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466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包括模具底座和设置在模具底座上的下模、上模;所述上模设有一内腔,内腔设有一上冲头,上冲头横截面呈工字型且其纵向一直延伸至内腔底部,内腔内侧和冲头外侧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隙;上模下表面和灯杆外表面对应;所述下模上表面和灯杆内表面对应,下模成型面和所述上模、上冲头对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将待加工的灯杆外套设在模具主臂上并定位;2)上模下冲,使灯杆加工部形成所需孔位;3)上模继续下冲,由于上模、下模的配合使腰型孔成型,上模内侧和冲头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垂直距离形成腰型孔翻边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加工质量、省时省力的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エ艺,属于成型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灯具底部的灯杆门加工方式为先在灯杆底部切割ー个孔,再用两条铁板对接焊成ー个腰形框,最后将此框焊接于灯杆孔的边沿。上述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其是通过将不同部件的组合形成灯杆门,在焊接的过程中,焊接部形成焊缝,影响加工质量;2)不同部 件组合成的灯杆门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3)此种加工方式エ序繁多,费时费力,产品一致性较差、稳定性能不好;4)焊接形成的焊缝影响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加工质量、省时省力的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エ艺。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模架和设置在模架上的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有ー内腔,内腔设有ー上冲头,上冲头设有将灯杆门冲出腰型孔的主冲头和冲出支架的辅冲头,所述上模内侧和冲头外侧形成和腰型孔成型后轮廓对应的空间,上模下断面和灯杆外表面对应;所述下模上表面和灯杆内表面对应,下模成型面和所述上模、上冲头对应。所述模架上设有定位下模和灯杆的模具主臂、顶出机构,所述模架呈L型结构,L型模架的横部和纵部分别设定位孔,所述顶出机构通过横向定位孔定位,所述模具主臂通过纵向定位孔、顶出机构定位。所述模具主臂设有尺寸大于纵向定位孔的凸台,模具主臂穿过纵向定位孔并使所述凸台顶在纵向定位孔ー侧,纵向定位孔的另ー侧通过螺栓将模具主臂定位。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将待加工的灯杆外套设在模具主臂上并定位; 2)上模下冲,使灯杆加工部形成所需孔位; 3)上模继续下沖,由于上模、下模的配合使腰型孔成型,上模内侧和冲头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垂直距离形成腰型孔翻边高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在同一部件灯杆上进行灯杆门的成型,在成型过程中不产生焊缝,其保持了产品的整体性能,使得产品的机械性能提高;2)本专利技术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采用额外材料,而利用灯杆本身成型,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制造成本;3)本专利技术采用冲压成型,相比传统的焊接エ艺,其加工效率大幅度提高,且其产品的一致性好,产品质量稳定;4)本专利技术形成的产品不产生焊缝,产品美观,易被消费者接受;5)本专利技术不使用焊条,降低了电カ能耗,且有效减少了焊接对环境的废气污染,減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爆炸图。图2本专利技术模具主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上摸、2为下摸、3为模具主臂、4为顶出装置、5为模具底座。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如图I所示包括上模2、下模2、模具底座5、模具主臂3和顶出装置4 ;其各部分结构形式如下 O上模I:其下表面轮廓和对应的灯杆轮廓对应,并开设有冲头内腔,内腔内设横截面呈エ字型的冲头且其纵向一直延伸至内腔底部,内腔内侧和冲头外侧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隙; 下模2 :和所述上模I对应,具有和所述冲头对应的凹槽,其轮廓上表面和对应灯杆轮廓对应; 上模I和下模2配合时首先上模I向下运动,待其和待加工的灯杆接触时,冲头下端面对灯杆进行冲压,使灯杆表面形成和所述冲头对应的基准孔位;进ー步的上模I继续向下运动,由上模I、下模2的配合,处于冲头外侧和内腔内侧之间部位的灯杆部受到上模I、下模2相对运动的挤压向上翻边成型,同时支架也随同翻边成型,形成腰型孔。2)模具主臂3 :用以定位下模2和待加工灯杆,模具主臂3设和下模2下表面对应的安置面,安置面和下模2对应位置设有将两者连接的定位装置,灯杆套设在模具主臂3外并定位,模具主臂3上设凸台。3)顶出装置4 :包括一和待加工灯杆外轮廓对应的承托装置和支撑该承托装置的支撑柱。4)模具底座5 :呈L型结构,其横面和纵面分别设有定位孔,其中横面定位孔和顶出装置4的支撑柱连接,纵面的定位孔定位模具主臂3 ;其结构形式为将模具主臂3穿过纵向定位孔至模具主臂3凸台顶住纵向定位孔的ー侧,然后在纵向定位孔的另ー侧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实现模具主臂3的定位。本专利技术将各模具部件安装到位后,首先上模I向下运动冲出孔位,然后上模I继续向下运动,门子翻边成型、同时门子支架随同翻出;成型完毕后上模I制动并回位,然后顶出装置4向上运动、并落料脱摸。权利要求1.灯杆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底座和设置在模具底座上的下模、上模;所述上模设有一内腔,内腔设有一上冲头,上冲头横截面呈工字型且其纵向一直延伸至内腔底部,内腔内侧和冲头外侧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隙;上模下表面和灯杆外表面对应;所述下模上表面和灯杆内表面对应,下模成型面和所述上模、上冲头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杆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上设有定位下模和灯杆的模具主臂、顶出机构,所述模架呈L型结构,L型模架的横部和纵部分别设定位孔,所述顶出机构通过横向定位孔定位,所述模具主臂通过纵向定位孔、顶出机构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杆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臂设有尺寸大于纵向定位孔的凸台,模具主臂穿过纵向定位孔并使所述凸台顶在纵向定位孔一侧,纵向定位孔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将模具主臂定位。4.灯杆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将待加工的灯杆外套设在模具主臂上并定位; 2)上模下冲,使灯杆加工部形成所需孔位; 3)上模继续下冲,由于上模、下模的配合使腰型孔成型,上模内侧和冲头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垂直距离形成腰型孔翻边高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包括模具底座和设置在模具底座上的下模、上模;所述上模设有一内腔,内腔设有一上冲头,上冲头横截面呈工字型且其纵向一直延伸至内腔底部,内腔内侧和冲头外侧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隙;上模下表面和灯杆外表面对应;所述下模上表面和灯杆内表面对应,下模成型面和所述上模、上冲头对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将待加工的灯杆外套设在模具主臂上并定位;2)上模下冲,使灯杆加工部形成所需孔位;3)上模继续下冲,由于上模、下模的配合使腰型孔成型,上模内侧和冲头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垂直距离形成腰型孔翻边高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加工质量、省时省力的灯杆门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658331SQ20121015382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吕斌, 夏国飞, 王沐, 谢河, 龙慧斌 申请人:龙腾照明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慧斌王沐吕斌谢河夏国飞
申请(专利权)人:龙腾照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