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981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设置于管柱本体上的管柱角度调节机构和缓冲弹簧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车身本体上的吸能块支架;通过聚甲醛注塑在吸能块支架上的吸能块;焊接在缓冲弹簧支架上的缓冲弹簧;设置在车身本体上的旋转轴,旋转轴穿过缓冲弹簧支架的滑槽,且缓冲弹簧绕过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转向管柱,在碰撞时克服两部分的拉脱力来吸收一定的力达到吸能的效果,在碰撞时能量传递到吸能块上并超过聚甲醛拉脱力时,吸能块便与吸能块支架脱开,同时管柱本体亦与车身上端焊接支架脱离。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管柱下端的旋转轴位置不动,焊接在管柱上的缓冲弹簧支架由于旋转轴的支撑而被卷起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多数汽车的转向管柱吸能结构复杂、吸能力调整不便、在碰撞过程中的缓冲机构运动过程繁琐且不确定性较大、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在对转向管柱的生产过程中不容易掌控,且在车辆整车设计过程中不方便结构布置。因此,如何提高吸能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以提高吸能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设置于所述管柱本体上的管柱角度调节机构和缓冲弹簧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车身本体上的吸能块支架;通过聚甲醛注塑在吸能块支架上的吸能块;一端焊接在缓冲弹簧支架上的缓冲弹簧;设置在车身本体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缓冲弹簧支架的滑槽,且所述缓冲弹簧绕过所述旋转轴。优选地,在上述汽车转向管柱中,吸能块的正面开有不穿透的四个第一深圆孔;所述吸能块支架的两侧开有卡设两个所述吸能块V字梯形沟槽,且所述吸能块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深圆孔对应的第二深圆孔。优选地,在上述汽车转向管柱中,所述第二深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深圆孔直径。优选地,在上述汽车转向管柱中,所述管柱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整支架、调整手柄、滑动轨道和支承轴;所述角度调整支架设置于所述管柱本体上,所述滑动轨道设置于所述管柱本体上;所述支承轴与所述滑动轨道滑动配合;所述调整手柄与所述支承轴可转动相连,所述调整手柄上设有以所述支承轴为圆心的弧形滑槽,设置于所述角度调整支架上的锁紧销穿过所述弧形滑槽。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转向管柱,在碰撞时克服两部分的拉脱力来吸收一定的力达到吸能的效果,在碰撞时能量传递到吸能块上并超过聚甲醛拉脱力时,吸能块便与吸能块支架脱开,同时管柱本体亦与车身上端焊接支架脱离。在碰撞时由于能量传递到吸能块上,待碰撞的能量超过吸能块与吸能块支架的拉脱力时,管柱本体上端与车身上端焊接支架进行分离,此时管柱本体由于人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开始下移,在下移过程中为了保护人体不受刚性冲击,必须将人体下移力进行缓冲以防伤害。缓冲弹簧为一端焊接,另一端为预压在缓冲支架外侧,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管柱下端的旋转轴位置不动,焊接在管柱上的缓冲弹簧支架由于旋转轴的支撑而被卷起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块与吸能块支架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块与吸能块支架的装配图; 图6为图5沿A-A面的剖视图;图7为图5沿C-C面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弹簧与缓冲弹簧支架的焊接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前缓冲弹簧与缓冲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后缓冲弹簧与缓冲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以提高吸能效果。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I-图10,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块与吸能块支架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块与吸能块支架的装配图;图6为图5沿A-A面的剖视图;图7为图5沿C-C面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弹簧与缓冲弹簧支架的焊接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前缓冲弹簧与缓冲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后缓冲弹簧与缓冲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6、管柱角度调节机构I、缓冲弹簧支架5、吸能块支架3、吸能块2、缓冲弹簧4和旋转轴7。其中,管柱角度调节机构I和缓冲弹簧支架5设置于管柱本体6上,吸能块支架3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车身本体上。吸能块2通过聚甲醛注塑在吸能块支架3上,缓冲弹簧4 一端焊接在缓冲弹簧支架5上,旋转轴7设置在车身本体上,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旋转轴7穿过缓冲弹簧支架5的滑槽,且缓冲弹簧4绕过旋转轴7。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转向管柱,在碰撞时克服两部分的拉脱力来吸收一定的力达到吸能的效果,在碰撞时能量传递到吸能块2上并超过聚甲醛拉脱力时,吸能块2便与吸能块支架3脱开,同时管柱本体亦与车身上端焊接支架脱离。在碰撞时由于能量传递到吸能块2上,待碰撞的能量超过吸能块2与吸能块支架3的拉脱力时,管柱本体上端与车身上端焊接支架进行分离,此时管柱本体由于人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开始下移,在下移过程中为了保护人体不受刚性冲击,必须将人体下移力进行缓冲以防伤害。缓冲弹簧4为一端焊接,另一端为预压在缓冲支架外侧,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管柱下端的旋转轴位置不动,焊接在管柱上的缓冲弹簧支架由于旋转轴的支撑而被卷起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吸能块2的正面开有 不穿透的四个第一深圆孔,用来存放注塑进来的聚甲醛;吸能块支架3的两侧开有卡设两个吸能块2的V字梯形沟槽,且吸能块支架3上开设有与第一深圆孔对应的第二深圆孔。通过注塑进来的聚甲醛将吸能块2及吸能块支架3固定在一起,保持一定的拉脱力,可以根据两部分开孔直径的尺寸大小来控制注入的聚甲醛的数量从而获得不同的拉脱力,在碰撞时克服两部分的拉脱力来吸收一定的力来达到吸能的效果,在碰撞时能量传递到吸能块2上并超过吸能块2里面注塑的聚甲醛拉脱力时,吸能块2便与吸能块支架3脱开,同时管柱本体亦与车身上端焊接支架脱离。第二深圆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深圆孔直径。管柱角度调节机构I包括角度调整支架、调整手柄11、滑动轨道12和支承轴13 ;角度调整支架设置于管柱本体6上,滑动轨道12设置于管柱本体6上;支承轴13与滑动轨道12滑动配合;调整手柄11与支承轴13可转动相连,调整手柄11上设有以支承轴13为圆心的弧形滑槽,设置于角度调整支架上的锁紧销穿过弧形滑槽。当调整手柄11处于松开状态时,汽车转向管柱总成绕下端旋转轴,并通过调节机构上的支承轴13可以在滑动轨道12上进行一定范围的前后运动,汽车转向管柱可以在此调整范围内的任一位置停下,并用调整手柄11进行锁紧,从而达到调整汽车转向管柱角度的功能。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柱本体(6); 设置于所述管柱本体(6)上的管柱角度调节机构(I)和缓冲弹簧支架(5); 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车身本体上的吸能块支架(3); 通过聚甲醛注塑在吸能块支架(3)上的吸能块(2); 一端焊接在缓冲弹簧支架(5)上的缓冲弹簧(4); 设置在车身本体上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穿过所述缓冲弹簧支架(5)的滑槽,且所述缓冲弹簧(4)绕过所述旋转轴(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吸能块(2)的正面开有不穿透的四个第一深圆孔; 所述吸能块支架(3)的两侧开有卡设两个所述吸能块(2) V字梯形沟槽,且所述吸能块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