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750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设置于模具的下固定板上的第一顶针板和固定在第一顶针板上的第二顶针板、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穿过下固定板而伸入第一顶针板的顶出块,该顶出块通过螺栓与注塑机顶杆连接,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上共同形成有一滑腔,顶出块的上端部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滑腔内,当顶出块滑动至滑腔的最上端时,顶出块的顶面与第二顶针板相顶触,第一顶杆的下端部依次穿过第二顶针板和第一顶针板而固定在顶出块上,第二顶杆的下端部穿过第二顶针板而固定于第二顶针板与第一顶针板的交接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部件减少,结构非常简单,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加工装配周期以及方便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当从模具中待取出的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根据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即为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关于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和/或装置的报道很多,主要有采用卡钩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采用树脂开闭器的二次顶出机构,采用弹簧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其 中,卡钩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比较复杂,采用树脂开闭器的二次顶出机构容易磨损,顶出容易失效且顶出力小,采用弹簧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一般用单个活动入子做局部二次顶出,但弹簧被压缩后由于没有起动力,不能与产品同步顶出,造成产品的拉断拉伤。中国技术专利ZL201020570358. 5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第一顶出板,其设于模具的下固定板上,该第一顶出板设有一第一上顶出板及一第一下顶出板;第二顶出板,其设于模具的支撑杆上,该第二顶出板设有一二上顶出板及一第二下顶出板;一限位杆,其一端设于上述第二顶出板中,另一端设于模具的母模板中,该限位杆设有一挡部;一控制杆,其一端设于模具的下固定板中,另一端设于上述第二顶出板中,该控制杆的外缘套设有一弹性套,该弹性套一端设于上述第一顶出板中,另一端设于上述限位杆中。该种结构由四块顶针板和用于控制开模顺序的控制杆等构成,成本较高,加工周期长,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简易的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设置于模具的下固定板上的第一顶针板和固定在第一顶针板上的第二顶针板、用于进行第一次顶出的第一顶杆以及用于进行第二次顶出的第二顶杆,特别是,所述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穿过下固定板而伸入第一顶针板的顶出块,该顶出块通过螺栓与注塑机顶杆连接,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上共同形成有一滑腔,顶出块的上端部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滑腔内,当顶出块滑动至滑腔的最上端时,顶出块的顶面与第二顶针板相顶触,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部依次穿过第二顶针板和第一顶针板而固定在顶出块上,第二顶杆的下端部穿过第二顶针板而固定于第二顶针板与第一顶针板的交接位置。优选地,所述的螺栓位于顶出块内。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部通过无头螺丝固定在螺栓的上端部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螺栓为M16螺栓,无头螺丝为MlO无头螺丝。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二次顶出机构由注塑机顶杆推动顶出块前进,同时推动第一顶杆前进,实现第一次顶出;由于滑腔的设置,在第一次顶出时,顶出块不与第二顶针板接触,所以第一次顶出时第二顶杆不顶出,当顶出块运行至滑腔的最上端时,顶出块与第二顶针板顶触,开始第二次的顶出。与已有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本技术的部件减少,结构非常简单,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加工装配周期以及方便维护。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I为根据本技术的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处于未顶出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处于第一次顶出过程中的示意图;图3为图I的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第二次顶出时的示意图;其中1、下固定板;2、第一顶针板;3、第二顶针板;4、第一顶杆;5、第二顶杆;6、顶出块、螺栓;8、滑腔;9、螺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具的下固定板I上的第一顶针板2和固定在第一顶针板2上的第二顶针板3、第一顶杆4、第二顶杆5以及顶出块6。其中顶出块6通过位于其内的M16螺栓7与注塑机顶杆(图中未显示)连接,在螺栓7的上端部上通过MlO无头螺丝9固定了第二顶杆5的下端部。第一顶针板2与第二顶针板3上共同形成有一滑腔8,顶出块6的上端部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滑腔8内,当顶出块6滑动至滑腔8的最上端时,顶出块6的顶面与第二顶针板3相顶触(如图3所示),第二顶杆5的下端部穿过第二顶针板3而固定于第二顶针板3与第一顶针板2的交接位置。当顶出块6的顶面与第二顶针板3相顶触时,第二顶杆5被顶出。本技术二次顶出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I、顶出开始后,注塑机顶杆推动顶出块6前进,同时推动第一顶杆4前进,第一次顶出开始,如图2所示。2、由于顶出块6的行程L的存在,第一次顶出时,顶出块6未与第一顶针板2和第二顶针板3顶触,所以第一顶杆4顶出时第二顶杆5不顶出。当顶出块6运行距离L后至与第二顶针板3顶触时,第二顶杆5被顶出,便开始第二次的顶出,如图3所示。与已有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本技术的部件减少,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装配周期短,维护简易。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设置于模具的下固定板(I)上的第一顶针板(2)和固定在所述第一顶针板(2)上的第二顶针板(3)、用于进行第一次顶出的第一顶杆(4)以及用于进行第二次顶出的第二顶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穿过所述下固定板(I)而伸入所述第一顶针板(2)的顶出块(6),所述的顶出块(6)通过螺栓(7)与注塑机顶杆连接,所述第一顶针板(2)与所述第二顶针板(3)上共同形成有一滑腔(8),所述的顶出块(6)的上端部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腔(8)内,当所述顶出块(6)滑动至所述滑腔(8)的最上端时,所述顶出块(6)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