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胶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116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4:15
一种胶框结构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和胶框结构,胶框结构用以定位导光板与背板,此胶框结构包含二个第一框架及二个第二框架,用以支撑导光板的四个端角;其中,第一框架以第一定位件与第一结合件而与背板相结合;第二框架以多个第二定位件与背板相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胶框结构改为四片式设计,以四个L型的角胶框取代公知一体成型式的口字体型胶框,不仅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背光模块,再者,利用胶框体积极小化而可节省开模成本,且所需用料极小化,亦可有效节省胶框的材料成本,藉此达到降低胶框的模具与成品费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背光模块及其胶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器技术快速的进步与演进,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 因存在空间利用不佳与消耗大量能源等问题,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轻、薄、短、小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而由于液晶显示器具备有高显示质量、低能源消耗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计算机屏幕、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摄影机、数字相机以及液晶电视等通讯、信息或消费性电子产品之中。液晶显示器主要可由背光模块与液晶面板两大部分所组成,且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提供一均匀的面光源予液晶面板。背光模块主要是由导光板、灯管及胶框所构成。其中,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并于光入射面旁配置灯管,而灯管所投射的光线经由光入射面入射至导光板中,并经过散射与反射之后射出导光板,此外,胶框用以承载上述的导光板以及灯管,并将其固定于背板,使由光出射面出射的面光源可照射至配置于胶框上方的液晶面板。然而,公知的胶框为一体成型制成的口字型体状,由于胶框尺寸固定,无共享的弹性,因此无法应用于其它尺寸的产品,再者,不同尺寸产品需开不同的模具以制作适用的胶框,造成开模模具费及材料成本的费用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改变胶框的结构,使其可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产品,藉此降低背光模块的制造成本及材料成本,为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以及从事此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亟欲改善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框结构,用以定位导光板与背板,导光板包含四个端角与入光侧,入光侧位于二个端角之间,胶框结构包含二个第一框架,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二端的二个端角,每一个第一框架包含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包含一第一透孔;第一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框体,用以支撑导光板;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一框体,该第一定位件包含相对向的多个第一导引部,依序导引该背板的一第一定位片嵌入该第一透孔用以结合背板,且该第一定位件更包含一第一钩部,位于其中一该第一导引部,于该第一定位片嵌入该透孔后止挡该第一定位片;及第一结合件,位于第一框体,用以结合背板;及二个第二框架,位于导光板另外的二个端角,每一个第二框架包含第二框体;第二支撑件,连接于第二框体,用以支撑导光板;及多个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框体,用以结合背板。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包含多个第一定位片与多个第二定位片;导光板,位于背板内 ,包含四个端角与入光侧,入光侧位于二个端角之间;二个第一框架,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二端的二个端角,每一个第一框架包含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包含一第一透孔;第一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框体,用以支撑导光板;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一框体,该第一定位件包含相对向的多个第一导引部,依序导引该背板的该第一定位片嵌入该第一透孔以结合于背板的其中一第一定位片,该第一定位件更包含一第一钩部,位于其中一该第一导引部,于该第一定位片嵌入该透孔后止挡该第一定位片;及第一结合件,位于该第一框体,结合于该背板的其中一该第二定位片;及二个第二框架,位于导光板另外的二个端角,每一个第二框架包含第二框体;第二支撑件,连接于第二框体,用以支撑导光板;及多个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框体,分别对应结合于背板的未与第一定位件结合的第一定位片。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胶框结构,用以定位一导光板与一背板,该导光板包含四个端角与一入光侧,该入光侧位于二个该端角之间。该胶框结构包含二个第一框架,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二端的二个该端角;及二个第二框架,位于该导光板另外的二个该端角。每一个该第一框架包含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包含一第一穿孔;一第一支撑件,连接于该第一框体,用以支撑该导光板;一第一定位件,位于该第一框体,用以结合该背板;一第一结合件,位于该第一框体,该第一结合件包含二止挡部,位于该第一穿孔的二端,该止挡部同时导引该背板的一第二定位片嵌入该穿孔,并止挡该第二定位片脱出该穿孔,用以结合该背板。每一个该第二框架包含一第二框体;一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第二框体,用以支撑该导光板;多个第二定位件,位于该第二框体,用以结合该背板。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胶框结构,包含一背板,包含多个第一定位片与多个第二定位片;一导光板,位于该背板内,包含四个端角与一入光侧,该入光侧位于二个该端角之间;二个第一框架,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二端的二个该端角;及二个第二框架,位于该导光板另外的二个该端角。每一个该第一框架包含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包含一第一穿孔;一第一支撑件,连接于该第一框体,用以支撑该导光板;一第一定位件,位于该第一框体;一第一结合件,位于该第一框体,结合于该背板的其中一该第二定位片,其中该第一结合件包含二止挡部,位于该第一穿孔的二端,该些止挡部同时导引该背板的该第二定位片嵌入该穿孔,并止挡该第二定位片脱出该穿孔。每一个该第二框架包含一第二框体;一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第二框体,用以支撑该导光板;多个第二定位件,位于该第二框体,分别对应结合于该背板的未与第一定位件结合的第一定位片。本专利技术将胶框结构改为四片式设计,以四个L型的角胶框(第一框架、第二框体)取代公知一体成型式的口字体型胶框,不仅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背光模块,再者,利用胶框体积极小化而可节省开模成本,且所需用料极小化,亦可有效节省胶框的材料成本,藉此达到降低胶框的模具与成品费用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胶框结构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框架的示意图3B为图3A在A部分的示意图;图3C为图3A在B部分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框架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以第一定位件结合第一框架与背板的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以第一定位件结合第一框架与背板的示意图(二);图7为图6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以第一结合件结合第一框架与背板的示意图(二);图9为图8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以第二定位件结合第二框架与背板的示意图(一);图11为本专利技术以第二定位件结合第二框架与背板的示意图(二);图12为图11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增设反光片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背光模块2............背板21............第一定位片22............第二定位片4............导光板4a............入光侧4b............出光面41、42、43、44......端角6............第一框架61............第一框体611...........第一抵持件612...........第一连接件614...........第一透孔616...........第一穿孔62............第一支撑件64............第一定位件641...........第一导引部644...........第一钩部645...........导引斜面646...........导引面66............第一结合件661...........止挡部662...........导斜面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