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974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5:23
提供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即使是在搭载于后部座位距车辆后端部的距离短的小型车上的情况下,也确保车厢内的居住空间,同时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良好。电池被包括在车辆(1)上所搭载的IPU(13)中。电池的冷却结构具有朝车厢(2)内开口的进气口(14),并且包括:进气管道(15),其在该进气口(14)和IPU(13)之间延伸;和罩(16),其配置成覆盖进气口(14),并形成有使车厢(2)内和进气管道(15)连通的孔(16a)。进气口(14)配置成,在车厢(2)内的与位于后部座位(5)斜后方的C柱(8)接近的后方的一侧部,开口朝车厢(2)内侧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尤其涉及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的车辆用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得到广泛实际应用。在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等中,搭载有向电动机等供给电力的大容量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中使用了能反复充放电的电池,每逢充放电时会出现放热。当电池的温度上升时,会出现产生性能劣化、短寿命化等不良影响的问题。此外,当电池的温度上升时,节能功能会发生作用,会出现从电池输出的动力受到限制,车辆的动 力性能受到损坏这样的问题。另外,当电池的温度上升时,还会出现电池冷却用风扇的动作频率增加,车厢内的空调性能受损这样的问题。因此,以往,为了抑制电池的温度上升,存在经由进气管道(冷却风通路)供给由空调调节器冷却的车厢内的空气而对电池进行冷却的情况。一般,从节省空间和冷却效率的观点来看,进气管道的进气口配置得离电池比较近。例如,考虑在后部座位旁的装饰件或后部座位自身上设置进气口。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所谓的掀背车、货车等中将电池搭载在行李空间的地板上的情况下,将进气口设置在比后座盖所配置的位置靠上侧的行李侧边架部,以使进气口不被装载的行李所堵塞。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1144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小型车的情况下,当将进气口设在后部座位旁的装饰件或后部座位自身上时,后部座位变窄,不能充分确保车厢内的居住空间。此外,在将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应用于小型车的情况下,由于后部座位距车辆后端部的距离短,不能充分确保后部座位斜后方的C柱和进气口之间的间隔。这种情况下,当将进气口设在C柱所接近的后方时,会出现被C柱妨碍,无法从进气口导入足够的冷却空气,电池的冷却效率变差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在搭载于后部座位距车辆后端部的距离短的小型车上的情况下,也确保车厢内的居住空间、同时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良好的冷却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为了对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结构具有朝车厢内开口的进气口,并且包括冷却风通路,其在该进气口和所述蓄电装置之间延伸;和罩,其配置成覆盖所述进气口,并形成有使所述车厢内和所述冷却风通路连通的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内,在与位于后部座位斜后方的柱接近的后方的车厢内一侧部,所述进气口配置成开口朝车厢内侧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将进气口配置在与位于后部座位斜后方的柱接近的后方的车厢内一侧部,因此,进气口的存在不会对车厢内的居住空间带来影响。另外,即使是在后部座位距车辆后端部的距离短的小型车的情况下,也能够美观地配置进气口。另外,由于从车厢内通过罩的孔而吸入冷却风通路的 冷却空气的进气音被所述柱隔断而隔音,因此,降低了落座于后部座位的乘客听到的噪音。此时,虽然有可能车厢内的冷却空气被所述柱妨碍而不能充分地导入冷却风通路内,但再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结构中,将进气口设置成开口朝车厢内侧倾斜。由此,能够将车厢内的冷却空气充分地导入冷却风通路内,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良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车厢中,也包括与车厢连续的行李厢。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对所述柱后方的挡风玻璃进行支承的装饰件的水平面部设置所述罩,并在该罩的水平面形成所述孔。该情况下,能够简易地设置该罩及孔。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柱的位于所述罩的前方的部分形成缺口。该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将车厢内的冷却空气导入冷却风通路内,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更加良好。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冷却风通路配设成沿着底板上表面而通过所述车厢内的一侧部,并且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周围配设有绝热件。该情况下,冷却风通路不会朝车厢内突出,能够充分确保车厢内的居住空间。另夕卜,即使是在冷却风通路周围的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冷却风通路的外侧朝内侧传热,抑制通过冷却风通路内的冷却风的温度上升,因此,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更加良好。 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冷却风通路的截面面积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蓄电装置扩大。该情况下,能够降低冷却风通路内的冷却空气的压力损失(流动阻力),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更加良好。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冷却风通路设置成以最短距离对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蓄电装置之间进行连结。该情况下,能够降低冷却风通路内的冷却空气的压力损失,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更加良好。但是,冷却风通路需要考虑向车辆的搭载而进行设置。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使所述罩位于从所述进气口离开的位置,在所述罩的靠车辆内侧的侧面,形成有使所述车厢内和所述冷却风通路连通的另外的孔。该情况下,经由该孔从车厢内侧也能够将冷却空气导入冷却风通路内,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更加良好。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柱的位于所述罩的前方的部分以朝后方倾斜的方式形成缺口。该情况下,既确保柱的强度又能更好地将车厢内的冷却空气导入冷却风通路内,蓄电装置的冷却效率更加良好。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绝热件为无纺布,且用超声波熔敷与所述冷却风通路接合。该情况下,不出现在进气管道的内侧残留接合痕、或在进气管道上开孔的情况,就能够接合绝热件,因此不会增加进气音。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的车辆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罩周围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罩周围的纵剖视图。图4是示出罩周围的概略俯视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的罩周围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的车辆I进行说明。图I中,车辆I是具备将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及电动机(电动发电机)作为动力产生源的混合动力车辆。该车辆I构成为能够将内燃机和/或电动机的动力经由动力传递装置(传动装置)而驱动车轴。此外,车辆I构成为能够将来自内燃机和/或车轴的动力传递至电动机,并 通过电动机进行再生动作。车辆I在此处为具备上掀式后部门(掀盖)或上掀式后部窗(玻璃掀盖)的小型的掀背车辆,是乘客所搭乘的空间即车厢2和主要搭载行李的空间即行李厢3未被隔开的两厢车。车辆I在车厢2内具备供乘客落座的前部座位4及后部座位5,未对应于这些前部座位4及后部座位5进行图示,设置有分别具备窗部的前部座位用门及后部座位用门。而且,行李厢3配置在后部座位5的后方。另外,以下,将行李厢3包括在车厢2内而将两厢合在一起称为车厢2。在车辆I的车身左右两侧,设有支撑车顶及车顶板并构成车厢的多根柱(支柱)。此处,作为柱,从前方依次设有也称为前柱的A柱6、也称为中柱的B柱7、也称为侧柱(quarter pillar)的C柱8、也称为后柱或后门柱的D柱9。在两侧的A柱6的前侧设置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10,在两侧的C柱8和D柱9之间设置后角窗玻璃(后角窗挡风玻璃)11。而且,A柱6位于挡风玻璃10和前部座位用门之间柱7位于前部座位用门和后部座位用门之间;C柱8位于后部座位用门的门玻璃和后角窗玻璃11之间。另外,将温度被调节后的气流朝向车厢2内后方导入的空调装置(空调调节器)12配置在仪表板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I上搭载的智能动力单元(以下,称为13进行冷却,该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具有朝车厢2内开口的进气口 14,并且包括进气管道15,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坂启词李秉周高桥良明栗林徹目代英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