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9016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1:04
提供挠性配线结构及摄像装置,抑制挠性配线的反作用力,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小型化。具有在具备L字形状部的挠性配线的L字形状部一端侧设置中继部而分割开的第1和第2挠性配线部,第1挠性配线部有:经设置在中继部侧的第1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1立起面;从第1立起面起在作为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的第1弯曲部弯曲的第1弯曲后立起面,第2挠性配线部具有:经设置在中继部侧的第2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2立起面;从第2立起面起在作为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且位于第1弯曲部上方的第2弯曲部弯曲并与第1弯曲后立起面平行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其在设置于第2立起面的立起面弯折部中折返与第1弯曲后立起面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与挠性配线的路线安排相关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具备该挠性配线结构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抖动校正功能是由安装有摄像元件或光学部件的可动部沿着抵消因抖动所产生的摄像模块的移动的方向移动,从而抑制图像抖动。可动部的移动通过音圈马达或步进马达等致动器进行。其中,为了将可动部与控制电路基板电连接起来,并且抑制可动部移动的负载,使用设置了弯折部的挠性配线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I所述的挠性配线板为了抑制反作用力而仅以90°角度构成弯折部分,通过设置中继基板部而被分割的第I挠性基板部与第2挠性基板部以使中继基板部侧成为上方的方式分别立起。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285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特别是在挠性配线的中继基板部中挠性配线的宽度变大,难以实现小型化。于是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挠性配线的反作用力,又能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的小型化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挠性配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在具有L字形状部的挠性配线的该L字形状部的一端部设置中继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8 JP 2011-0615361.一种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在具有L字形状部的挠性配线的该L字形状部的一端部设置中继部而被分割开的第I挠性配线部和第2挠性配线部, 上述第I挠性配线部具有经由设置于上述中继部侧的第I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上述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I立起面;以及从该第I立起面起在作为上述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的第I弯曲部中弯曲的第I弯曲后立起面, 上述第2挠性配线部具有经由设置于上述中继部侧的第2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上述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2立起面;以及从该第2立起面起在第2弯曲部中弯曲并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平行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其中上述第2弯曲部是上述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且位于上述第I弯曲部的上方, 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在设置于上述第2立起面上的立起面弯折部中折返而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的与上述第I立起面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第3弯曲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纳尚德宍户宏行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