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防护装置,该发动机(1)安装在车架(2)上,其中,所述发动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3)和支架(4),所述支架(4)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发动机(1)两侧的车架上,所述防护罩(3)连接在所述支架(4)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的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防护装置通过对发动机的下部的保护,防止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被飞溅物击中下部的部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汽车的防护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的所有重要部件和系统基本都布置在底盘上,而底盘下面通常是暴露在外的,这样就会使得底盘在外的部分很容易发生损坏。例如汽车发动机的下部,常常因为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而被行车时的飞溅物击中,从而产生了安全隐患,更为严重时甚至会将发动机的油底壳损坏,导致油底壳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防护装置,该发动机防护装置能够对发动机下部进行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防护装置,该发动机安装在车架上,其中,所述发动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和支架,所述支架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两侧的车架上,所述防护罩连接在所述支架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防护罩连接的防护罩连接板和与所述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板,该防护罩连接板上端连接有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板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部,该车架连接板下端连接有与所述车架连接件相垂直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一体地形成。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连接形成为U形的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板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方。优选地,所述防护罩连接板上形成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连接孔,所述侧板上也形成有相应的连接孔以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孔。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车架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凸部,所述防护罩连接板上也形成相应的凸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发动机防护装置通过对发动机的下部的保护,防止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被飞溅物击中下部的部件。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防护罩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左侧的支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防护罩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发动机 2车架3防护罩 31侧板32底板4支架41防护罩连接板 42车架连接板43第一连接部 44第二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安装位置的方向,也就是安装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的上方和下方,“左、右”则指说明书附图I所示的左右方向,即阅读者在看图时左手边即为左侧,右手边即为右侧。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防护装置,该发动机I安装在车架2上,其中,所述发动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3和支架4,所述支架4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发动机I两侧的车架上,所述防护罩3连接在所述支架4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I的下方。由于发动机I在车架2的下方暴露的部分很容易被损坏,因此本技术的发动机防护装置主要用于对发动机I的下方进行保护。如图I所示,该发动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3和支架4,该防护罩3通过支架4安装在车架2上,并且防护罩3设置在发动机I的下方。该防护罩3和支架4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分体结构的防护罩3和支架4更方便于安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发动机防护装置通过对发动机的下部的保护,防止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被飞溅物击中下部的部件。优选地,所述支架4包括与所述防护罩3连接的防护罩连接板41和与所述车架2连接的车架连接板42,该防护罩连接板41上端连接有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板41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部43,该车架连接板42下端连接有与所述车架连接件42相垂直的第二连接部44,所述第一连接部43与第二连接部44相连接。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防护罩连接板41与防护罩3连接,车架连接板42与车架2连接。第一连接部43与防护罩连接板41垂直地连接,第二连接部44与车架连接板42垂直地连接,优选地该第一连接部43也可以与防护罩连接板41 一体地形成,第二连接部44也于车架连接板42 —体地形成,并且该第一连接部43与第二连接部44相连接。在图2中可见,由于第一连接部43与防护罩连接板41垂直,第二连接部44与车架连接板42垂直,因此当第一连接部43与第二连接部44连接时,防护罩连接板41与车架连接板42基本平行。另外,在图2中还可以看到,第二连接部44与车架连接板42之间可以为圆角连接,而且第一连接部43与防护罩连接板41之间也可以通过一个形成为直角形的部件连接在一起。以上仅是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当防护罩连接板41和车架连接板42通过第一连接板43和第二连接板44连接在一起形成左侧的支架4之后,从图I和图2都可以看出,防护罩连接板41位于车架连接板42的右侧,由于左右的支架对称,所以右侧的支架4应当正好相反,也就是防护罩连接板41位于车架连接板42的左侧,也就是说防护罩3的宽度小于车架2的宽度,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材料,而且还能节约车架下方的空间,使得防护罩3直接包围在发动机I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本技术的支架4包括两个分离的车架连接板42和两个第二连接板44,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想象得到本技术的防护罩连接板41、车架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3和第二连接板44都可以设置为多个,本技术对它们的数量都不加以限制。优选地,所述支架4 一体地形成。为了提高支架4的整体强度,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架4的防护罩连接板41、车架连接板42、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44 一体地形成。优选地,所述防护罩3包括连接形成为U形的侧板31和底板32,所述侧板31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板41连接,所述底板32设置在所述发动机I的下方。与上述的支架4相适应地,该防护罩3的侧板31分别于左右支架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在车架两侧的支架4之间的底板32设置在发动机I的下方。优选地,所述防护罩连接板41上形成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连接孔,所述侧板31上也形成有相应的连接孔以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板41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架4的防护罩连接板41上沿高度方向形成多个连接孔,该高度方向指竖直方向,在防护罩连接板41处于安装状态时,其高度方向也就是竖直方向。另外,防护罩3的侧板31上也形成有相应的连接孔,支架4的防护罩连接板41通过安装孔与防护罩3的侧板31连接。由于防护罩连接板41上形成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连接孔,因此侧板3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与上述多个连接孔连接,这样就可以调整侧板31与防护罩连接板41的连接高度,也就是调整防护罩3相对于支架4的连接高度。而且侧板31上也可以形成有多个连接孔,从而使连接加强。优选地,所述底板32上形成有孔。如图3所示,防护罩3的底板32上可以具有孔,该孔可以任意布置,数量也任意,其主要作用是排水,防止雨雪等在防护罩3上堆积,从而对本技术的发动机防护装置造成破坏。优选地,所述支架4与所述车架2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上文曾经介绍过,支架4和防护罩3之间可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辉平,周新华,刘福平,王会常,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