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羽经专利>正文

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951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组、行星轮架和外壳,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上,行星轮架上固定有输出轴,外壳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间通过轴承定位,其特征是内齿圈通过一轴承定位在外壳上,内齿圈与外壳间为单向运动结构;三个均布在内齿圈与太阳轮间的行星轮组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行星轮架的销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齿圈和行星轮侧采用单向轴承,或者内齿圈侧附加单向离合器,使得正向传递力矩时为变速传动,而逆向传递力矩时即为同速传动,扩展行星变速器的使用领域,尤其可运用于车辆起动电机与发电机一体化设计的方案中,只需一台电机,既满足大转矩的起动之需,发动机起动后,又能逆向等速驱动电机发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减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向传递力矩时减速而逆向传递时等速的行星减速器。技术背景行星减速器是一种传统的减速设备,广泛运用于传动系上,具有体积小巧、变速效率高、又可多级串接的特点,其结构包括有包括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行星轮架和外壳,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上,行星轮架上固定有输出轴,外壳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间通过轴承定 位。现有行星减速器为可逆传递力矩结构,也即正向传递为减速,反向传递即为增速行为,一般用在电机输出的减速上,很少利用其反向增速作用,或者不考虑反向作用上。但在特殊场合,如车辆起动电机与发电机一体化设计上,即需考虑逆向传递问题,尤其是逆向传递时的等速结构,这就成为本技术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正向传递减速、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次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高减速比的行星减速器。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组、行星轮架和外壳,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上,行星轮架上固定有输出轴,外壳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间通过轴承定位,其特征是内齿圈通过一轴承定位在外壳上,内齿圈与外壳间为单向运动结构;三个均布在内齿圈与太阳轮间的行星轮组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行星轮架的销轴上。所述的内齿圈与行星轮上的单向轴承配合,实现逆向传递输出轴与输入轴等速传动的关系,而正向传递与普通行星减速器无异。所述内齿圈与外壳间的单向运动结构指的是在两者间设有一种单向离合器。在正向传递变速时,使得内齿圈不能旋转,行星轮绕内齿圈旋转输出减速作用;逆向传递时,内齿圈能跟随行星齿轮和输出轴同步旋转,带动输入轴等速旋转。所述内齿圈与外壳间的单向运动结构指的是内齿圈与外壳间的定位轴承为单向轴承。也即利用一个单向轴承,既起定位关系,也起到限制内齿圈的正向旋转作用。为了提高单级行星减速器的减速比,其可采用下列两种具体方案来实现其一、所述行星轮组为同轴连体双齿轮结构,包括一大齿轮和一小齿轮,其中大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小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双齿轮结构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行星轮架销轴上。利用同轴双齿轮存在的齿差,即可达到更高的减速比。其二、所述行星轮组为多级齿轮变速机构,该多级齿轮变速机构中的初级齿轮与太阳轮啮合,末级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各齿轮通过各自的销轴定位在行星轮架上,其中有一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所述的销轴上。利用多级齿轮变速机构,可达到设计需要的减速t匕,使得在一级行星变速器,达到传统不能达到的减速效果。但在多级变速时,应注意输出轴旋转方向要一致的。本技术提供的行星减速器结构,其正向传递力矩时,行星减速器的输入轴高速旋转,经减速后为大扭矩、低转速,由输出轴输出。逆向传递力矩时,力矩由行星减速器的输出轴输入,减速器不起减速作用,由输入轴输出力矩,这时输入轴与输出轴同速旋转;反之亦然。本技术在内齿圈和行星轮侧采用单向轴承,或者内齿圈侧附加单向离合器,使得正向传递为变速传动,而逆向传递即为同速传动,或者正向传递同速传动,而逆向传递增速传动,扩展行星变速器的使用领域,尤其可运用于车辆起动电机与发电机一体化设计的方案中,只需一台电机,既满足大转矩的起动之需,发动机起动后,又能逆向传递等速驱动电机发电;再者,本技术的行星轮组可采用多级齿轮变速,能提高减速器的减速比、 输出转矩大、体积小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I逆向传递等速行星减速器剖面示意图图2双齿轮结构的行星减速器示意图图3多级齿轮结构的行星减速器示意图其中I-太阳轮2_内齿圈3_行星轮组31-大齿轮32-小齿轮33-初级齿轮34-末级齿轮4-行星轮架5-外壳6-输入轴7-输出轴8-轴承81-单向轴承 82-单向离合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和图2,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I、内齿圈2、行星轮组3、行星轮架4和外壳5,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6上,行星轮架4上固定有输出轴7,外壳5与输入轴6和输出轴7间通过轴承8定位,内齿圈2通过一轴承8定位在外壳5上,内齿圈2与外壳5间为单向运动结构;所述的单向运动结构有两种结构方案,其一是内齿圈2与外壳5间的定位轴承直接采用一个单向轴承,其二是在内齿圈2与外壳5间设有一种单向离合器82,借助其实现正向旋转时内齿圈2相对固定,逆向旋转时内齿圈2可旋转的结构。三个均布在内齿圈2与太阳轮I间的行星轮组3通过单向轴承81定位在行星轮架4的销轴上,使得行星轮组3也只能有一个方向可相对行星轮架4产生旋转,反转时与行星轮架4同步,与内齿圈2配合,驱动太阳轮I同步旋转。上述的行星轮组3可以指的是现行的单齿轮结构,也可采用如下两种优选方案,以设计出更高的转速比和输出更大的转矩。如图,所述行星轮组3为同轴连体双齿轮结构,包括一大齿轮31和一小齿轮32,其中大齿轮31与太阳轮I啮合,小齿轮32与内齿圈2啮合,双齿轮结构通过单向轴承81定位在行星轮架4销轴上。本结构运行方向与单个行星轮一样,但转速比可做的更高参照图3,所述行星轮组3为多级齿轮变速机构,该多级齿轮变速机构中的初级齿轮33与太阳轮I啮合,末级齿轮34与内齿圈2啮合;各齿轮通过各自的销轴定位在行星轮 架4上,其中有一齿轮通过单向轴承81定位在所述的销轴上,也即多组齿轮中只需有一个采用单向轴承81,即可实现堵转的目的;多级齿轮变速机构的设计,可进一步提高转速比,满足不同输出之需。权利要求1.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组、行星轮架和外壳,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上,行星轮架上固定有输出轴,外壳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间通过轴承定位,其特征是内齿圈通过一轴承定位在外壳上,内齿圈与外壳间为单向运动结构;三个均布在内齿圈与太阳轮间的行星轮组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行星轮架的销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齿圈与外壳间的单向运动结构指的是在两者间设有一种单向离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齿圈与外壳间的单向运动结构指的是内齿圈与外壳间的定位轴承为单向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其特征是所述行星轮组为同轴连体双齿轮结构,包括一大齿轮和一小齿轮,其中大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小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双齿轮结构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行星轮架销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其特征是所述行星轮组为多级齿轮变速机构,该多级齿轮变速机构中的初级齿轮与太阳轮啮合,末级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各齿轮通过各自的销轴定位在行星轮架上,其中有一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所述的销轴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逆向传递等速的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组、行星轮架和外壳,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上,行星轮架上固定有输出轴,外壳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间通过轴承定位,其特征是内齿圈通过一轴承定位在外壳上,内齿圈与外壳间为单向运动结构;三个均布在内齿圈与太阳轮间的行星轮组通过单向轴承定位在行星轮架的销轴上。本技术在内齿圈和行星轮侧采用单向轴承,或者内齿圈侧附加单向离合器,使得正向传递力矩时为变速传动,而逆向传递力矩时即为同速传动,扩展行星变速器的使用领域,尤其可运用于车辆起动电机与发电机一体化设计的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羽纺叶羽纬叶芃叶常彬叶杉
申请(专利权)人:叶羽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