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0739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5:41
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包括有两根端梁,其特征在于:每根端梁两端下部设有行走机构,在两根端梁之间焊接有一根下小车定滑轮梁,两根主梁和定滑轮梁形成H型梁结构,定滑轮梁下端面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滑轮轴,定滑轮设在滑轮轴上。起升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连接,减速机输出轴与浮动轴一端连接,浮动轴另一端与小齿轮连接,小齿轮同与卷筒同轴的大齿轮啮合在一起,其中减速机位于下小车架的一端,大齿轮及小齿轮位于下小车架的另一端,且大齿轮的下端面低于下小车架上平面。该下小车结构有效减轻了小车的自重、降低卷筒中心高度计下小车总高度,同时该结构还可以减少下小车的总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ー种起重机下小车结构,特别涉及ー种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
技术介绍
造船门式起重机中的下小车用来对重物起吊并将其移至目标位置,其中下小车具有下小车架20,下小车架20由两根下小车主梁与两根端梁相互焊接构成,其中两根主梁全部承载载荷。在两根端梁之间焊接有两根下小车定滑轮梁,下小车定滑轮30设在两根下小 车定滑轮梁上且位于滑轮梁上方,下小车起升机构卷筒的底座放在两根端梁上,下小车行走机构分别放在两根下小车主梁下,其结构如图I中所示。小车起升机构中起升电机I的输出轴与减速机2的输入轴相连接,减速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与小齿轮4连接在一起,小齿轮4与大齿轮5啮合在一起,其中减速机2、联轴器3、小齿轮4、大齿轮5都设在下小车架的同一端,其结构如图2中所示。现有技术的缺点I.小车自重太大。下小车定滑轮处使用双梁结构固定定滑轮。小车主梁,小车端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受カ分散。小齿轮通过联轴器直接连减速机使其均设在下小车架的同一端,因此占据了一半的平台,増加了下小车的长度。卷筒中心高度太高,増加下小车防雨罩高度。2.卷筒中心高度太高。下小车定滑轮安装在下小车定滑轮梁上,且位于滑轮梁上方,由于定滑轮与卷筒之间需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须增加卷筒的中心高度。卷筒中心高度増加,需要把卷筒底座下ロ焊接面积做大,増加卷筒底座的稳定性,下小车卷筒底座的强度做的很大。而且端梁箱体内部还需要和卷筒底座对筋。下小车卷筒底座中心比较高时运行产生的震动,会对下小车卷筒底座焊接处产生疲劳,对小车使用安全很不利。3.下小车总高度太高。下小车定滑轮放在下小车定滑轮梁上,且位于滑轮梁上方,因为定滑轮与卷筒之间须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无形的増加下小车卷筒底座的中心高度。而且下小车机房与卷筒之间须留有安全距离,因此导致下小车的总高不断増加,下小车机房的迎风面变大,増加下小车运行阻力。下小车总高的増加会使上小车的支腿相应加长,为了増加上小车支腿的稳定性常常会做的很笨重。4.下小车总长太长。小齿轮通过联轴器直接连减速机使其均设在下小车架的同一端,因此占据了一半的平台,増加了下小车的长度,使下小车跨度范围的有效行程减小,使龙门吊下小车的作业盲区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轻小车的自重、降低卷筒中心高度计下小车总高度的新型下小车结构,同时该结构还可以减少下小车的总长度。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包括有两根端梁,每根端梁两端下部设有行走机构。在两根端梁之间焊接有一根下小车定滑轮梁,两根主梁和定滑轮梁形成H型梁结构,构成起承载作用的下小车架。定滑轮梁下端面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滑轮轴,定滑轮设在滑轮轴上。起升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连接,减速机输出轴与浮动轴一端连接,浮动轴另一端与小 齿轮连接,小齿轮同与卷筒同轴的大齿轮啮合在一起,其中减速机位于下小车架的一端,大齿轮及小齿轮位于下小车架的另一端,且大齿轮的下端面低于下小车架上平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下小车定滑轮梁采用单梁的结构,減少了材料的使用,不仅减轻下小车整体重量,而且降低成本。定滑轮倒挂在定滑轮梁下部,解决了下小车定滑轮与卷筒之间预留安全距离的问题。下小车大齿轮的下端面低于下小车架,可降低卷筒、小齿轮、减速机、制动器、电机等底座高度,因此可以降低整个小车高度。相应的卷筒底座中心高度的降低可以增大卷筒底座的稳定性,同时还减少了卷筒底座面积,在同样的小车运行阻力下,下小车可以減少上小车支腿的加长,使上小车更轻便。下小车运行机构的小齿轮通过浮动轴与減速机联接,将起升机构的各部件分散到下小车架两端,減少了占用的面积,缩短下小车平台的长度,控制下小车架的总长度。下小车行走机构安装在下小车端梁下面。下小车端梁与下小车定滑轮梁形成H型结构。降低龙门起重机下小车的整体重量,节约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起升机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6是下小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3、图4、图5、图6中所示的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包括有两根下小车端梁6,在两根端梁6之间焊接有一根下小车定滑轮梁8,两根主梁和定滑轮梁形成H型梁结构,构成起承载作用的下小车架100。定滑轮梁8下端面上固定有支架9,支架9上固定有滑轮轴10,定滑轮11设在滑轮轴10上。起升电机12的输出轴与减速机13的输入轴连接,減速机13的输出轴与浮动轴14 一端连接,浮动轴14另一端与小齿轮15连接,小齿轮15同与卷筒同轴的大齿轮16啮合在一起,其中减速机13位于下小车架100的一端,大齿轮16及小齿轮15位于下小车架100的另一端,且大齿轮16的下端面低于下小车架100。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计中下小车定滑轮梁8采用单梁的结构,下小车端梁6与下小车定滑轮梁8形成H型结构,定滑轮11倒挂在定滑轮梁8下部,这样解决了下小车定滑轮11与卷筒之间预留安全距离的问题。下小车大齿轮16的下端面低于下小车架100上平面,即将下小车卷筒大齿轮16 —部分下沉到下小车平台面下,可降低卷筒、小齿轮、減速机、制动器、电机等底座高度,因此可以降低整个小车高度。相应的还減少了卷筒底座面积,在同样的小车运行阻力下,小车可以減少支腿的加长,使小车更轻便。下小车运行机构的小齿轮15通过浮动轴 14与減速机13联接,将起升机构的各部件分散到下小车架两端,減少了占用的面积,缩短下小车平台的长度,控制下小车架100的总长度,使下小车跨度范围的有效行程増加,減少龙门吊下小车的作业盲区。下小车行走机构安装在下小车端梁下面。综上所述,该结构中可以降低龙门起重机下小车的整体重量,节约制造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造船门式起重机新型下小车结构,包括有两根端梁,其特征在于每根端梁两端下部设有行走机构,在两根端梁之间焊接有一根下小车定滑轮梁,两根主梁和定滑轮梁形成H型梁结构,构成起承载作用的下小车架;定滑轮梁下端面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滑轮轴,定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锁
申请(专利权)人:象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