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7779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进行电解修整的珩磨装置的运行成本。在珩磨装置的旋转工具(13)中,设有磨削汽缸筒的珩磨磨石(11)、(12),并设有与工具引导件的引导孔滑接的引导部件(40)。引导部件(40)由固定于工具主体(21)的基础部件(41)和固定于基础部件(41)的滑接部件(42)构成。使用陶瓷材料作为基础部件(41)的材料,使用超硬合金材料作为滑接部件(42)的材料。通过这样构成的引导部件(40),能够使引导部件(40)的绝缘性及耐磨损性提高。由此,不仅能够对珩磨磨石(11)、(12)进行电解修整,还能够抑制引导部件(40)的磨损,因此,能够延长引导部件(40)的更换周期,抑制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具有对形成于エ件的圆筒内表面进行磨削的旋转工具和向圆筒内表面引导旋转工具的工具引导件的珩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的汽缸体内形成有滑动自如地容纳活塞的汽缸筒(シリンダボァ)。在该汽缸筒的内表面,利用具有珩磨磨石的旋转工具实施珩磨加工。但是,珩磨磨石一旦发生堵塞或磨粒溃落等,就不能适当地磨削汽缸筒,就会使汽缸筒的加工精度降低。为了维持汽缸筒的加工精度,需要使用工具等定期地进行珩磨磨石的修整,而定期地进行这种修整作业变成了使作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于是,提出了一种珩磨装置,该珩磨装置设计为采用金属结合剂磨石作为珩磨磨石,并且,在引导旋转工具的珩磨引导件上安装有电极(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根据该珩磨装置,能够在旋转工具通过珩磨引导件时,通过对金属结合剂磨石实施电解来进行修整,从而能够简化修整作业。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60816号公报另外,在旋转工具上安装有引导部件,当将旋转工具插入珩磨引导件的引导孔吋,引导部件就会与引导孔的内周面滑接。但是,为了对金属结合剂磨石实施电解修整,就需要对与引导孔滑接的引导部件绝缘,因此,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来形成引导部件。但是,使用耐久性低的陶瓷材料等形成与珩磨引导件滑接的引导部件是导致引导部件磨损的要因。由于这种引导部件的磨损会加快引导部件的更换周期,因此变成了使珩磨装置的运行成本増加的要因。另外,由于引导部件的磨损会污染电解修整时所供给的冷却剂,因此,变成了加快冷却剂的更换周期而使运行成本増加的要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具有实施电解修整的旋转工具的珩磨装置的运行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包括对形成于エ件的圆筒内表面进行磨削的旋转工具,和配置于所述エ件的一端侧且具有向所述圆筒内表面引导所述旋转工具的引导孔的工具引导件,所述 行磨装置还包括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且具有与所述引导孔滑接的滑接面;导电性磨石,该导电性磨石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且具有磨削所述圆筒内表面的磨削面;电极部件,该电极部件设于所述工具引导件的所述引导孔,并在所述旋转工具通过所述引导孔时与所述导电性磨石的所述磨削面相对;以及电解修整単元,在所述旋转工具通过所述引导孔时,该电解修整単元向所述导电性磨石和所述电极部件施加电压,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的基础部件和设于所述基础部件并构成所述滑接面的滑接部件,所述基础部件由绝缘性比所述滑接部件好的材料形成,所述滑接部件由耐磨损性比所述基础部件好的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中,所述基础部件可以由陶瓷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中,所述滑接部件可以由超硬合金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中,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接面,可以开设有引导测量加エ直径用的空气的空气流路。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包括对形成于エ件的圆筒内表面进行磨削的旋转工具,和配置 于所述エ件的一端侧且具有向所述圆筒内表面引导所述旋转工具的引导孔的工具引导件,所述 行磨装置还包括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且具有与所述引导孔滑接的滑接面;导电性磨石,该导电性磨石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且具有磨削所述圆筒内表面的磨削面;电极部件,该电极部件设于所述工具引导件的所述引导孔,并在所述旋转工具通过所述引导孔时与所述导电性磨石的所述磨削面相对;以及电解修整単元,在所述旋转工具通过所述引导孔时,该电解修整単元向所述导电性磨石和所述电极部件施加电压,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并具有绝缘层部的基础部件,和设于所述基础部件并构成所述滑接面的滑接部件,所述绝缘层部由绝缘性比所述滑接部件好的材料形成,所述滑接部件由耐磨损性比所述绝缘层部好的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中,所述绝缘层部可以由陶瓷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中,所述滑接部件可以由超硬合金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装置中,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接面,可以开设有引导测量加エ直径用的空气的空气流路。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设于旋转工具的引导部件由具有绝缘性的基础部件和具有耐磨损性的滑接部件构成,所以不仅能够对导电性磨石进行电解修整,还能够抑制引导部件的磨损。由此,能够延长引导部件的更换周期,因此,能够抑制珩磨装置的运行成本。另外,由于引导部件的磨损受到抑制,因此,能够防止电解修整时及珩磨加工时所供给的冷却液的污染。由此,能够延长冷却液的更换周期,从而能够抑制珩磨装置的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珩磨装置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是表示珩磨装置的动作过程的说明图。图3是从图I的箭头A方向表示旋转工具的仰视图。图4(a)是沿着图3的Α_Α线表示旋转工具的剖视图,图4(b)是沿着图3的B线表示旋转工具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工具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旋转工具插入到工具引导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珩磨加工的执行步骤的时间图。图8是沿着图2(a)的A_A线表示旋转工具及工具引导件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2(a)的B_B线表示旋转工具及汽缸体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珩磨装置所具备的旋转工具的仰视图。 符号说明10珩磨装置11、12珩磨磨石(导电性磨石)I la、12a 磨削面13旋转工具17a内表面(圆筒内表面)18汽缸体(エ件)19引导孔20工具引导件21工具主体(旋转工具)40引导部件40a滑接面41基础部件41b第二基础部(绝缘层部)42滑接部件43空气流路44修整控制部(电解修整単元)52电极套(电极部件)60旋转工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珩磨装置10的示意图。另外,图2(a)及图2(b)是表示珩磨装置10的动作过程的说明图。如图I所示,珩磨装置10具备在外周部设置有多个珩磨磨石11、12的旋转工具13、驱动该旋转工具13的驱动单元14和对驱动单元14输出控制信号等的控制单元15。在驱动单元14中组装有未图示的电动机或致动器等,可以通过驱动单元14使旋转工具13向箭头α方向旋转,并且,可以通过驱动单元14使旋转工具13沿箭头β方向上下移动。另外,在珩磨装置10的加工台16上装载有具备汽缸筒17的汽缸体(エ件)18。另外,珩磨装置10具有具备引导孔19的工具引导件20,工具引导件20设置于汽缸体18的上端侧(一端侧)。另外,向汽缸筒17引导旋转工具13的工具引导件20以引导孔19和汽缸筒17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设置。如图2(a)所示,当实施珩磨加工时,首先,使旋转工具13朝向工具引导件20下降移动,将旋转工具13插入工具引导件20的引导孔19。这样,通过将旋转工具13插入工具引导件20,能够使汽缸筒17的中心位置和旋转工具13的中心位置一致。接着,如图2(b)所示,利用工具引导件20定位的旋转工具13被插入到汽缸体18的汽缸筒17内。而且,旋转工具13 —边进行旋转运动及上下运动,一边磨削汽缸筒17的内表面(圆筒内表面)17a,直至达到规定尺寸。图3是从图I的箭头A方向表不旋转工具13的仰视图。另外,图4(a)是沿着图3的A-A线表示旋转工具13的剖视图,图4(b)是沿着图3的B线表示旋转工具1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3及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07 JP 2011-0490161.一种珩磨装置,该珩磨装置包括对形成于エ件的圆筒内表面进行磨削的旋转工具,和配置于所述エ件的一端侧且具有向所述圆筒内表面引导所述旋转工具的引导孔的工具引导件,所述珩磨装置还包括 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且具有与所述引导孔滑接的滑接面; 导电性磨石,该导电性磨石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且具有磨削所述圆筒内表面的磨削面; 电极部件,该电极部件设于所述工具引导件的所述引导孔,并在所述旋转工具通过所述引导孔时与所述导电性磨石的所述磨削面相对;以及 电解修整単元,在所述旋转工具通过所述引导孔时,该电解修整単元向所述导电性磨石和所述电极部件施加电压,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旋转工具的外周部的基础部件和设于所述基础部件并构成所述滑接面的滑接部件, 所述基础部件由绝缘性比所述滑接部件好的材料形成,所述滑接部件由耐磨损性比所述基础部件好的材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珩磨装置,其中, 所述基础部件由陶瓷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珩磨装置,其中, 所述滑接部件由超硬合金材料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珩磨装置,其中, 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元康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