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式万向节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946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式万向节叉,其中,该双联式万向节叉包括上节叉座(11)和下节叉座(12),所述上节叉座(11)和所述下节叉座(12)通过两侧的两个连接部(13)连接,在所述上节叉座(11)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14),在所述下节叉座(12)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与所述上十字轴安装孔(14)相对应的下十字轴安装孔(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连接部将上节叉座和下节叉座连接,从而构成双联式万向节叉。这种中空结构消耗的材料较少,使双联式万向节叉的重量轻,而且缩短了两端用于安装十字轴的十字轴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从而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等优点,有利于双联式万向节叉附近的其他部件布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和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ー种双联式万向节叉
技术介绍
在车辆和机械领域中,万向节通常应用于不同轴心且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两轴间的动カ传递。图I显示为现有技术常用的双联式万向节叉。这种双联式万向节叉主要包括节叉座I和四个节叉脚2,所述节叉座I两端各设置有两个节叉脚2,在节叉脚2上设有十字轴 安装孔3,四个节叉脚2与节叉座I制成一体。该双联式万向节叉的两端分别通过十字轴与一个单万向节叉配合使用,从而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实现传递动カ。如图所示,由于节叉座I采用实体结构,从而使得材料消耗的较多,重量较重 ’另夕卜,在双联式万向节叉中,两侧节叉脚2之间的距离大,从而使得结构不紧凑,导致体积较大,不利于其他部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联式万向节叉,该双联式万向节叉具有紧凑的结构,有利于双联式万向节叉附近的其他部件的布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联式万向节叉,其中,该双联式万向节叉包括上节叉座和下节叉座,所述上节叉座和所述下节叉座通过两侧的两个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上节叉座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在所述下节叉座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与所述上十字轴安装孔相对应的下十字轴安装孔。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为从分别与所述上节叉座和所述下节叉座连接的连接处到中部向外突出的弧形。更优选地,由所述上节叉座、所述下节叉座和所述两个连接部围成的外表面呈环形。优选地,在由所述上节叉座、所述下节叉座和所述两个连接部围成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加强筋。进一歩,从所述上节叉座的上表面突出有上突起部,该上突起部位于所述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之间,在所述上突起部上设置有上油孔。具体地,所述上油孔通过第一油路分别与所述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相连通。进ー步,从所述下节叉座的下表面突出有下突起部,该下突起部位于所述两个下十字轴安装孔之间,在所述下突起部上设置有下油孔。具体地,所述下油孔通过第二油路分别与所述两个下十字轴安装孔相连通。本技术通过两个连接部将上节叉座和下节叉座连接,从而构成双联式万向节叉。这种中空结构消耗的材料较少,使双联式万向节叉的重量轻,而且缩短了两端用于安装十字轴的十字轴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从而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等优点,有利于双联式万向节叉附近的其他部件布置。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中双联式万向节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联式万向节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双联式万向节叉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节叉座2节叉脚3十字轴安装孔11上节叉座12下节叉座13连接部14上十字轴安装孔15下十字轴安装孔16加强筋17上突起部18上油孔19下突起部20下油孔21第一油路22第二油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双联式万向节叉主要包括上节叉座11和下节叉座12,上节叉座11和下节叉座12通过两侧的两个连接部13连接,在上节叉座11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14,在下节叉座12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与上十字轴安装孔14相对应的下十字轴安装孔15。在使用时,位于双联式万向节叉一端的上十字轴安装孔14和下十字轴安装孔15通过十字轴(未显示)与ー个单万向节(未显示)配合,同时位于双联式万向节叉另一端的上十字轴安装孔14和下十字轴安装孔15也通过十字轴与另ー个单万向节配合,使得双联式万向节叉可以连接两个传动轴,以进行カ矩的传递。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双联式万向节叉与图I中的现有技术相比,不是通过将两个单万向节叉制成一体而形成,而是通过两个连接部13将上节叉座11和下节叉座12连接,从而构成双联式万向节叉。这种中空结构消耗的材料较少,使双联式万向节叉的重量轻,而且缩短了两端用于安装十字轴的十字轴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因此,本技术的双联式万向节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等优点,有利于双联式万向节叉附近的其他部件布置。可以理解,所述连接部13可以设置为平直的形状。优选地,将连接部13设置为从分别与上节叉座11和下节叉座12连接的连接处到中部向外突出的弧形。这种弧形设计相比平直形状的设 计,可以使双联式万向节叉在工作中转动更加平稳,在布置空间比较局促的情况下,有利于附近其他部件的布置。根据上述设计思想,更为优选的是,将由上节叉座11、下节叉座12和两个连接部13围成的外表面设计成环形,从而可以进ー步优化双联式万向节叉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布置,防止他们之间产生干渉。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由上节叉座11、下节叉座12和两个连接部13围成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加强筋16。可以理解,加强筋16的设置g在提高整个双联式万向节叉的強度。在双联式万向节转动传动カ矩的过程中,双联式万向节叉和十字轴之间(具体为上十字轴安装孔14和下十字轴安装孔15与十字轴之间)将产生较大的摩擦,导致双联式万向节叉和十字轴磨损,降低了双联式万向节叉和十字轴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对双联式万向节叉和十字轴的接触位置进行润滑。如图3所示,从上节叉座11的上表面突出有上突起部17,该上突起部17位于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14之间,在上突起部17上设置有上油孔18。具体地,上油孔18通过第一油路21分别与两个上十字轴安装孔14相连通。这样,通过向上油孔18中加注润滑油,润滑油通过第一油路21流向两端的上十字轴安装孔14,可以同时对两端的十字轴进行润滑。可以理解,在双联式万向节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润滑油流动,使十字轴各个部位均得到润滑。优选地,还可以使下节叉座12的下表面突出下突起部19,该下突起部19位于两个下十字轴安装孔15之间,在下突起部19上设置有下油孔20。由图3可以看出,下油孔20与上油孔18对称设置。同理,下油孔20通过第二油路22分别与两个下十字轴安装孔15相连通。通过增加下油孔20和第二油路22,増加了润滑油的注入,使两端的十字轴得到更充分地润滑,同时提高双联式万向节叉和十字轴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油路21和第二油路22分别是从上油孔18和下油孔20朝向上十字轴安装孔14和下十字轴安装孔15傾斜,这种连通方向,主要是为了方便加工第一油路21和第二油路2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固基刘四清高万祥王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