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142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包括带多个过滤孔结构的内芯,所述内芯分为中心部和外围部,其中中心部采用双S卷绕结构,所述外围部采用同心圆卷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双S卷绕结构和同心卷绕结构为一体,一方面可避免蠕变疲劳造成的损坏,更关键的是使得压缩空气顺利进入周边未变形的孔道,将多余的浆料吹掉,保证了载体有效的催化体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尾气净化用催化器载体,特别是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
技术介绍
尾气净化用催化器载体由外筒和内芯构成,其中内芯是由波片I'和平片2'卷 绕而形的多过滤孔3'结构,过滤孔3'的表面涂抹有含Pt、Pd、Rh等贵金属活性物质。在使用时,尾气从金属载体的一端进入各个过滤孔3'并从载体的另一端流出,在此过程中,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与过滤孔3'表面的活性物质的贵金属反应,以此来降低尾气中有害成分排放的目的。在目前,构成内芯的波片和平片的卷绕结构有两种,其分别为如图I所示的同心卷绕结构和如图2,所示的双S卷绕结构,经实验和使用发现,以上两种卷绕结构都存在不足之处。同心圆卷绕结构是最早出现的结构,其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尾气的热冲击,所有的变形力均由中心扩散集中到内芯外周,内芯最外部承受了全部的变形张力,使得内芯外周的金属易出现蠕变疲劳,从而经常出现内芯外周和外筒4'变形甚至损坏脱落。双S卷绕结构是基于同心结构改进而来的,因其变形扭转结构,使得变形力全部传向内部的中心位置,从而降低了内芯的局部张力,但其卷绕而成的过滤孔3'尤其是边缘处的过滤孔3'很容易变形而造成堵孔。在添加贵金属活性物质的工艺当中,因变形的过滤孔3'靠近外筒4'内边缘,而压缩空气气流因外筒4'内壁的阻挡很容易发生变向使得空气很难吹进,导致浆料残留孔中不能吹出,从而使载体的有效催化体积减少,大大降低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其结合双S卷绕结构和同心卷绕结构为一体,一方面可避免蠕变疲劳造成的损坏,更关键的是使得压缩空气顺利进入周边未变形的孔道,将多余的浆料吹掉,保证了载体有效的催化体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包括带多过滤孔结构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分为中心部和外围部,其中中心部采用双S卷绕结构,所述外围部采用同心圆卷绕结构。本技术集合现有同心卷绕结构和双S结构优点于一起,把两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其中中心部双S卷绕结构可使得变形力全部传向内部的中心位置,从而降低了内芯的局部张力,可以避免蠕变疲劳造成的内芯损坏,更关键的是外围部的同心卷绕结构可保证该部位过滤孔不变形,使得压缩空气可顺利进入周边未变形的孔道。当然,在中心部与外围部结合处的过滤孔也有变形但变形很小,压缩空气可以轻松进入孔道,将多余的浆料吹掉,保证了载体有效的催化体积。附图说明图1、现有催化器载体内芯的同心卷绕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2、现有催化器载体内芯的双S卷绕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包括带多过滤孔结构的内芯,所述内芯分为中心部I和外围部2,其中中心部I采用双S卷绕结构,外围部2采用同心圆卷绕结构。本技术集现有同心卷绕结构和双S结构优点于一起,把两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其中中心部I双S卷绕结构可使得变形力全部传向内部的中心位置,从而降低了内芯的局部张力,可以避免蠕变疲劳造成的内芯损坏,更关键的是外围部2的同心卷绕结构可保证该部位过滤孔不变形,使得压缩空气可顺利进入周边未变形的孔道。当然,在中心部与外围部结合处的过滤孔也有变形但变形很小,压缩空气可以轻松进入孔道,将多余的浆料吹掉,保证了载体有效的催化体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器载体的内芯卷绕结构,包括带多过滤孔结构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柏威廉姜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通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