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胎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208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12:22
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胎面,其降低胎面花纹噪音同时有效地抑制了由圆周槽所产生的气柱共鸣音。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胎面设置有圆周槽2、肋部3,以及用于降低圆周槽中气柱共鸣音的共鸣器;共鸣器设置有多组分支槽41、42,每组分支槽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分支槽形状;第一分支槽41的长度至少是接触表面长度的40%,以及槽宽是圆周槽的槽宽的10%到25%之间;同时第二分支槽的长度是第一分支槽长度的40%-90%,并且槽宽不小于第一分支槽的槽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交替地出现在同一圆周槽中,第一分支槽的开口之间的长度不超过接触表面长度的50%,以及设置有分支槽的肋部中的最小横截面空隙比与所述肋部中最大横截面空隙比之间的差值不大于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胎面,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柱共鸣音和胎面花纹噪音同时被降低的充气轮胎胎面。
技术介绍
轮胎胎面中形成的圆周槽中的气柱共鸣音是由于这些圆周槽与道路表面所形成的管道(气柱)中的共鸣而产生的,以及气 柱共鸣音的共鸣频率依赖于圆周槽与道路表面共同形成的气柱的长度。气柱共鸣音以车辆内部及外部的噪音形式出现,以及在多种情况下它具有大约IkHz的峰值,这容易被人类耳朵捕捉到。在传统的用于降低圆周槽中气柱共鸣音的技术中,胎面中形成有共鸣器并且这些共鸣器导致了气柱共鸣音的降低,该共鸣器具有分支槽形状,其一个端部通向胎面中形成的圆周槽内以及从开口端分叉的另一个端部终止于胎面的接地部(肋部)中(例如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的附图I显示了一种技术,其中胎面设置有分支槽状共鸣器以及不同于分支槽状类型的共鸣器(被称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用于降低各种频段的气柱共鸣音,该分支槽状共鸣器的一个端部通向圆周槽内以及另一个端部终止于接地部。专利文献3的附图I显示了一种技术,其中胎面设置有与两个圆周槽相通的横向槽以及多个被称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共鸣器,用于降低各种频段的气柱共鸣音。专利文献4的附图I显示了一种技术,其中胎面设置有分支槽状共鸣器,其具有后屈形状,其一个端部通向圆周槽以及另一个端部终止于接地部,并且该分支槽状共鸣器设置有子槽,用于降低各种频段的气柱共鸣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再公开专利WO2004/103737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30813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238867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51309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分支槽需要大于特定长度以使得由分支槽形状形成的共鸣器能够有效地作用,并且当与这种分支槽共同形成的肋部进入到接触表面时,胎面花纹噪音通过由分支槽连同能量波动共同形成的实际共鸣器而产生,所述能量是由肋部撞击道路表面所产生。胎面花纹噪音在这种情况下是轮胎噪音,该噪音由于当倾斜穿过或者横向穿过胎面延伸的槽(例如横向槽)连续地撞击道路表面时所产生的能量中的波动而产生的,其依赖于胎面上刻画的花纹。胎面花纹噪音的频率依赖于速度,并且随着速度而发生变化。这种胎面花纹噪音同时构成了车辆内部及外部噪音的来源。为了在共鸣器以专利文献2-4的附图I中所示方式设置时降低各种频段内的气柱共鸣音,相邻的共鸣器需要被设置成在轮胎旋转方向上、在接触表面的长度上至少相隔规定的距离。在这些情况下,由共鸣器产生的轮胎花纹噪音在与共鸣器抑制频段所不同的频段内产生,并且由此由共鸣器自身所产生的轮胎花纹噪音构成了专利文献2-4中共鸣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由此提出,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它致力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降低胎面花纹噪音同时有效地抑制由圆周槽所产生的、跨过多个频段的气柱共鸣音。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胎面,包括至少一个圆周槽、靠近 所述圆周槽的至少两个肋部、以及形成为槽形状的多个共鸣器,所述共鸣器的一个端部通向圆周槽以及另一个端部终止于肋部中并且降低所述圆周槽中的气柱共鸣音,该充气轮胎胎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器中,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分支槽组合,使得同一肋部上的一组分支槽不会彼此接触,每组分支槽至少包括第一分支槽和第二分支槽,所述第一分支槽具有通向所述圆周槽的第一开口以及终止于所述肋部中的第一端部部分,所述第二分支槽具有通向圆周槽的第二开口以及终止于所述肋部中的第二端部部分;当所述轮胎被安装到标准轮辋上并且充气到公称充气压力、以及施加公称负载时,所述共鸣器的第一分支槽的长度是接触表面长度的至少40%,以及所述第一分支槽的槽宽是所述圆周槽的槽宽的10%到25%之间;当所述轮胎被安装到标准轮辋上并且充气到公称充气压力、以及施加公称负载时,所述共鸣器的第二分支槽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分支槽的长度的40%-90%,并且所述第二分支槽的槽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分支槽的槽宽;所述共鸣器的第一分支槽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分支槽的第二开口从同一肋部通向同一圆周槽中并且也在所述轮胎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地通向同一圆周槽中;所述共鸣器的第一分支槽被形成使得从同一肋部通向同一圆周槽中的相邻第一开口之间的长度不超过所述接触表面的长度的50%,从而使得整个第一分支槽处于胎面运行表面内;以及形成有所述共鸣器的所述第一分支槽和所述第二分支槽的肋部中的最小横截面空隙比与所述肋部中的最大横截面空隙比之间的差值不大于10%。在这种情况下,“槽”指的是由两个壁表面限定、具有宽度和深度的空间,以及所述壁表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彼此接触。此外,“圆周槽”指的是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槽,这不仅包括直线槽,而且包括围绕着轮胎整个圆周以之字形或者以波浪形延伸的槽。此外,“横向槽”指的是跨过轮胎宽度延伸的槽,这些槽可以是两个端部都通向圆周槽的槽、一个端部通向圆周槽以及另一个端部终止于接地部(肋部)的槽、或者两个端部都终止于接地部的槽等等。这不仅包括直线横向槽,而且还包括以之字形或者以波浪形延伸的槽或者具有可变宽度的槽。此外,“分支槽”指的是具有一个端部通向圆周槽以及另一个端部终止于接地部(肋部)的形状的槽。分支槽是横向槽形式中的一种。此外,“接触表面”指的是当轮胎安装到标准轮辋上、充气到公称内部压力并且施加公称负载时胎面与道路表面相接触的表面区域,标准轮辋是通过下面描述的工业标准而确定的。此外,“接触表面长度”指的是轮胎旋转方向上的接触表面的长度。此外,“标准”是由轮胎生产或使用地区生效的工业标准所确定的规范。例如,欧洲的工业标准可以在ETRTO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中找到;美国的工业标准在TRA (美国轮胎轮辋协会)的“年鉴”中找到,以及日本的工业标准可以在日本汽车轮胎协会(JATMA)的“JATMA年鉴”中找到。此外,“标准轮辋”指的是根据轮胎尺寸在这些标准中规定的轮辋,“公称充气压力”指的是与负载能力相对应、在这些标准中规定的空气压力;以及“公称负载”指的是在这些标准中能够加载在轮胎上的最大容许质量。 此外,“横截面空隙比”指的是轮胎表面沿着与轮胎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的指定部分(例如一个肋部)的整个长度被轮胎表面沿着同一轴线的同一指定部分中没有与地面相接触的部分的长度所占据的比例。根据以上述方式配置的本专利技术,在用于降低圆周槽中气柱共鸣音的共鸣器中,以一个组合中的分支槽在同一肋部上不会彼此接触的方式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分支槽组合,每组分支槽包括至少第一分支槽以及第二分支槽,该第一分支槽具有通向圆周槽的第一开口以及终止于肋部中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二分支槽具有通向圆周槽的第二开口以及终止于肋部中的第二端部部分。这种共鸣器的基本原理是由圆周槽传播的部分声波被传播到第一和第二分支槽内并且被第一和第二分支槽的端部部分反射,以及再次返回到圆周槽。声波沿着分支槽来回地行进意味着当传播到分支槽的声波已经返回到圆周槽时,它的相位与圆周槽中的声波相位有所不同。这种相位差导致了声波的干涉,以及由此圆周槽内的气柱共鸣音能够被第一和第二分支槽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当轮胎被安装到标准轮辋上并且被充气到公称充气压力以及施加公称负载时,共鸣器的第一分支槽的长度至少是接触表面长度的40%,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多特雷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企业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