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传动机构及应用该轴传动机构的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544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1:49
一种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包括一轴传动机构、相连接的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及与轴传动机构的二转轮配合的二对相对的转动件,该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各具有一转轴,该第二电机的转轴容置于第一电机的转轴内,该轴传动机构相套设的外轴及内轴分别与该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转轴相连接,该二对转动件的其中一对与轴传动机构的二转轮相接触,其中的另一对处于闲置,当该第二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该轴传动机构的内轴转动,并由内轴带动轴传动机构的转轮及转动件转动,当该第一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该轴传动机构的外轴转动,使轴传动机构的二转轮切换至与另一对转动件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传动机构及应用该轴传动机构的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生产车间顶篷经常可见一移动平台悬吊ー机械手臂沿着轨道移动,来对下方的生产线进行控制。然而,现有技术中对移动平台在轨道上移动进行控制的难度较大,自动化水平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操作便捷的移动平台。一种轴传动机构,该轴传动机构包括ニ外轴、位于该ニ外轴之间的ニ转轮及容置于其中一外轴的ー内轴,每一外轴的一端形成ー连接部,每ー连接部开设ニ收容孔,每ー转轮包括一本体部及贯穿该本体部的一轴杆,该ニ转轮的本体部相接触,每ー转轮的轴杆的两端分别对应容置于该ニ外轴的连接部的收容孔内以将该两外轴连接,该内轴的一端与其中一转轮的轴杆的一端相接触,该内轴可相对于外轴转动并带动该ニ转轮转动。一种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包括以上所述的轴传动机构、相连接的第一电机与第ニ电机、及与轴传动机构的ニ转轮配合的ニ对相对的转动件,该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各具有ー转轴,该第二电机的转轴容置于第一电机的转轴内,该轴传动机构相套设的外轴及内轴分别与该第一电机及第ニ电机的转轴相连接,该ニ对转动件的其中ー对与轴传动机构的ニ转轮相接触,其中的另ー对处于闲置,当该第二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该轴传动机构的内轴转动,并由内轴带动轴传动机构的转轮及转动件转动,当该第一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该轴传动机构的外轴转动,使轴传动机构的ニ转轮切換至与另ー对转动件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平台的各组件相互配合,可自动、便捷地控制该移动平台,从而便于移动平台悬吊机械手臂对下方的生产线进行控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平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I中该移动平台的放大图。图3为图2中该移动平台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该移动平台的分解图。图5为图4中该移动平台的ー轴传动机构的分解图。图6为图4中该移动平台的轴传动机构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轨道机构10轨道分支12 轨道122凹槽124连接块14凹槽142支撑架16顶板162支撑杆164移动平台20框体22支撑板24侧板222通孔224通孔242定位孔244凸部246第一电机262第二电机263转轴2622、2632转动件266从动轮2662轴杆2664轴传动机构264第三电机282转轮284支撑座286转轴2822底板2862侧板2864外轴2641、2642转轮2643内轴2644连接部2645收容孔26站、2647 本体部2648轴杆264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ー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移动平台2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该移动平台20安装在ー网格式的轨道机构10上并可沿该轨道机构10移动。该移动平台20可用于悬吊机械手臂。该轨道机构10大致呈十字形,可安装在生产车间的顶篷上。该轨道机构10包括四个轨道分支12,每ー轨道分支12包括ニ平行的轨道122,每ー轨道122的上、下两侧沿轨道122的长度方向分别开设ー凹槽124。分别位于相邻的ニ轨道分支12的二相邻的轨道122相垂直,并通过一 V字形连接块14连接。该连接块14上、下两侧各自开设相垂直的ニ凹槽142,该凹槽142与相应的轨道122的凹槽124相连通。各连接块14与一支撑架16连接,该支撑架16包括一矩形的顶板162及自该顶板162四角处垂直向下延伸的四支撑杆164。每ー支撑杆164与一对应的连接块14相连接。请同时參照图2至图4,该移动平台20包括ー框体22、ニ矩形支撑板24、相连接的第一、第二主动件、与第一、第二主动件连接的ー轴传动机构264、及与该轴传动机构264相配合的第一、第二从动件。 当移动平台20组装到轨道结构10上时,该框体22夹置于所述轨道机构10的一轨道分支12的ニ轨道122之间。该框体22的高度与每ー轨道122的高度一致。该框体22包括四个相连接的矩形侧板222,每ー侧板222开设一条形通孔224。该ニ支撑板24分别置于该框体22上、下两端,并分别位于轨道机构10的相应的一轨道分支12的上、下两侧。每ー支撑板24中央开设一通孔242,该支撑板24在该通孔242周围开设四定位孔244。每ー支撑板24的四角处朝向该框体22凸伸出四凸部246,该四凸部246的连线为一正方形。支撑板24的凸部246对应容置于该轨道机构10的ー轨道分支12的凹槽124内。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主动件分别为相连接的第一电机262与第二电机263。第一电机262中央具有ー转轴2622,第二电机263中央具有ー转轴2632,第二电机263的转轴2632容置于第一电机262的转轴2622内,使第一电机262与第二电机263的转轴2622、2632转动时互不影响。第一电机262与该框体22底部的支撑板2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从动件为与该轴传动机构264配合的四转动件266。每ー转动件266包括一圓形的从动轮2662及贯穿该从动轮2662的ー轴杆2664。转动件266及轴传动机构264容置于该框体22内。每ー从动轮2662的一部分对应穿过该框体22的ー侧板222的通孔222,每ー转动件266的轴杆2664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过ニ支撑板24的定位孔244。轴杆2664的两端部的直径等于支撑板24的定位孔244的直径,且小于轴杆2664中间部分的直径,使支撑板24与轴杆2664的中间部分相抵靠,以限制轴杆2664的轴向运动。容置于该框体22内的四个从动轮2662,姆两个相对的从动轮2662为ー组,分为两组,姆组从动轮2662可与所述轨道机构10的对应的一轨道分支12的ニ平行的轨道122内侧表面接触。同一时间段内,只有ー组从动轮2662与轨道机构10的轨道122接触,从动轮2662转动时可带动移动平台20沿轨道122移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从动件包括ー呈U形的支撑座286,置于该支撑座286上的一第三电机282及两圆形的转轮284。该支撑座286置于该框体22顶部的一支撑板24的上表面,其包括一底板2862、及自底板2862两端垂直向上延伸的ニ侧板2864。该第三电机282具有贯穿该第三电机282两侧的ー转轴2822,该转轴2822的两端穿过该支撑座286的ニ侧板2864,该两转轮284设于该转轴2822两端。每ー转轮284所在的平面与转动件266的从动轮266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请同时參照图5及图6,该轴传动机构264包括ニ外轴2641、2642、位于该ニ外轴2641,2642之间的ニ转轮2643、及容置于外轴2642的ー内轴2644。该ニ外轴2641、2642均为空心。该内轴2644的一端穿过框体22底部的支撑板24的通孔242与第二电机263的转轴2632相连接,外轴2642的一端穿过框体22底部的支撑板24的通孔242与第一电机262的转轴2622相连接,外轴2641的一端穿过框体22顶部的支撑板24的通孔242与支撑座286连接。每一外轴2641、2642穿过支撑板24的一端的直径等于姆一支撑板24的通孔242的直径,且小于外轴2641、2642中间部分的直径,使支撑板24与外轴2641、2642的中间部分相抵靠,以限制轴传动机构264的轴向运动。每一外轴2641、2642的另一端形成一椭圆形的连接部2645。每ー连接部2645的端部分别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轴传动机构包括ニ外轴、位于该ニ外轴之间的ニ转轮及容置于其中一外轴的ー内轴,每一外轴的一端形成ー连接部,每ー连接部开设ニ收容孔,每ー转轮包括一本体部及贯穿该本体部的ー轴杆,该ニ转轮的本体部相接触,每ー转轮的轴杆的两端分别对应容置于该ニ外轴的连接部的收容孔内以将该两外轴连接,该内轴的一端与其中一转轮的轴杆的一端相接触,该内轴可相对于外轴转动并带动该ニ转轮转动。2.一种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平台包括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轴传动机构、相连接的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与轴传动机构的ニ转轮配合的ニ对相对的转动件、及ー支撑板,其中该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该支撑板的下侧,该ニ对转动件位于支撑板的上侧,每ー转动件包括一从动轮及贯穿该从动轮的ー轴杆,转动件的轴杆的一端插设于该支撑板上,该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各具有ー转轴,该第二电机位于第一电机的下侧且第ニ电机的转轴容置于第一电机的转轴内,该轴传动机构相套设的外轴及内轴穿过该支撑板分别与该第一电机及第ニ电机的转轴相连接,该ニ对转动件的其中一对与轴传动机构的ニ转轮相接触,其中的另ー对处于闲置,当该第二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该轴传动机构的内轴转动,并由内轴带动轴传动机构的转轮及转动件的从动轮转动,当该第一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该轴传动机构的外轴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昇军梁献全许寿国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