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424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3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包括超声电机、槽凸轮、滚子从动件、滑块、弧形推板、弹性血袋、泵壳、圆形隔板以及直线导轨。本发明专利技术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可有效减小血泵对血液的破坏作用,其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整体结构紧凑,有效降低了搏动式血泵的体积,增加了可植入性,扩展了适用人群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中的心室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机械辅助循环不仅是目前心脏辅助治疗的有效方法,更逐渐发展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永久治疗手段。现有的心脏辅助装置按照血液供给方式可分为离心式、轴流式和搏动式血泵。无论是离心式还是轴流式血泵运行时均需要用到高速旋转的叶片。由于高速旋转产生的剪切应力对红细胞等血细胞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故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中风,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搏动式血泵因其具有与人类自然心相似的供血规律,对血细胞破坏小,搏动产生的压 力更有利于微循环灌注等特点而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但现有搏动血泵因其动作器件体积较大,不利于血泵植入,因此探索体积小高效的新型动作器件驱动的血泵是搏动式血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超声电机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微特电机,具有转速低、转矩大、响应速度快、无噪音、体积小、可控性强等特点。因而先天具备成为搏动性血泵驱动器的优势,为搏动式血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经对现有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专利号为US6092878的美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滚珠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以挤压血袋的供血思路。然而,此方法中,滚珠丝杠本身要占用很大空间,不便于将血泵植入患者体内。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37404. 2和201010247653. I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采用超声电机驱动的隔膜式血泵,该血泵用中空的圆柱凸轮推动推板从底部向上压缩血腔泵出血液。上述设计方案虽然减小了泵体体积,然而血泵出入血口位于血腔两侧的设计方式不利于血泵植入体内后与自然心血管相配合,造成较大的血液流动阻力。因此,针对当前的发展状况,亟需设计一种泵体与电机一体设计,且体积小,易于植入的新型血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仿生柔性搏动血泵,该血泵采用槽凸轮复合直线导轨的方式带动推板做挤压和舒张血袋的运动,仿生自然心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同时,将血袋出入血口设计成与自然心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相同的角度,符合血液动力特性,实现与自然心的并行工作;同时槽凸轮的凸轮廓线采用修正等速曲线,使得加速度连续,避免振动产生,实现了血液的柔性吸入与泵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包括超声电机、槽凸轮、滚子从动件、滑块、弧形推板、弹性血袋、泵壳、圆形隔板以及直线导轨,其中,所述超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定子、转子和输出轴,所述定子位于所述转子的上方,二者同轴心相接触,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圆形隔板设置在所述泵壳内,将所述泵壳分为上下两个腔,所述圆形隔板上表面嵌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圆形隔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三条,两两之间夹角为120° ;所述泵壳与所述电机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槽凸轮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泵壳的下部腔体内;所述弹性血袋位于所述泵壳的上部腔体内,所述弧形推板位于所述泵壳的上部腔体内,所述弧形推板的内侧与所述弹性血袋相贴合,并粘结在一起;所述滚子从动件位于所述槽凸轮的凸轮廓线内;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圆形隔板上的直线导轨内,所述滑块的上端连接所述弧形推板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滚子从动件的上端;所述弹性血袋上含有血泵出口,血泵入口,出口瓣膜和入口瓣膜;所述出口瓣膜和入口瓣膜分别嵌在所述血泵出口和血泵入口,所述血泵出口和血泵入口从所述泵壳的上表面伸出,并与所述泵壳固定在一起。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槽凸轮为平面圆盘型凸轮,且所述槽凸轮的凸轮廓线刻在所述槽凸轮的盘面上。进一步地,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凸 轮廓线为修正等速轮廓曲线。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泵壳通过螺栓与所述超声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滚子从动件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滑块的下端相连接。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滑块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弧形推板的下端。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弹性血袋为圆柱形弹性血袋。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出口瓣膜和入口瓣膜均为可控制血液流向的单向瓣膜。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血泵出口和血泵入口之间角度与主动脉与上腔静脉之间夹角相同。根据上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中,所述弹性血袋具有血液生物相容性;所述出血口瓣膜与入血口瓣膜为生物兼容性瓣膜。因此,本专利技术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弹性血袋位于推板的中心位置,避开空间凸轮过多占用空间,同时无冲击的柔性槽凸轮的轮廓线,将使推板对弹性血袋的泵血和充盈过程更接近于自然心脏对血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血泵对血液的破坏作用;(2)凸轮机构为几何形状锁合方式,不会在运动中出现脱合现象,同时也使血泵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整体结构紧凑,有效降低了搏动式血泵的体积,增加了可植入性,扩展了适用人群范围。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的旋转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泵壳的等轴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槽凸轮与直线导轨的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弧形推板、弹性血袋、滑块、滚子从动件组装后的等轴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血袋收缩舒张的循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包括超声电机、槽凸轮5、滚子从动件6、滑块7、弧形推板8、弹性血袋9、泵壳14、圆形隔板16以及直线导轨5。其中,超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I、定子3、转子2和输出轴4。转子2与定子3同轴心相接触,定子3位于转子2上方,输出轴4与转子2通过螺栓连接,以输出动力。泵壳14的轴等测视图如图2所示。圆形隔板16位于泵壳14内,泵壳14由圆形隔板16分为上下两个腔,上部腔体用以容纳弹性血袋9,下部腔体用以容纳槽凸轮5。圆形隔板16上嵌有直线导轨15,直线导轨15沿圆形隔板16直径方向均匀设置三条,两两之间夹角为120。。泵壳14通过螺栓与电机外壳I固定连接。槽凸轮5通过键连接在电机输出轴4上并位于泵壳14下部腔体内。槽凸轮5为平面圆盘型凸轮,槽凸轮5的凸轮廓线刻在槽凸轮5盘面上。凸轮廓线为修正等速轮廓曲线,其加速度连续,无冲击,可柔性挤压弹性血袋9,从而降低对血细胞的破坏。如图3所示,凸轮廓线与直线导轨15共同复合构成滚子从动件6在槽凸轮5旋转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滚子从动件6位于槽凸轮5的凸轮廓线内,滚子从动件6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滑块 7的下端。滑块7位于圆形隔板16上的直线导轨5内,滑块7下端连接滚子从动件6,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到弧形推板8的下端。弧形推板8位于泵壳14上部腔体内,下端与滑块7连接,内侧与弹性血袋9相贴合,并粘结在一起。弹性血袋9为圆柱形弹性血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电机、槽凸轮、滚子从动件、滑块、弧形推板、弹性血袋、泵壳、圆形隔板以及直线导轨,其中,所述超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定子、转子和输出轴,所述定子位于所述转子的上方,二者同轴心相接触,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圆形隔板设置在所述泵壳内,将所述泵壳分为上下两个腔,所述圆形隔板上表面嵌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圆形隔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三条,两两之间夹角为120° ;所述泵壳与所述电机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槽凸轮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泵壳的下部腔体内;所述弹性血袋位于所述泵壳的上部腔体内,所述弧形推板位于所述泵壳的上部腔体内,所述弧形推板的内侧与所述弹性血袋相贴合,并粘结在一起;所述滚子从动件位于所述槽凸轮的凸轮廓线内;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圆形隔板上的直线导轨内,所述滑块的上端连接所述弧形推板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滚子从动件的上端;所述弹性血袋上含有血泵出口,血泵入口,出口瓣膜和入口瓣膜;所述出口瓣膜和入口瓣膜分别嵌在所述血泵出口和血泵入口,所述血泵出口和血泵入口从所述泵壳的上表面伸出,并与所述泵壳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声电机驱动的可植入式仿生柔性搏动血泵,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徐亮鹿存跃李世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