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简单,使用操作便捷,适应性强,节约成本,除油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供液泵;2-立板;2-1-螺纹孔;3-喷头;3-1-第一外螺纹;3-2-凸起部位;3-3-第二外螺纹;4-密封垫;5-管道接头;6-输液管道;7-阀门;9-偏心压轮轴;10-偏心压轮; 11-扳手;12-待除油管材;13-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用于泵送清洗液的供液泵I以及通过输液管道6和设置在输液管道6上的阀门7与所述供液泵I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所述内孔除油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板2以及连接在所述立板2上的清洗液喷洒单元和管材压紧单元,所述立板2的中下部开有螺纹孔2-1,所述清洗液喷洒单元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2-1 —端的喷头3和设置在所述喷头3上的密封垫4,所述螺纹孔2-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管道接头5,所述管道接头5与所述输液管道6连接;所述管材压紧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2中上部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安装有偏心压轮轴9、所述偏心压轮轴9上安装有用于将待除油管材12压紧在所述密封垫4上的偏心压轮10,所述偏心压轮10上连接有用于扳动所述偏心压轮10的扳手11。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3由一根一端为尖头的圆柱形管材构成,所述圆柱形管材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喷头3与所述螺纹孔2-1 —端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3-1,所述圆柱形管材上靠近所述第一外螺纹3-1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供喷头3顶卡在所述立板2上并用于顶卡所述密封垫4的凸起部位3-2,所述密封垫4套装在所述圆柱形管材上且通过螺母13压紧在所述凸起部位3-2上,所述圆柱形管材上靠近所述尖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螺母13与所述喷头3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3-3。本实施例中,与所述供液泵I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为一个。所述密封垫4为聚氨 酯密封垫。所述支撑板8焊接连接在所述立板2中上部。所述扳手11螺纹连接在所述偏心压轮10上。实施例2结合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与所述供液泵I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为多个。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I相同。本技术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密封垫4,可以适用于不同内径的管材内孔除油。使用时,首先将待除油管材12套装在清洗液喷洒单元上并使得除油管材12的一端抵在所述立板2上,顺时针旋转扳手11,使得偏心压轮10将待除油管材12压紧到密封垫4上;打开阀门7,启动供液泵1,于是高压清洗液就在供液泵I的作用下沿着喷头3射出,对待除油管材12内孔进行冲刷清洗,待除油管材内孔中的油污在高压清洗液冲刷作用下快速从待除油管材内孔壁上分离;当清洗完成后,关闭供液泵I和阀门7,逆时针旋转扳手11,使得偏心压轮10松开待除油管材12,取下清洗好的待除油管材12,然后可以再装上另一根待除油管材12,重复以上过程。当与所述供液泵I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为多个时,当其中一根待除油管材12清洗完成后,关闭用于连接清洗该根待除油管材12的内孔除油机构的阀门7,但不关闭供液泵1,同时打开另一个阀门7,对另一根待除油管材12的内孔进行冲刷清洗,通过阀门7的逐一开闭,实现连续作业,如此循环,直至所有待除油管材12的内孔清洗完毕。另外,还可以同时打开多个阀门7,同时对多根待除油管材12的内孔进行冲刷清洗。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泵送清洗液的供液泵(I)以及通过输液管道(6)和设置在输液管道(6)上的阀门(7)与所述供液泵(I)连接的内孔除油机构,所述内孔除油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板(2)以及连接在所述立板(2)上的清洗液喷洒单元和管材压紧单元,所述立板(2)的中下部开有螺纹孔(2-1),所述清洗液喷洒单元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2-1) —端的喷头(3)和设置在所述喷头(3)上的密封垫(4),所述螺纹孔(2-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管道接头(5),所述管道接头(5)与所述输液管道(6)连接;所述管材压紧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2)中上部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安装有偏心压轮轴(9)、所述偏心压轮轴(9)上安装有用于将待除油管材(12)压紧在所述密封垫(4)上的偏心压轮(10),所述偏心压轮(10)上连接有用于扳动所述偏心压轮(10)的扳手(11)。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材轧制用内孔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由一根一端为尖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社张红法王伟杨永福李刚杨建朝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