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动力预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58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动力预浸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基体材料的预浸槽、安装于预浸槽中用于传递增强材料的预浸辊、与预浸辊及预浸槽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设于管道上的基体材料泵;所述预浸辊为两层组合辊,包括外辊及收容于外辊内的内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动力预浸装置能保证增强材料被基体材料充分浸润,并可达到单面预浸的目的,以达到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对增强材料的高预浸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复合材料生产中基体材 料对增强材料进行预浸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来对增强材料进行预浸的装置主要由预浸槽及预浸辊组成。预 浸时增强材料绕过预浸辊,浸没于盛有基体材料(如液态树脂)的预浸槽, 达到预浸的目的。此技术基本能满足预浸要求不高的复合材料的预浸要求, 若基体材料比较粘稠则浸润效果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对于预浸效果要求高的情况下,目前的预浸装置越来越不能满足高预浸需求的复合材料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动力预浸装置,采用液动力提升基体材 料对增强材料预浸效果,以解决在复合材料生产中,基体材料如何对增强材 料充分预浸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动力预浸装置,包括用于盛 装基体材料的预浸槽、安装于预浸槽中用于传递增强材料的预浸辊、与预浸 辊及预浸槽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设于管道上的基体材料泵;所述预浸辊为两 层组合辊,包括外辊及收容于外辊内的内辊。所述内辊呈中空圆柱体状,其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一弓形槽,所述弓形槽 设于内辊的侧壁中部且未延伸至其两端部。所述外辊呈中空圆柱体状,其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数排通孔,相邻 的两排通孔相对交错设置。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及与第一管道相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连接 于预浸辊的内辊的两端,第二管道连接第一管道及预浸辊的底端,以形成预 浸槽、预浸辊及管道相连通的循环系统,以使预浸槽内装的基体材料通过管 道流入预浸辊并得到循环利用。所述基体材料泵设于第一管道上,调节基体材料泵,以将基体材料通过 管道送到预浸辊的内辊中,并提供基体材料液动力。还包括一控制阀门,设于第二管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保证增强材料被基体材料充分浸润,并可达 到单面预浸的目的,以达到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对增强材料的高预浸要求。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 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 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液动力预浸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液动力预浸装置的侧视图;及 图4为图3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装饰效果,以下结合 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图l-4所示,本技术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包括预浸槽2、安装于 预浸槽2中的预浸辊4、与预浸辊4及预浸槽2相连通的管道6、以及设于管 道6上的基体材料泵8及控制阀门9。预浸辊4通过其两端设置的连接轴45 固定于预浸槽2相对的两侧壁上,预浸槽2内装有充足的基体材料。预浸辊4为两层组合辊,包括外辊42及收容于外辊42内的内辊41,外 辊42、内辊41均为中空圆柱体,内辊41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一弓形槽43,该 弓形槽43设于侧壁中部且未延伸至内辊41的两端部。外辊42的侧壁沿圆周 方向均匀设置数排通孔44,相邻的两排通孔44相对交错设置,另外,内辊 41通过连接轴45固定,外辊42可通过动力装置(未图示)提供动力而绕连 接轴45转动。管道6包括第一管道62及与第一管道62相连通的第二管道64,第一管 道连接于预浸辊4的内辊41的两端,第二管道64连接第一管道64及预浸辊 4的底端,形成预浸槽2、预浸辊4及管道6相连通的循环系统。以使预浸槽 2内装的基体材料通过管道6流入预浸辊4并得到循环利用。基体材料泵8设于第一管道62上,通过调节基体材料泵8,将基体材料 通过管道6送到预浸辊4的内辊41中,并能给基体材料施加足够大的液动 力。控制阀门9设于第二管道64上,用于控制基体材料的流出量。 工作时,内辊41固定不转动,增强材料绕覆于外辊42上,外辊42承担 增强材料的传动工作。饱含液动力的基体材料从内辊41的弓形槽43处喷 出,进入预浸辊的外辊42,再由外辊42表面均匀分布的通孔44中喷出与增 强材料结合并大量透过增强材料,达到充分预浸的目的。透过增强材料的基 体材料流入预浸槽4被收集,以被循环再利用。以玻璃纤维布增强环氧树脂生产玻璃钢为例进行说明。工作时,预浸辊 4的内辊41固定不转动,只为基体材料储存足够液动力提供有限空间,外辊 42转动以承担增强材料的传动工作。需要预浸的玻璃纤维布绕过预浸辊4, 预浸槽2中的环氧树脂的液面3低于预浸辊2的高度(以达到单面预浸的目 的)。环氧树脂由基体材料泵8源源不断的泵进预浸辊4的内辊41,并给环 氧树脂提供足够的液动力。环氧树脂在液动力以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预 浸辊4的内辊41的弓形槽43喷入外辊42的内部,由外辊42的通孔44喷出 与玻璃纤维布结合并大量透过玻璃纤维布后进入预浸槽2,环氧树脂大量透 过的同时将玻璃纤维布内的气泡带出,达到充分预浸的效果。预浸槽2内收 集到的环氧树脂由基体材料泵8循环重复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保证增强材料被基体材料充分浸润,并可达 到单面预浸的目的,以达到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对增强材料的高预浸要求。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 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基体材料的预浸槽、安装于预浸槽中用于传递增强材料的预浸辊、与预浸辊及预浸槽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设于管道上的基体材料泵;所述预浸辊为两层组合辊,包括外辊及收容于外辊内的内辊。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辊呈中空 圆柱体状,其侧壁沿轴向开设有一弓形槽,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设于 内辊的侧壁中部且未延伸至其两端部。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呈中空 圆柱体状,其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数排通孔。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排通孔 相对交错设置。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浸辊通过其两 端设置的连接轴固定于预浸槽相对的两侧壁上。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辊通过连接轴 固定,外辊通过动力装置提供动力而绕连接轴转动。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第 一管道及与第一管道相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连接于预浸辊的内辊的两 端,第二管道连接第一管道及预浸辊的底端,以形成预浸槽、预浸辊及管道 相连通的循环系统。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泵 设于第一管道上,调节基体材料泵,以将基体材料通过管道送到预浸辊的内 辊中,并提供基体材料液动力。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 阀门,设于第二管道上。专利摘要一种液动力预浸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基体材料的预浸槽、安装于预浸槽中用于传递增强材料的预浸辊、与预浸辊及预浸槽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设于管道上的基体材料泵;所述预浸辊为两层组合辊,包括外辊及收容于外辊内的内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动力预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基体材料的预浸槽、安装于预浸槽中用于传递增强材料的预浸辊、与预浸辊及预浸槽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设于管道上的基体材料泵;所述预浸辊为两层组合辊,包括外辊及收容于外辊内的内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潘宏杰刘国涛刘熙万鹰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