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286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模具包括模仁、顶针、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二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杆、推杆限位柱、弹簧、销钉、推块、滑块和变轨零件;在第一将顶出时,滑块顶着推杆和顶针随顶针板一起向出模方向在变轨杆上移动第一距离后,使推杆限位柱抵住模仁,滑块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在变轨杆的作用力下做后退运动而脱离推杆完成第一处产品顶出;之后,两块顶针板继续向出模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推杆限位柱抵住模仁,使推杆不能继续运动,并使弹簧开始压缩,此时,推块不动,顶针在两块顶针板的作用下继续顶出产品,最终使产品离开推块完成第二次顶出产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顶针板的数量,降低了模具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塑料模具在产品冷却成型后一般需要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使产品的外观美观。有些产品只需使用一次顶出机构就可以顶出产品,而有些产品需使用二次顶出机构才能将产品顶出。 请参阅图1和图2,现有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若干顶针11和两组顶针板,一部分顶针11装设于第一组顶针板上,另一部分顶针装设于第二组顶针板上。其中,第一组顶针板由第一顶针板21和第二顶针板31叠置而成,第二组顶针板由第三顶针板41和第四顶针板51叠置而成。 在顶出时,两组顶针板一起顶出一段距离,完成一次顶出后,第二组顶针板不动,由第一组顶针板继续向上移动,使装设在第一组顶针板上的顶针继续顶出产品,完成第二次顶出。 但是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还存在一些不足:1)需要四块顶针板才能实现二次顶出动作,其需要使用的顶针板较多,使模具超厚,有时甚至超出注塑机允许的厚度,而且模具的成本高;2)模具的结构复杂、模具的装配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而且模具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只需采用两块顶针板,实现二次顶出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包括模仁、顶针、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叠置,所述顶针装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杆、推杆限位柱、弹簧、销钉、推块、滑块和变轨零件;所述推杆限位柱装设于所述推杆上,与所述模仁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弹簧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中,所述弹簧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的外侧,并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推块位于所述模仁中,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模仁中与推块固定,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所述变轨零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变轨杆,所述变轨零件的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变轨零件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模仁上,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滑块的滑槽,所述滑块的侧面上设置有半圆开槽和矩形开槽,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半圆开槽中、变轨杆位于矩形开槽中。 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变轨杆的下部弯曲设置。 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块的长度。 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推杆和半圆开槽均为两个,所述矩形开槽位于两个半圆开槽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包括模仁、顶针、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二次顶出机构,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杆、推杆限位柱、弹簧、销钉、推块、滑块和变轨零件;所述滑块位于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之间,可在滑槽中滑动,在第一将顶出时,滑块顶着推杆和顶针随顶针板一起向出模方向在变轨杆上移动第一距离后,使推杆限位柱抵住模仁,滑块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在变轨杆的作用力下做后退运动,后退第二距离,而脱离推杆完成第一处产品顶出;之后,两块顶针板继续向出模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推杆限位柱抵住模仁,使推杆不能继续运动,并使弹簧开始压缩,此时,推块不动,顶针在两块顶针板的作用下继续顶出产品,最终使产品离开推块完成第二次顶出产品。本技术的二次顶出结构只需两块顶针板即可实现二次顶出结构,减少了顶针板的数量,降低了模具的厚度;而且模具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去除第一顶针板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去除第一顶针板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模具包括模仁10、顶针20、第一顶针板301和第二顶针板302,所述第一顶针板301和第二顶针板302叠置成一组顶针板,所述顶针20装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301上、抵接第二顶针板302的顶面,并随顶针板一起移动顶出产品。 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杆40、推杆限位柱401、弹簧402、销钉403、推块404、滑块405和变轨零件50 ;所述推杆限位柱401装设于所述推杆40上,与所述模仁10间隔预定距离,主要用来限制推杆40向上移动的距离。 所述弹簧40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40中,所述弹簧402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40的外侧,并通过销钉403固定在所述第二顶针板302上。此处可理解为,推杆40下部具有一个用于安装弹簧402的半通孔,且半通孔的深度小于弹簧402的长度,使弹簧402的一部分伸出推杆40外。 所述推块404位于所述模仁10中,所述推杆40的一端插入所述模仁10中与推块404固定,在顶出之前,所述推杆40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405。其中,推块404与模仁10的表面齐平,用于向上顶出产品。 所述变轨零件50的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302上,变轨零件50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模仁10上,所述变轨零件50的侧面上设置有变轨杆501,所述变轨杆501的下部弯曲设置,优选为:呈S形或者Z形,其弯曲的形状用于限制滑块405的前进和后退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顶出产品时,滑块405随顶针板一起向上移动,同时依变轨杆501的形状做后退运动;在复位时,滑块405随顶针板一起向下移动复位,同时依变轨杆501的形状做前进运动,抵住推杆40。 所述第一顶针板301和第二顶针板30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滑块405的滑槽406,滑块405位于第一顶针板301和第二顶针板302之间,可在滑槽406中滑动。所述滑块405的侧面上设置有半圆开槽4051和矩形开槽4052,所述弹簧402位于所述半圆开槽4051中、变轨杆501位于矩形开槽4052中,即所述半圆开槽4051的内壁与所述弹簧402触接、矩形开槽4052的内壁与所述变轨杆501触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开槽4052由下至上呈喇叭状设置,以便于滑块405沿变轨杆501做前、后运动,且滑槽406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块405的长度,实现滑块405可滑动。 请继续参阅图4,在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推杆40和半圆开槽4051均为两个,所述矩形开槽4052位于两个半圆开槽4051之间,两个推杆40均固定在一个推块404上,使推块404向上移动时更平衡。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具中,所述二次顶出机构为两个,通过两个二次顶出机构同时顶出一个产品,使产品顶出时受力平衡。 以下结合图3至图5对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包括模仁、顶针、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叠置,所述顶针装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杆、推杆限位柱、弹簧、销钉、推块、滑块和变轨零件;所述推杆限位柱装设于所述推杆上,与所述模仁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弹簧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中,所述弹簧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的外侧,并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推块位于所述模仁中,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模仁中与推块固定,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所述变轨零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变轨杆,所述变轨零件的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变轨零件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模仁上,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滑块的滑槽,所述滑块的侧面上设置有半圆开槽和矩形开槽,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半圆开槽中、变轨杆位于矩形开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包括模仁、顶针、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叠置,所述顶针装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推杆、推杆限位柱、弹簧、销钉、推块、滑块和变轨零件;所述推杆限位柱装设于所述推杆上,与所述模仁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弹簧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中,所述弹簧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推杆的外侧,并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推块位于所述模仁中,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模仁中与推块固定,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所述变轨零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变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钊黄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