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盖气门导管的胀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2885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盖气门导管的胀修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待胀修导管的尺寸选择铜导管以及配套工具,然后通过铰孔、安装铜导管、胀管、切除铜导管两端多余部分等工序完成汽车发动机缸盖导管的胀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修理法带来的二次维修的互换性问题,操作简单快捷、效率高,且胀修后的导管导热性和自润滑性良好,适用于各类汽车发动机缸盖的再制造,尤其对互换性差的军用、豪华机车发动机缸盖导管更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再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的胀修方法,属于汽车产品再制造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汽车五大总成件中再制造价值比较可观的一个主要部件,而发动机的缸盖气门导管的再制造更是发动机再制造的关键技术。发动机缸盖导管插置于缸盖上,其主要作用是对气门运动起到导向、润滑和密封燃烧室的作用。气门导管的尺寸和公差要求非常严格,气门座圈锥面对气门导管孔中心的径向跳动、气门导管直径尺寸、气门导管孔中心线对气门导管外圆中心线的同轴度等都是气门导管结构的关键参数。经过长时间使用以后,气门导管内孔尺寸超差,内外圆同轴度超差,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严重时会发生气门撒气、烧机油等现象。而发动机的再制造工艺往往都是针对这些局部区域性能的下降或失效,以高附加值的方式经过加工,使发动机能够重新获得高于原有的性能。目前针对气门导管性能的恢复主要是传统的修理方法,即更换新的导管。然而更换导管带来的弊端是,旧导管敲下来换新导管后,会产生过盈量变小的现象,因而不能满足发动机的使用要求,所以往往只能采用增大外径的非标准导管来保证过盈量。但是,这又导致了标准化率低、互换性差的弊病,给发动机的再制造带来了困难。因此,传统的修理方法和配件无法满足发动机再制造的技术要求。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至今尚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主题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其不必拆除旧导管,不会产生二次维修互换性的问题,达到提高再制造效率、改善使用效果以及扩大适用范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以下步骤(I)准备,根据原导管的孔径选择铜导管的材料和直径以及配套的胀管工具;( 2 )铰孔,通过座圈导向器保证铰刀、气门座圈和原导管之间的同轴度,然后对原导管内孔进行铰削,铰削时确保导管内孔清洁、干燥、除油;(3)安装,首先用毛刷清除原导管内孔中的切屑,再将铜导管装进导管安装器,然后把导管安装器装上气锤,通过气锤的冲击力把铜导管压入原导管的内孔中;(4)胀管,用导管刷蘸取润滑油涂抹在铜导管的内孔表面,然后用三根直径依次递增的球头胀杆将铜导管内孔胀大到预定尺寸,并且使铜导管外壁紧密贴合原导管内孔内壁;(5)切除,用导管端部切除器切除铜导管两端多余的部分。、所述的铜导管的一端设有圆弧形倒角,其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贯通该侧壁的折线形槽隙,且内壁设有螺纹沟槽,该铜导管的材料为含3. 5 10%锡和1%磷的铜合金。所述的胀管工具包括铰刀、毛刷、通止规、导管安装器、球头胀杆、导管端部切除器、导管刷、导管切刀、座圈导向器、气锤和气钻;所述的通止规两头的通规与止规的尺寸差即为原导管内孔铰孔要求的尺寸公差,所述的球头胀杆的端部和中部设有球状凸起;所述的导管切刀的两侧设有切除刃。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再制造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无需更换原导管,只是在原导管内孔中直接胀接铜导管即可,因此相比传统的更换旧导管及座圈然后加工至要求的方法,显得操作便捷、省时省力。(2)润滑性能好所述铜导管内表面的螺纹沟槽具有储油的功能,能够起到润滑作用,同时铜导管材料是含3. 5 10%锡和1%磷的铜合金,自润滑性能比较好。 (3)良好的传热和散热性能使用时无需任何胶黏剂,只需通过胀管工艺保证铜导管与原导管的贴合,比使用胶黏剂的方法,导热性和散热性好。(4)铜导管可加工性好由于铜导管采用磷青铜材料,加工的可塑性较好,同时胀管以后表面发生加工硬化,提高了表面的耐磨性能。(5)互换性好,适用范围广能够适用于铝缸盖和铸铁缸盖导管磨损后的更换,尤其对于互换性比较差的发动机,如军用、豪华机车发动机缸盖导管,本专利技术更具有突出的优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铜导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胀管工具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胀管工具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步骤2的铰孔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步骤3的铜导管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步骤4的胀管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步骤5的铜导管两端切除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缸盖气门导管的胀修方法,用于汽车发动机缸盖的再制造,请参阅图1,其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I)准备,根据原导管的孔径选择铜导管的材料和直径以及配套的胀管工具。请参阅图2,所述的铜导管I在胀修之后用以替代原有的旧导管。该铜导管I为管状结构,其一端设有30° 40°的圆弧形倒角la,以方便装入原导管,圆弧的半径为3mm。所述铜导管I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贯通该侧壁的折线形槽隙lc,侧壁在槽隙Ic的折线处呈紧密贴合状,折线形槽隙Ic使铜导管I能在径向上收缩以插入原导管,该铜导管I在安装时不需要任何胶黏剂,完全靠铜导管I的弹塑性变形来保证铜导管I与原导管内孔壁的紧密贴合。该铜导管I的内壁设有螺纹沟槽lb,该螺纹沟槽Ib的螺距为2mm,螺纹沟槽Ib具有储油的功能,能够起到润滑作用。该铜导管I的材料为含3. 5 10%锡和1%磷的铜合金,即磷青铜,磷青铜材料的加工可塑性和自润滑性能较好,同时胀管加工后的表面硬化效应提高了耐磨性能。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的胀管工具包括铰刀4、毛刷5、通止规6、导管安装器7、三根球头胀杆8、导管端部切除器9、导管刷10、导管切刀11、座圈导向器12、导杆13、气锤14、气钻15和拧紧扳手16。所述的通止规6两头的通规与止规的尺寸差即为原导管内孔铰孔要求的尺寸公差,当通止规6的通规能够塞进铰削过的原导管孔,止规不能塞进原导管孔时,铰削尺寸即满足要求。所述的球头胀杆8的端部和中部设有球状凸起,以保证胀管均匀和减小胀接的阻力。所述的导管切刀11的两侧设有切除刃,切除操作快捷方便,在铜导管I安装出错或者经过长期使用需要再次更换导管时用以切除旧铜导管。所述的座圈导向器12在铰削时起到连接气门座圈和保证气门座圈、铰刀4与原导管内孔同轴的作用。 (2)铰孔,铰刀4的直径根据原导管内孔的孔径选择,再根据气门座圈尺寸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座圈导向器12,请参阅图5,通过座圈导向器12保证铰刀4、气门座圈与原导管内孔之间的同轴度,同轴度越好,铰削的量越少,然后对原导管内孔进行铰削,铰削时确保导管内孔清洁、干燥、除油;最后用通止规6检查是否满足尺寸要求。(3)安装,请参阅图6,首先用毛刷5清除原导管内孔中的切屑,再将铜导管I装进导管安装器7,然后把导管安装器7装上气锤14,通过气锤14的冲击力把铜导管I压入原导管的内孔中;(4)胀管,胀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铜导管I紧密贴紧原导管内壁,二是将铜导管I胀大到预定尺寸。请参阅图7,先用导管刷10蘸取润滑油涂抹在铜导管I的内孔表面,以减小胀管时的摩擦阻力;然后用三根直径依次递增的球头胀杆8将铜导管I内孔胀大到预定尺寸,并且使铜导管I外壁紧密贴合原导管内孔内壁。(5)切除,请参阅图8,用导管端部切除器9切除铜导管I两端多余的部分。切除铜导管I两端多余部分非常重要,如果不切除,机油会顺着铜导管I流入燃烧室造成烧机油,燃烧室一侧的多余铜导管I端部也会在高温下造成过热、烧伤。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修理法带来的二次维修的互换性问题,操作简单快捷、效率高,且胀修后的导管导热性和自润滑性良好,适用于各类汽车发动机缸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盖气门导管的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胀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根据原导管的孔径选择铜导管的材料和直径以及配套的胀管工具; (2)铰孔,通过座圈导向器保证铰刀、气门座圈和原导管之间的同轴度,然后对原导管内孔进行铰削,铰削时确保导管内孔清洁、干燥、除油; (3)安装,首先用毛刷清除原导管内孔中的切屑,再将铜导管装进导管安装器,然后把导管安装器装上气锤,通过气锤的冲击力把铜导管压入原导管的内孔中; (4)胀管,用导管刷蘸取润滑油涂抹在铜导管的内孔表面,然后用三根直径依次递增的球头胀杆将铜导管内孔胀大到预定尺寸,并且使铜导管外壁紧密贴合原导管内孔内壁; (5)切除,用导管端部切除器切除铜导管两端多余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缸盖气门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陈利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