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圆筒合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299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钢圆筒合拢工装,包括数个分段筒体,数个分段筒体连接合拢形成钢圆筒,每一个分段筒体包括内模胎架和圆弧板单元。内模胎架包括6根主弦管、正六边形的上支架和下支架,6根主弦管连接在正六边形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圆弧板单元的数量为6块,圆弧板单元安装在内模胎架上,每一个圆弧板单元安装在两根主弦管之间,对应正六边形的一条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圆筒合拢工装的整体结构简单,能实现圆弧板单元的快速就位对接,大大提高了拼装效率。主弦管上的工作平台和分段筒体顶端的圆环形平台能方便工人进行拼装和焊接作业,使用安全,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建エ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圆筒合拢エ装。
技术介绍
大型桥梁的岛隧工程中使用的护壁钢圆筒直径达到Φ 22m,高度为40. 5 50. 5m,采用垂直分块法制造,高度方向分成上、下两段单筒体,每个单筒体六等分成板単元,板单元在车间制造完成后,需要到外场总拼成筒体。由于筒体高度高,直径大,板厚薄,径向刚度差,采用搭制脚手架等方法合拢エ期长、成本高、板単元安装时不易就位调整,因此,需要设计ー种相对简便的钢圆筒制造エ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提出ー种新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根据本技术的ー实施例,提出一种钢圆筒合拢エ装,包括数个分段筒体,数个分段筒体连接合拢形成钢圆筒,每ー个分段筒体包括内模胎架和圆弧板単元。内模胎架包括6根主弦管、正六边形的上支架和下支架,6根主弦管连接在正六边形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圆弧板単元的数量为6块,圆弧板単元安装在内模胎架上,每ー个圆弧板単元安装在两根主弦管之间,对应正六边形的一条边。在一个实施例中,内模胎架包括数个圆筒胎架,数个圆筒胎架连接到下支架,数个圆筒胎架设置在下支架的外围并与圆弧板单元连接。圆筒胎架的顶部设置有圆弧角钢和导向板,圆弧板单元安装在圆弧角钢和导向板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弧板単元通过连接板连接到主弦管。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具有数个滑移梁,滑移梁连接到圆弧板単元。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各自具有24个滑移梁。在一个实施例中,每ー个分段筒体的顶端安装圆环形平台。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弦管内设置有贯通的爬梯和护笼。在一个实施例中,每ー根主弦管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之间通过平台板相连。本技术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整体结构简单,能实现圆弧板単元的快速就位对接,大大提高了拼装效率。主弦管上的工作平台和分段筒体顶端的圆环形平台能方便工人进行拼装和焊接作业,使用安全,減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I 图3掲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结构图。图4掲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滑移梁的结构。图5掲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圆筒胎架的结构。图6a和6b掲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分段筒体的合拢过程。具体实施方式參考图I 图3所示,本技术掲示了一种钢圆筒合拢エ装,该钢圆筒合拢エ装包括数个分段筒体100,数个分段筒体100连接合拢形成钢圆筒,每ー个分段筒体100包括内模胎架102和圆弧板单元104。内模胎架102包括6根主弦管120、正六边形的上支架122和同为正六边形的下支架124。6根主弦管120连接在正六边形的上支架122和下支架124之间。主弦管120 连接于正六边形的顶点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弦管120内设置有贯通的爬梯和护笼。在每ー根主弦管100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之间通过平台板相连,组成环形的工作平台108。如图I 图3所示,内模胎架102还包括数个圆筒胎架126,数个圆筒胎架126连接到下支架124,数个圆筒胎架126设置在下支架124的外围并与圆弧板单元104连接。參考图5所示,图5掲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圆筒胎架的结构。圆筒胎架126的顶部设置有圆弧角钢128和导向板130,圆弧板单元104安装在圆弧角钢128和导向板130之间。圆弧板单元104的数量为6块,圆弧板单元104安装在内模胎架102上,每ー个圆弧板単元104安装在两根主弦管120之间,对应正六边形的一条边。如图4所示,圆弧板单元104通过连接板140连接到主弦管120。继续參考图I 图3以及图4所示,上支架122和下支架124上具有数个滑移梁142,滑移梁142连接到圆弧板単元104。图4掲示了滑移梁142和圆弧板单元104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架122和下支架124上各自具有24个滑移梁142。在图I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每ー个分段筒体100的顶端安装圆环形平台106。本技术的钢圆筒合拢エ装,将钢圆筒分割成分段筒体,每个筒体设置6片圆弧板単元,为了方便在外场的拼装,相应设计制作了正六边形的内模胎架エ装,每个板単元正好对应ー个正六边形的边,方便拼装。本技术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内模胎架主要由6根主弦管组成,不同的分段筒体的主弦管的上下ロ利用“米”字撑管进行连接,主弦管的外侧设置滑移梁以连接圆弧板単元,上下支架上各安装ー圈24根支撑管,方便板単元就位和钢圆筒圆度的调整。在分段筒体的顶部安装圆环形平台,每根主弦管上面都设计安装了贯通的爬梯和护笼,同时每个主弦管上每隔约2米安装了ー个工作平台,以方便工人进行拼装对接和焊接作业。钢圆筒上下段对接时,上段筒体内模胎架跟随一起吊装,能有效控制上筒体变形,能使筒体上下段对接顺利。利用门机将板単元吊装靠于正六边形内模胎架上,板単元下ロ直接依靠圆筒胎架上的圆弧角钢和导向板导向定位,同时用滑移梁进行固定,上ロ利用内模胎架上的滑移梁将圆弧板単元与内模胎架固定,依次将6片圆弧板単元都吊装到位,形成一个钢圆筒。图6a和6b掲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分段筒体的合拢过程。首先准备内模胎架,在内模胎架的外侧ー圈布置圆筒胎架和滑移梁,用于放置和连接圆弧板単元(可结合參考图I)。单个内模胎架的总重约为70吨,高度根据筒体的高度而设计。利用一台门机将圆弧板単元翻身竖立后,吊至于内模胎架的ー边(可结合參考图2)。在分段筒体的下端的圆筒胎架上设有圆弧角钢以及导向板(可结合參考图5),圆筒胎架用于将圆弧板単元定位和固定。在分段筒体的上部配有滑移梁(可结合參考图4),待板単元整体的垂直度调整到位后滑移梁的端部与圆弧板单元焊接固定。依次将分段筒体的6片圆弧板単元吊装到位,形成 一个完整的分段筒体(可结合參考图3)。待单个的分段筒体制作结束后,需进行上下筒体的对接工作,为了防止吊装对上筒体的变形,也为了对接的方便,上筒体内的内模胎架与上筒体整体一起參与对接工作。对接之前上筒体内的内模胎架需与钢圆筒连接成整体(可结合參考图6a和图6b),待对接结束后抽上筒体内模胎架时再进行分离吊出,内模胎架重新进行复位,进行后续拼接工作。本技术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优点如下I、整体结构简单,利用此エ装后合拢钢圆筒,可实现圆弧板単元快速就位对接,大大提闻了拼装效率。2、此エ装可重复利用,对于不同高度的钢圆筒,只需要进行升高或降低就可以再次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3、此エ装的顶端安装有圆环形平台,主弦管上设计安装了贯通的爬梯护笼和工作平台,方便工人进行拼装和焊接作业,使用安全,減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4、对于构件制作结束后,此エ装可以拆除,部分构件可重复利用于其它エ装上的制作。本技术的钢圆筒合拢エ装的整体结构简单,能实现圆弧板単元的快速就位对接,大大提高了拼装效率。主弦管上的工作平台和分段筒体顶端的圆环形平台能方便工人进行拼装和焊接作业,使用安全,減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技术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余良辉陆汶玉周力伟施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