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747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吊具,包括设置在吊梁下方的第一承载链条和第二承载链条,所述第一承载链条和第二承载链条下端分别设置有吊钩,所述吊钩与被吊装部件相挂接,所述第二承载链条下端设置的吊钩在平行于吊梁所在平面的平面上位置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承载链条可移动,或在承载链条的基础上,设置了调整链条,以产生一个斜向拉力使被吊装部件发生位移,保证被吊装部件吊起姿态与部件后续使用和安装时所需的姿态相一致;同时,调整链条的调整挂钩在定位梁上不同的定位槽之间可快速、便捷切换,能够实现对吊点位置不同的部件的统一姿态吊起,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吊装吊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吊装吊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工艺过程中,重量或体积较大的部件都需要使用吊装吊具实现其平移或升降,自行小车加吊装吊具的情况在现今使用广泛,普遍情况为简易吊装吊具加人工辅助的方式实现物品的平移。当物品需要长距离或高空运行时则无法实现人工辅助,此时要求吊装吊具能够实现保持物品姿态不变的功能。如图I所示,以发动机作为被吊装部件为例,被吊装发动机I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了第一吊点2和第二吊点3,以平行于吊装吊具的两个挂钩A、B所在的直线作为X轴,建立X-Y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发动机静止放置时,X轴和Y轴分别与发动机I长、宽边框相平行,使用该吊装吊具吊运发动机I时,将吊钩A与第一吊点2挂接,吊钩B与第二吊点3挂接,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情形,即发动机I发生偏转,第一吊点2和第二吊点3所在的直线与X轴相平行,此姿态不是吊运所需的姿态,吊运时需要保持发动机I的长、宽边框始终与X轴和Y轴平行,所以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依靠人工外力作用使发动机I保持所需的姿态(图I所示姿态),在失去人工外力作用时,则出现发动机I姿态与最终需要不相符的现象(图2所示姿态)。为了解决人工无法辅助吊装吊具操作时所出现的被吊装发动机I位置发生偏转的现象,现有技术中在吊装吊具上加装了一个剪刀撑结构,形成刚性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用于与被吊装发动机I的第一吊点2和第二吊点3挂接的第一吊钩6和第二吊钩7安装在吊梁5上,吊梁5上方设置有剪刀撑4,剪刀撑4安装在吊装吊具的顶部控制驱动机构(图中未标示)上,通过改变吊梁5与剪刀撑4的安装角度可改变被吊装发动机I的吊装姿态。但在实际吊装过程中,被吊装发动机I的吊点布置存在多种方式,以及当吊装吊具所需吊运的部件种类较多时,需要不断切换吊梁5,浪费时间,且吊梁5的切换占用空间大,给吊装吊具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吊装吊具在吊运部件时保持部件的原有姿态,不使其发生偏转,并能实现吊装吊具应用在不同部件吊运时的快速简易切换。(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吊具,包括设置在吊梁下方的第一承载链条和第二承载链条,所述第一承载链条和第二承载链条下端分别设置有吊钩,所述吊钩与被吊装部件相挂接,所述第二承载链条下端设置的吊钩在平行于吊梁所在平面的平面上位置可调。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链条顶端通过链条挂钩设置在吊梁上,所述链条挂钩在吊梁上位置可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链条下端与调整链条一端相连,所述调整链条另一端设置在调整挂钩上,所述调整挂钩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吊梁上。其中,所述吊梁上设置有定位梁,定位梁安装在吊梁骨架上;所述调整挂钩安装在定位梁上。其中,所述调整挂钩为T形,包括相垂直的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位于定位梁上,所述竖杆底端安装吊钩。其中,所述定位梁为矩形板状,其上设置有沿定位梁长度方向的狭缝以及多个与狭缝垂直的定位槽;所述调整挂钩的横杆和定位槽形状相匹配,竖杆穿过狭缝。其中,所述定位梁具有中空腔体,腔体底面设置有与腔体轴向平行的狭缝以及多个与狭缝垂直的定位槽;所述调整挂钩的横杆位于腔体底面上且与定位槽形状相匹配,所述竖杆穿过狭缝。其中,所述定位梁具有中空腔体,腔体上设置有与其轴向平行且贯穿其上表面和底面的狭缝,腔体上表面设置有与狭缝垂直的定位槽;所述调整挂钩的横杆位于腔体上表面且与定位槽形状相匹配,所述竖杆穿过狭缝。其中,所述定位梁由槽钢焊接形成。(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吊装吊具,设置了承载链条可移动,或在承载链条的基础上,设置了调整链条,以产生一个斜向拉力使被吊装部件发生位移,保证被吊装部件吊起姿态与部件后续使用和安装时所需的姿态相一致;同时,调整链条的调整挂钩在定位梁上不同的定位槽之间可快速、便捷切换,能够实现对吊点位置不同的部件的统一姿态吊起,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被吊装发动机随吊装吊具进行正常平移或升降运动时的俯视图;图2是被吊装发动机随吊装吊具进行无人工辅助平移或升降运动时的俯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剪刀撑的吊装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吊装吊具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7至图9分别是实施例2中定位梁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其中,I :被吊装发动机;2 :第一吊点;3 :第二吊点;4 :剪刀撑;5 :吊梁;6 :第一吊钩;7 :第二吊钩;8 :第一承载链条;9 :调整链条;10 :第二承载链条;11 :调整挂钩;12 :定位梁;13 :定位槽;14 :定位板;A、B :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I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吊装吊具,在现有技术中吊装吊具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实现被吊装部件吊起姿态与部件后续使用和安装时所需的姿态相一致。具体地,本实施例吊装吊具包括设置在吊梁下方的第一承载链条和第二承载链条,第一承载链条和第二承载链条下端分别设置有吊钩,吊钩与被吊装部件相挂接,第二承载链条下端设置的吊钩在平行于吊梁所在平面的平面上位置可调。第二承载链条下端吊钩的位置可调实现方式有多种,优选设置方式为第二承载链条顶端通过链条挂钩设置在吊梁上,设置该链条挂钩在吊梁上位置可移动,从而实现第二承载链条下端吊钩的位置可调。本实施例吊装吊具的 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仅在原结构上做简单改进即可,且使用方便,在吊装前由操作人员调整链条挂钩位置即可。实施例2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吊装吊具的主视图,图5和图6分别是图4相对应的左视图和俯视图。本实施例吊装吊具包括设置在吊梁5下方的第一承载链条8和第二承载链条10,第一承载链条8下端设置有第一吊钩6,第二承载链条10下端设置有第二吊钩7,第一吊钩6和第二吊钩7分别与被吊装部件上的吊点相挂接。为了使被吊装部件吊起姿态与其后续使用和安装时所需的姿态相一致,本实施例在第二承载链条10上加装了调整链条9,第一承载链条8的作用与第二承载链条10的作用完全相同,两者的结构设置也相同,所以,调整链条9也可以加装在第一承载链条8上,下面的具体结构描述以调整链条9加装在第二承载链条10上为例。第二承载链条10下端与调整链条9 一端相连,调整链条9另一端设置在调整挂钩11上,调整挂钩11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吊梁5上。调整链条9与第二承载链条10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调整链条9对第二承载链条10产生一个斜向拉力,通过第二吊钩7使被吊装部件发生位移,保证被吊装部件吊起姿态与其后续使用和安装时所需的姿态相一致。同时,为了使本实施例的吊装吊具适用于吊点位置不同的部件的吊运,优选设置调整挂钩11在吊梁5上的位置可调。具体地,在吊梁5上设置定位梁12,定位梁12两端分别设置在吊梁5的骨架上,调整挂钩11安装在定位梁12上,调整挂钩11在定位梁12上可移动,以实现其位置可调。调整挂钩11设置为T形,包括相垂直的横杆和竖杆,横杆位于定位梁12上用于移动,竖杆底端安装吊钩。横杆在定位梁12上可移动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式。首先,定位梁12可设置为矩形板状,在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弘男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