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417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包括模具的下模板以及下模板底下的底座,下模板型腔内设有供减震支架中心轴插入定位的限位通孔,所述下模板和底座之间设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上设有若干顶柱,所述每个顶柱正对着所述下模板的限位通孔,所述顶出板卡合固定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所述下模板的垫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硫化机气缸活塞杆通过的顶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底座和下模板之间增设顶出板,出模时硫化机的气缸将中模顶起上升的同时,另一气缸穿过底座向上顶产品的中心轴,采用“上拉下顶”的方式便于中心轴从限位通孔中出模,防止因为中心轴较难出模导致产品变形和废品的产生,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减震支架是汽车中的重要受力部件,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起支撑和减震作用。减震支架的结构主要由外壳、中心轴以及固定在两者之间的减震橡胶组成,中心轴与发动机支架配合连接,其中减震橡胶是在模具内硫化成型,现有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成型后硫化机的气缸向上顶出中模,产品在中模型腔内跟随其上升,产品上升时硫化的橡胶部受到中模向上的力,由于产品的中心轴底部插入到下模中且与下模贴合的较为紧密,中心轴受到下模向下的“拉拽”,刚成型的橡胶部与中心轴会发生松动,造成变形甚至胶体的断裂导致废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底部增设顶出结构,将产品从底部顶出下模,防止产品的变形和断裂,降低废品的发生。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包括模具的下模板以及下模板底下的底座,下模板型腔内设有供减震支架中心轴插入定位的限位通孔,所述下模板和底座之间设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上设有若干顶柱,所述每个顶柱正对着所述下模板的限位通孔,所述顶出板卡合固定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所述下模板的垫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硫化机气缸活塞杆通过的顶出孔。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顶柱的端面与所述下模板的底面之间留有2-5cm的间隙,所述顶柱的直径略小于所述限位通孔的孔径。 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垫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垫块的上端面设有限位槽,所述下模板底面的四周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顶出板底面设有凸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卡合的凹槽。 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在底座和下模板之间增设顶出板,出模时硫化机的气缸将中模顶起上升的同时,另一气缸穿过底座向上顶产品的中心轴,采用“上拉下顶”的方式便于中心轴从限位通孔中出模,防止因为中心轴较难出模导致产品变形和废品的产生,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板3构成,下模板3的底下设有底座4,下模板3型腔内设有供减震支架中心轴5插入定位的限位通孔51。在下模板3和底座4之间设顶出板6,顶出板6上设有若干顶柱61,每个顶柱61正对着下模板3的限位通孔51,中心轴51插入限位通孔51内底端与顶柱61的顶端相抵,顶出板6卡合固定在底座4上,具体的是,顶出板6底面设有凸块62,底座4上设有与凸块62卡合的凹槽。顶柱61的端面与下模板3的底面之间留有2-5cm的间隙,顶柱61的直径略小于限位通孔51的孔径。 仍如图1所示底座4上设有支撑下模板3的垫块7,垫块7固定在底座4上,垫块7的上端面设有限位槽,下模板3底面的四周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31。底座4上开设有供硫化机气缸活塞杆通过的顶出孔41,出模时气缸活塞杆穿过顶出孔41顶起顶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包括模具的下模板(3)以及下模板(3)底下的底座(4),下模板(3)型腔内设有供减震支架中心轴(5)插入定位的限位通孔(5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和底座(4)之间设有顶出板(6),所述顶出板(6)上设有若干顶柱(61),所述每个顶柱(61)正对着所述下模板(3)的限位通孔(51),所述顶出板(6)卡合固定所述底座(4)上,所述底座(4)上设有支撑所述下模板(3)的垫块(7),所述底座(4)上开设有供硫化机气缸活塞杆通过的顶出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包括模具的下模板(3)以及下模板(3)底下的底座(4),下模板(3)型腔内设有供减震支架中心轴(5)插入定位的限位通孔(5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和底座(4)之间设有顶出板(6),所述顶出板(6)上设有若干顶柱(61),所述每个顶柱(61)正对着所述下模板(3)的限位通孔(51),所述顶出板(6)卡合固定所述底座(4 )上,所述底座(4 )上设有支撑所述下模板(3 )的垫块(7 ),所述底座(4 )上开设有供硫化机气缸活塞杆通过的顶出孔(4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亮孙军李高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超越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