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719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9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所述智能行车包括大行车、小行车、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吊具安装底座、吊具以及安装杆;所述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可拆卸的安置在大行车上,所述小行车可移动的安装在大行车的两端;所述吊具安装底座安置在小行车底部,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小行车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与吊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行车领域 ,特别涉及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
技术介绍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没有生产的安全,其余都无从谈起;劳动生产率又是企业生命活力的体现,经济效益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智能型行车应这ニ点而产生。普通行车及其常规吊具在管桩生产中普遍应用,不可缺少。由于行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普通行车及其常规吊具的运用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不可避免危及行车下生产工人劳动安全,エ伤事故时有发生;因为行车驾驶室离开地面较高,靠行车驾驶员目測判断地面エ件而进行行车吊装操作难度大,所以行车驾驶员操作行车基本是靠地面生产工人指挥。因为空间阻隔,地面生产工人和行车驾驶员之间沟通不便,行车和吊具主要靠行车驾驶员的经验,人工进行反复找正才能达到正确的定位,所以工作效率低下。智能行车(及其相配套专用吊具)运用自动化手段,依靠光测系统的感应,通过PLC处理,让专用执行机构准确快速地完成专用吊具的空间位置的定位、起吊、将桩放到指定地点。由于自动化,行车下面不要人工协助,确保了劳动安全;由于自动化,执行机构准确快速地完成专用吊具的空间位置的定位、起吊、将桩放到指定地点,工作高效率预计可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协助,也能完成原有的工作流程的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所述智能行车包括大行车、小行车、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吊具安装底座、吊具以及安装杆;所述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可拆卸的安置在大行车上,所述小行车可移动的安装在大行车的两端;所述吊具安装底座安置在小行车底部,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小行车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与吊具连接。优选的,所述吊具安装底座由上复位底板、下复位底板、上板液压复位油缸、下板液压复位油缸、上板摆动轴、上板摆动轴承、上板支座、下板摆动轴、下板摆动轴承以及下板支座组成;所述上板摆动轴的两端安置在上板摆动轴承内,所述上板摆动轴承安置在上板支座上,所述上板支座安置在上复位底板上,所述上复位底板上设有四个上板液压复位油缸;所述下板摆动轴的两端安置在下板摆动轴承内,所述下板摆动轴承安置在下板支座上,所述下板支座安置在下复位底板上,所述下复位底板上设有四个下板液压复位油缸;所述上复位底板安置在下复位底板上。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由安装座、防转槽、防尘圈、圆管以及吊具安装座组成。优选的,所述吊具包括左侧测距转杆、左侧测距传感器、吊具主体、改制卷扬轮、卷扬钢丝绳、顶面测距板、右侧测距转杆、右侧测距传感器、顶面测距传感器、左右侧测距转杆转位电机、起吊销转位电机、可转位起吊销安装板、端面测距传感器以及起吊销;所述左侧测距传感器安置在左侧测距转杆的一端,所述左侧测距转杆的另一端与吊具主体连接;所述右侧测距传感器安置在右侧测距转杆的一端,所述右侧测距转杆的另一端与吊具主体连接;所述顶面测距板安置在吊具主体的ー侧,所述顶面测距传感器安置在顶面测距板上;所述左右侧测距转杆转位电机和起吊销转位电机安置在吊具主体的一侧面上;所述可转位起吊销安装板安置在吊具主体内,所述端面测距传感器和起吊销安置 在可转位起吊销安装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安全性高、行业推广性实用性强、提高了生产效率的经济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吊具安装底座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吊具安装底座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吊具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吊具的主视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吊具安装底座 11、上复位底板 12、下复位底板 13、上板液压复位油缸14、下板液压复位油缸15、上板摆动轴16、上板摆动轴承17、上板支座18、下板摆动轴19、下板摆动轴承 20、下板支座 30、大型车40、小行车 50、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 60、吊具 61、左侧测距转杆 62、左侧测距传感器 63、吊具主体 64、改制卷扬轮65、卷扬钢丝绳66、顶面测距板67、右侧测距转杆68、右侧测距传感器69、顶面测距传感器70、左右侧测距转杆转位电机71、起吊销转位电机72、可转位起吊销安装板73、端面测距传感器74、起吊销80、安装杆81、安装座82、防转槽83、防尘圈84、圆管85、吊具安装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ー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參见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所述智能行车包括大行车30、小行车40、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50、吊具安装底座10、吊具60以及安装杆80 ;所述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50可拆卸的安置在大行车30上,所述小行车40可移动的安装在大行车30的两端;所述吊具安装底座10安置在小行车40底部,所述安装杆80的一端与小行车40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杆80的另一端与吊具60连接。參见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吊具安装底座10由上复位底板11、下复位底板12、上板液压复位油缸13、下板液压复位油缸14、上板摆动轴15、上板摆动轴承16、上板支座17、下板摆动轴18、下板摆动轴承19以及下板支座20组成;所述上板摆动轴15的两端安置在上板摆动轴承16内,所述上板摆动轴承16安置在上板支座17上,所述上板支座17安置在上复位底板11上,所述上复位底板11上设有四个上板复位油缸13 ;所述下板摆动轴18的两端安置在下板摆动轴承19内,所述下板摆动轴承19安置在下板支座20上,所述下板支座20安置在下复位底板12上,所述下复位底板12上设有四个下板复位油缸14 ;所述上复位底板11安置在下复位底板12上。本专利技术上、下板复位油缸为液压油缸。 本专利技术上、下板摆动轴成正交垂直方向,使有垂直方向的ニ个旋转自由度;上、下液压复位油缸用来切換安装底座的“柔性”和“刚性”状态,使有记忆原位置功能。本专利技术工作原位时,液压系统阀件不动作,上、下板复位油缸活塞杆缩回,上、下复位底板不受油缸作用力,整个安装底座处于柔性状态,上复位底板11可绕上板摆动轴15摆动;下复位底板12可绕下板摆动轴18摆动。当要检测吊具和桩的相对空间位置时,上板复位油缸13活塞杆伸出,顶住小行车底部,下板复位油缸14活塞杆伸出,顶住上复位底板11底部,整个安装底座和小行车连成一体,处于刚性状态。本专利技术油缸还可以替换为气缸或电液缸,其缸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參见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安装杆80由安装座81、防转槽8、防尘圈83、圆管84以及吊具安装座85组成。參见图5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吊具60包括左侧测距转杆61、左侧测距传感器62、吊具主体63、改制卷扬轮64、卷扬钢丝绳65、顶面测距板66、右侧测距转杆67、右侧测距传感器68、顶面测距传感器69、左右侧测距转杆转位电机70、起吊销转位电机71、可转位起吊销安装板72、端面测距传感器73以及起吊销74。本专利技术左侧测距传感器62安置在左侧测距转杆61的一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行车包括大行车、小行车、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吊具安装底座、吊具以及安装杆;所述大型车初检测及电控系统可拆卸的安置在大行车上,所述小行车可移动的安装在大行车的两端;所述吊具安装底座安置在小行车底部,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小行车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与吊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制管桩行业智能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安装底座由上复位底板、下复位底板、上板液压复位油缸、下板液压复位油缸、上板摆动轴、上板摆动轴承、上板支座、下板摆动轴、下板摆动轴承以及下板支座组成;所述上板摆动轴的两端安置在上板摆动轴承内,所述上板摆动轴承安置在上板支座上,所述上板支座安置在上复位底板上,所述上复位底板上设有四个上板液压复位油缸;所述下板摆动轴的两端安置在下板摆动轴承内,所述下板摆动轴承安置在下板支座上,所述下板支座安置在下复位底板上,所述下复位底板上设有四个下板液压复位油缸;所述上复位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善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