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和移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023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50
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该连接架包括桁架臂,该桁架臂的底节(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前车的底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前车的人字架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重机连接架可以使移动式起重机的拆装效率得到提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和移动式起重机。技术背景移动式起重机是将起重作业部分安装在可移动的底盘上,可以进行物料起重、运输和装卸等的作业。由于具有在形式、起重性能好以及作业高度和幅度大的优点,大吨位以及超大吨位移动式起重机广泛应用在电カ建设、桥梁施工、石油化工、水利水电等领域。大吨位以及超大吨位移动式起重机为满足其起重性能,一般设置有前车和后车,前车用于布置起重机主体结构,后车用于承载配重,前车与后车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为适应道路交通运输要求,大吨位以及超大吨位移动式起重机由于体型较大,必须拆卸后通过其他车辆运输,待达到工作地点之后再进行组装。因此拆装性能是移动式起重机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使移动式起重机,特别是大吨位以及超大吨位移动式起重机的拆装效率得到提高就成为了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ー种方便拆卸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提供ー种使用该连接架的移动式起重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其特征在干,该连接架包括桁架臂,该桁架臂的底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前车的底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前车的人字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节的端部。优选地,所述底节为变截面桁架结构。优选地,所述底节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上弦杆为水平设置,所述下弦杆由倾斜设置的两节杆连接而成。优选地,该连接架还包括连接座,该连接座连接在所述桁架臂和后车之间,并且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移动式起重机的后车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内筒和套接在该内筒上并可相对内筒移动的外筒,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筒上。优选地,所述连接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筒上的箱体,通过所述箱体所述连接座连接到所述桁架臂上。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的前车和后车通过上述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彼此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移动式起重机的拆装效率得到提高,并且由于在前车和后车之间增设可伸缩的连接座,当前车和后车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可以补偿前后车的距离,使连接架的受力情况更好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架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节I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连接座4第三连接部5内筒6外筒I箱体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架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包括桁架臂,该桁架臂的底节I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其中,第一连接部2与前车的底盘连接,第二连接部3与前车的人字架连接。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与前车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包括铰接、铆接在内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如图I所示,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分别为从底节向外延伸出的一对耳铰。由于上述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在运输时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与前车的底盘分离并进行分别运输,而在到达施工地点后再进行组装。与此同时,无论是在运输还是组装时,都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3使前车的人字架保持在连接架上,而无需对前车的人字架进行拆装,从而使起重机的整体拆装效率得到提高。另外,为了便于连接,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设置在底节的端部,其位置分别靠近前车的底盘和前车的人字架。优选地,本技术的底节I为变截面桁架结构。具体地,底节I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上弦杆为水平设置,下弦杆由倾斜设置的两节杆连接而成。如图I所示,底节I形成为三角形的结构。上述结构为操作人员的安装调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安装在底节上的其他部件进行合理的布置。本技术的连接架可以连接到起重机的后车上,但是作为另外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本技术的连接架还可以包括连接座4,该连接座4连接在桁架臂和后车之间,并且,在连接座4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5,连接座4通过该第三连接部5与起重机的后车连接。该第三连接部5与后车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与前车的连接方式基本相同。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三连接部5可以为从连接座4向外延伸出的一对耳铰。此外,连接座4包括内筒6和套接在该内筒6上并可相对内筒6移动的外筒7,其中,第三连接部5设置在外筒7上。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座4的外筒7在连接座4的内筒6上可进行滑动,从而使本技术的连接架长度实现可调。除此之外,连接座4还包括固定在内筒6上的箱体8,连接座4通过箱体8连接到桁架臂上,箱体8可以增大连接座4与桁架臂的连接面积,使连接座4与前车连接更稳固。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式起重机,该移动式起重机包括前车和后车,其中,前车和后车通过本技术的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彼此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起重机连接架可以使移动式起重机的拆装效率得到提高,并且由于本技术的起重机还在前车和后车之间增设可伸缩的连接座,当前 车和后车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可以补偿前后车的距离,使连接架的受力情况更好。上文结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所提供的起重机连接架,但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描述性或解释性的,而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并不限于说明书中的上述文字描述,在不脱离本技术实质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单独和/或组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替换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架包括桁架臂,该桁架臂的底节(I)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前车的底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前车的人字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底节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节(I)为变截面桁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节(I)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上弦杆为水平设置,所述下弦杆由倾斜设置的两节杆连接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起重机前后车连接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架还包括连接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平黎伟福王锌张玉柱杨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