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及其冷冻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1186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9:55
一种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及其冷冻循环系统,多缸式旋转压缩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压缩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吸入口的第一气缸和带有第二吸入口的第二气缸以及中隔板,第一气缸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一滑片,第二气缸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和第二滑片,偏心轴分别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用于支撑偏心轴的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接;第一吸气管与第一吸入口相通,第二吸气管与第二吸入口相通;第一吸气管插入第二吸气管内;第二吸气管与主轴承的第一法兰相接,或者,第二吸气管与副轴承的第二法兰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吸入冷媒量增加、压缩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旋转压缩机,特别是一种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及其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多缸旋转压缩机的代表的双缸旋转压缩机,为了防止双缸吸入冷媒产生干渉而导致吸气效率降低,需要在各自的气缸中配置独立的吸气管。如日本专利文献I的说明书附图中的图I和图2所示,在双缸旋转压缩机中,连接了各气缸侧面独立的吸气管,将它们连接在储液器上的ニ个吸气管内。前述的这种技术方案不但会増加焊接连接位置,也会 使吸气管从连接处开始的冷媒泄漏的风险增加。另外,相连ニ个吸气管和壳体的焊接作业也比较困难。根据日本专利文献2,在双缸卧式旋转压缩机中,独立的吸气管连接很困难,如日本专利文献2的说明书附图中的图I所示,存在必须将I个吸气管连到2个气缸的吸气回路中的课题。日本专利文献I特开2004-239192双缸旋转压缩机。日本专利文献2特开H05 (1995)-233381低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g在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吸入冷媒量増加、压缩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及其冷冻循环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ー种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压缩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吸入ロ的第一气缸和带有第二吸入ロ的第二气缸以及位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的中隔板,第一气缸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一滑片,第二气缸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和第二滑片,偏心轴分别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用于支撑偏心轴的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接,主轴承带有第一法兰,副轴承带有第二法兰;壳体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壳体、与中壳体的上开ロ端相接的第一端板、与中壳体的下开ロ端相接的第二端板,中壳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围成壳体,其结构特征是第一吸气管与第一气缸的第一吸入ロ相通,第二吸气管与第二气缸的第二吸入ロ相通;第一吸气管插入第二吸气管内;第二吸气管与主轴承的第一法兰相接,或者,第二吸气管与副轴承的第二法兰相接。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中隔板孔,第一吸气管通过中隔板孔与第一气缸的第一吸入ロ相通。所述第二吸气管穿过第二端板开ロ于壳体的外側。所述第三端板与第二端板相接,第三端板与第二端板共同围成低压腔,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分别连通低压腔。所述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分别朝向壳体的内部开ロ。所述第一吸气管的外周和第二吸气管的内周之间设置有确保其相互之间间隙均匀的外周限位板,该外周限位板设置在第一吸气管的外周上或者设置在第二吸气管的内周上。所述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的材质不同。ー种冷冻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膨胀装置、冷凝器以及所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多缸式旋转压缩机的第二吸气管穿过第二端板开ロ、蒸发器、膨胀装置、冷凝器、多缸式旋转压缩机的排气管依次连通。 ー种冷冻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膨胀装置、冷凝器以及所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多缸式旋转压缩机的低压腔通过外部吸气管与蒸发器、膨胀装置、冷凝器、多缸式旋转压缩机的排气管依次连通。ー种冷冻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膨胀装置、冷凝器以及所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多缸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空间通过外部吸气管与蒸发器、膨胀装置、冷凝器、多缸式旋转压缩机的排气管依次连通。本技术通过在与副轴承的第二法兰连接的第二吸气管的内部插入第一吸气管,并将第一吸气管的先端固定在中隔板孔中。第一吸气管20和第二吸气管30构成双重管,也就是内外ニ层的套管,第一吸气管20连接第一气缸40a的第一吸入ロ 45a ;第ニ吸气管30连接第二气缸40的第二吸入ロ 45b,故ニ个气缸通过独立的吸气通道可以从位于壳体底部的低压腔吸入低压冷媒。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通过双重管可以很容易地连接ニ个气缸中独立的吸气管,故吸入冷媒量增加、压缩效率会提高,并且,装配过程中的焊接位置也可以减少。本技术既可以适用于双缸立式旋转压缩机,也可以适用于双缸卧式旋转压缩机,还可以适用于空调机器和冷冻机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吸入冷媒量增加、压缩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与本技术的实施例I相关的旋转压缩机R的内部构造图和冷冻循环图。图2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压缩机构F的详细图。图3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副轴承的详细图。图4为图3中沿管固定孔的轴线与副轴承的轴线剖视图。图5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第一吸气管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右视图。图7为图5的仰视图。图8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组装后的放大图。图9为图8的仰视图。图10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第二气缸的详细图。图11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中隔板的详细图。图12为与实施例I相关的第一气缸的详细图。图13为与实施例2相关的具有低压腔的卧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构造图和冷冻循环图。图14为与实施例3相关的卧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构造图和冷冻循环图。图15为与实施例4相关的低背压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构造图和冷冻循环图。图中R为旋转压缩机,F为压缩机构,M为电机,K为偏心轴,C为冷凝器,V为膨胀装置,E为蒸发器,2为壳体,7为排气管,8为外部吸气管,12为中壳体,13a为第一端板,13b为第二端板,13c为第三端板,15为低压腔,20为第一吸气管,20a为外周限位板,30为第二吸气管,40a为第一气缸,40b为第二气缸,41为中隔板,41a为中隔板孔,42为主轴承,43为副轴承,45a为第一吸入口,45b为第二吸入口,46为第一法兰,47为第二法兰,48为管固定孔,48a为第一孔,48b为第二孔,50a为第一活塞,50b为第二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参见图1,表示旋转压缩机R的构成以及包含旋转压缩机R的冷冻循环系统。旋转压缩机R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置有压缩机构F和电机M ;壳体2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壳体12,与中壳体12的上开口端相接的第一端板13a,与中壳体12的下开口端相接的第二端板13b。第三端板13c与第二端板13b相接,第三端板13c与第二端板13b共同围成低压腔15。图I中的冷冻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E、膨胀装置V、冷凝器C以及上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R,多缸式旋转压缩机R的低压腔15通过外部吸气管8与蒸发器E、膨胀装置V、冷凝器C、多缸式旋转压缩机R的排气管7依次连通。从旋转压缩机R的排气管7排出的高压冷媒经过冷凝器C、膨胀装置V、蒸发器E后,成为低压冷媒,其后,低压冷媒经过外部吸气管8到达低压腔15。低压腔15内的低压冷媒通过连接在副轴承43上的第一吸气管20和第二吸气管30分别被吸入第一气缸40a和第二气缸40b中,其中,第一吸气管20插入第二吸气管30中。经过上述气缸的压缩后,低压冷媒被压缩成为高压冷媒。在这里,低压腔15具有分离液体冷媒的储液器的作用。参见图2,为双缸旋转压缩机的压缩机构F,该压缩机构F具备第一气缸40a和第二气缸40b,第一气缸40a内设置有第一活塞50a和第一滑片,第二气缸40b内设置有第二活塞50b和第二滑片,偏心轴K同时驱动第一活塞50a和第二活塞50b进行偏心运行,主轴承42和副轴承43支持偏心轴K。副轴承43中设置有固定孔48,第二吸气管30设置在固定孔48中ο上述的各零部件进行调心完成组装,将压缩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2)内的压缩组件(F)和电机(M),压缩组件(F)包括带有第一吸入ロ(45a)的第一气缸(40a)和带有第二吸入ロ(45b)的第二气缸(40b)以及位于第一气缸(40a)和第二气缸(40b)之间的中隔板(41),第一气缸(40a)内设置有第一活塞(50a)和第一滑片,第二气缸(40b)内设置有第二活塞(50b)和第二滑片,偏心轴(k)分别驱动第一活塞(50a)和第二活塞(50b),用于支撑偏心轴(k)的主轴承(42)和副轴承(43)分别与第一气缸(40a)和第二气缸(40b)相接,主轴承(42)带有第一法兰(46),副轴承(43)带有第二法兰(47);壳体(2)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壳体(12)、与中壳体(12)的上开ロ端相接的第一端板(13a)、与中壳体(12)的下开ロ端相接的第二端板(13b),中壳体(12)、第一端板(13a)和第二端板(13b)共同围成壳体(2),其特征是第一吸气管(20)与第一气缸(40a)的第一吸入ロ(45a)相通,第二吸气管(30)与第二气缸(40b)的第二吸入ロ(45b)相通;第一吸气管(20)插入第二吸气管(30)内;第二吸气管(30)与主轴承(42)的第一法兰(46)相接,或者,第二吸气管(30)与副轴承(43)的第二法兰(47)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中隔板(41)上设置有中隔板孔(41a),第一吸气管(20)通过中隔板孔(41a)与第一气缸(40a)的第一吸入ロ (45a)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吸气管(30)穿过第二端板(13b)开ロ于壳体⑵的外側。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津政雄曹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