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箔皱褶的组件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4200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电子束产生设备中的支承板(22)和逸出窗口箔(20)的组件。所述支承板(22)被设计来减少在所述箔(20)中的皱褶。所述箔(20)沿着限定支承板(22)的设置成孔和箔支承部相互间隔的模式的区域的边界的闭合粘接线粘接到支承板(22)。当在所述壳体中产生真空时,所述模式适于形成基本上吸收任何过剩箔的所述箔(20)的拓扑轮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些方法,该些方法中的一种是在填充机器中用于消毒包装材料卷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減少在电子束产生设备的电子逸出窗ロ箔中的皱褶的组件和方法,该皱褶能够因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过剩箔而产生,该箔粘接到支承板。
技术介绍
电子束产生设备可以使用在物品的消毒中,例如举例而言在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或者医疗设备中的消毒,或者它们可以使用在例如墨汁的固化中。通常,这些设备包括由至少ー个箔和支承板形成的电子逸出窗ロ组件。优选地由铜制成的支承板具有多个孔,在操作期间电子将从电子束产生设备通过所述孔射出。支承板形成电子束产生设备的真空密封(vacuum-tight)壳体的壁,并且为了保持真空,支承板的孔由箔覆盖。所述箔具有大约6-10 μ m的厚度,并且优选地由钛制成。由于该厚度,大多数电子能够穿过它。 箔通过粘接在支承板的圆周处或附近密封到支承板。术语粘接在此应该解释为ー般术语。可能的粘接技术可以是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钎焊、超声波焊接、扩散粘接和胶ムロ ο在装配过程中箔的精密处理期间,例如由于箔被拉伸或因其他方式会出现过剩箔。由于箔和支承板在粘接线处互相固定在一起,一旦在壳体中应用真空,过剩箔会导致在箔中产生皱褶。大的皱褶对电子束产生设备的操作是有害的,不仅因为降低了让电子穿过的效率,而且因为沿着皱褶有出现破裂的风险。箔事实上是非常脆弱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ー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承板和逸出窗ロ箔的组件,所述支承板设计来高效和周密地减少在箔中的皱褶。该目的由使用在电子束产生设备中的支承板和逸出窗ロ箔的组件来实现。所述支承板设计来減少在所述箔中的皱褶,该皱褶可能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过剩箔而产生,所述箔沿着限定在支承板上的设置有孔和箔支承部的区域的边界的闭合粘接线粘接到支承板,并且在该区域中所述箔适于用作电子束产生设备的真空密封壳体的壁的一部分。所述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区域内所述支承板设置成孔和箔支承部相互间隔(alternately)的模式(pattern),当在所述壳体产生真空时该模式适于形成基本上吸收任何过剩箔的拓扑轮廓。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在产生过剩箔的地方,需要小心处理由例如伸长箔产生的过剩箔。所述支承板和所述箔在粘接线处互相粘接在一起,并且在所述箔和所述支承板之间会导致过剩箔在某些区域中累积的任何移动也将可能导致皱褶产生。因此,过剩箔需要尽可能多地被直接向下吸收到支承板内,即沿着与支承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吸收到支承板内。因此,可以控制所述箔不沿着所述支承板的平面的方向相对于支承板显著地移动。在此和在下面,术语“吸收”使用来表示,所述箔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接纳在轮廓表面上,该方式即允许任何额外箔区域以受控方式向下突出以产生“张紧的”箔。在此和在下面,术语“张紧的”使用来表示,当在壳体中产生真空时,所述箔不能形成大的不可控皱褶。然而,所述箔没有被张紧意味着在所述箔中产生了拉伸应力。在所述组件的当前优选实施例中,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吸收,即所述箔的实质上的主要弯曲产生在所述孔中。已经认识到,支承板的模式应该促进所述箔的单弯曲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双弯曲。已经发现有害的皱褶更可能发生在箔被显著双弯曲的区域中。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给所述箔在每个孔中的主要弯曲,很大程度地減少了双弯曲。在此和在下面,术语“主要弯曲”定义为主要单弯曲,或者包括较少或较小双弯曲成分的单弯曲。难以完全消除所述箔的双弯曲,但是如果迫使箔尽可能地沿着ー个方向突出或弯曲,从而产生沿着该方向的主要弯曲,那么可以减少沿着任何其他方向的附加较小弯曲的影响。应用主要弯曲,是因为非常期望所述箔应该在支承板的每个单孔中局部地弯曲,并且因为非常期望所述箔应该整体地,也就是在多个相邻孔上弯曲。 在从属权利要求3-12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的当前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用于減少在电子束产生设备的逸出窗ロ箔中的皱褶的方法,该皱褶可以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过剩箔而产生,所述箔沿着限定在支承板上的设置有孔和箔支承部的区域的边界的闭合粘接线粘接到支承板,并且在该区域中所述箔适于用作电子束产生设备的真空密封壳体的壁的一部分。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区域内,提供在所述支承板中的孔和箔支承部相互间隔的模式,当在所述壳体产生真空时该模式适于形成基本上吸收任何过剩箔的拓扑轮廓。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在填充机器中用于消毒例如举例而言包装材料卷等包装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包含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的电子束产生设备的步骤。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參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其中图I为根据现有技术所示的电子束产生设备的示例性剖视图;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剖视图,该组件安装到电子束产生设备的局部不出壳体;图3表示图2的实施例的示例性俯视图;图4表示图2和3的实施例的支承板的等距局部剖视图;图5表示支承板和箔的示例性等距局部剖视图,所述箔示出为承受来自(未示出的)壳体内侧的真空;图6表示图5的示例性剖面正视图的一部分,所述剖面为沿着图3的线A剖开而成;图7表示图5的示例性剖面正视图的一部分,所述剖面为沿着图3的线B剖开而成;图8表示沿着图3的线C剖开而成的局部剖面的特别示例性视图,示出第二组支承条的支承条和所述箔的联接;图9表示在来自图3的小示意图D中的主要弯曲;图10表示支承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11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支承板的示例性俯视图12表示图11的支承板的第一支承板构件,但是是以等距局部剖视图显示,以及图13表示沿着图11的线D剖开而成的局部剖面的特别示例性视图。在不同实施例中对相似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表示电子束产生设备10的示例的特别示例性视图。该设备包括电子逸出窗ロ 12,电子通过逸出窗ロ 12向要照射的目标发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电子束产生设备10通常包括真空腔14,在其内提供细丝16和控制网格18。细丝16优选地由钨制成。当电流流过细丝16时,细丝的电阻导致细丝被加热到2000°C级别的温度。该加热导致细丝16辐射电子云。控制网格18提供在细丝16的前面,并且帮助以受控方式分布电子。电子被在网格18与逸出窗ロ 12之间的电压加速。电子束产生设备10大体上表示低电压电子束发射器,该发射器通常具有300kV以下的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中,加速电压处于70-85kV的级别。该电压相对于每个电子产生70-85keV的动(动态)能。 如图2所示,电子逸出窗ロ 12是支承板22和电子逸出窗ロ箔20的组件。箔20附接到支承板22的外表面24,其在图2中所示为支承板22的上表面。因此,支承板22提供在箔20内側,即箔20面向周围环境,而支承板22面向电子束产生设备10内側。沿着连续粘接线26 (在附图中仅显示为两个点)实现箔20与支承板22的附接。粘接线26,其整体以及由其所限定边界的区域,由在图3中的虚线表示,该附图示出图2的组件。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承板22和箔20基本上为矩形并且粘接线26限定具有基本上相似形状的区域的边界。该区域称为矩形,但如可以从附图中见到的,该区域具有带圆角的基本上呈矩形的形状。该矩形具有第一侧部I和与第一侧部I相対的第二侧部2。并且,该矩形具有第三侧部3和与第三侧部3相対的第四侧部4。每ー对相应的侧部中的侧部是基本平行的。第一和第二侧部1、2基本上与第三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08 SE 1000115-4;2010.02.12 US 61/304,2981.ー种使用在电子束产生设备(10)中的支承板(22)和逸出窗ロ箔(20)的组件,所述支承板(22)被设计来減少在所述箔(20)中的皱褶,该皱褶能够因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过剩箔而产生,所述箔(20)沿着限定支承板(22)的设置有孔(32)和箔支承部(34)的区域的边界的闭合粘接线(26)粘接到支承板(22),并且在该区域中所述箔(20)适于用作电子束产生设备(10)的真空密封壳体(14)的壁的一部分, 所述组件的特征在干, 在所述区域内所述支承板(22)设置成孔(32)和箔支承部(34)相互间隔的模式,当在所述壳体(14)产生真空时该模式适于形成基本上吸收任何过剩箔的所述箔(20)的拓扑轮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干,以在所述孔(32)中产生所述箔(20)的实质上的主要弯曲这样的方式实现所述吸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绕着被引导基本上与在所述支承板(22)的平面中的粘接线(26 )垂直的轴形成所述主要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2-3任意ー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干,由所述粘接线(26)限定边界的区域分成至少两段(38、40),每个段包括至少ー个孔(32),并且在每个相应段(38、40)中,在相邻孔(32)中沿着相同方向产生所述主要弯曲。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ー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干,由所述粘接线(26)限定边界的所述区域基本上为矩形,并且绕着被引导基本上与所述矩形的第一侧部(I)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部(I)相対的第二侧部(2)垂直的第一轴(Y)形成在第一中间段(38)中的所述主要弯曲,并且绕着被引导基本上与所述矩形的第三侧部(3)和相应的第四侧部(4)垂直的第ニ轴(X)形成在第二侧面段(40)中的所述主要弯曲,所述矩形的所述第三和第四侧部(3、4)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部(1、2)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箔支承部(34)形成为箔支承条(3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尔丽卡·林耐安德斯·克里斯蒂安松沃纳·哈格托妮·瓦贝尔马蒂亚斯·亨里克松库尔特·霍尔姆
申请(专利权)人:利乐拉瓦尔集团及财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