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伺服泵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57910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7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伺服泵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与数控系统连接的动力源、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双向定量泵、油箱;控制阀组包括梭阀及调节系统压力的压力阀、卸荷阀,还包括单向阀、换向阀、背压阀、提动阀、安全阀及充液阀;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梭阀控制,正向出油口直接接油缸上腔,反向出油口经提动阀、背压阀接油缸下腔;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单向阀、换向阀、充液阀接油箱;充液阀连接控制阀;油箱与油缸下腔之间连接有安全阀。具有高效节能,同步精度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SP一种伺服泵控系统。
技术介绍
数控折弯机主要用于板金加工,可以根据角度自动计算机械位置,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数控折弯机系统中主要采用50年代研制的滑阀式液压控制系统设备,其滑阀液压控制系统性能参数低,当折弯机工作行程中遇到较大的偏载力时,会对工作装置产生较大的偏载力矩,不能保证油缸的位移精度,还有可能使主机机构发生变形,造成折弯机精度低,同时控制部分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泄漏严重,动作不稳定,冲击大,快下速度不可调节,占用空间较大,维修不方便。目前,国内电液伺服同步折弯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相似,几十年基本未变,为阀控系统,采用节流调速原理,能量损耗大,系统易发热,效率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节能降耗”提上议事日程,液压技术亦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泵控折弯机液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状,专为伺服泵控电液同步折弯机系统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伺服泵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本技术系统采用伺服电机加双向定量泵的容积调速原理,利用伺服电机变速,来改变泵的输出流量,以适应负载各种工况速度的要求,极大限度的减少了溢流损失,大大提高系统效率。同时,采用双向定量泵,利用伺服电机的正反转,改变泵的油液流动方向,直接控制负载的运动方向,替代了原来的比例伺服阀,减少了换向阀的阻力损失及泄漏损失,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省成本。随着液压技术向高效节能方向的发展,本技术控制系统将能取代原阀控系统。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新型伺服泵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与数控系统连接的动力源、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双向定量泵、油箱;控制阀组包括梭阀及调节系统压力的压力阀、卸荷阀,还包括单向阀、换向阀、背压阀、提动阀、安全阀及充液阀;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梭阀控制,正向出油口直接接油缸上腔,反向出油口经提动阀、背压阀接油缸下腔;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单向阀、换向阀、充液阀接油箱;充液阀连接控制阀;油箱与油缸下腔之间连接有安全阀。一般地,具有常开或常闭模式控制阀均适用于本技术的充液阀控制。本技术系统运用容积调速液压原理的闭环同步控制系统,依靠伺服电机正反转控制双向定量泵使液流换向,并通过改变伺服电机的转速而改变泵的流量进行速度调节,省略了比例伺服阀,减少了换向阀的阻力损失和压力泄漏损失及系统溢流损失。该系统空运转时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泵的转速,使其空载功率消耗最小。当伺服电机启动时,泵接近于无压力无流量启动,启动功率最小。在保压阶段,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双向定量泵几乎可以停转,溢流阀几乎无油液溢流。由于泵的输出流量适应各种折弯工况的要求,极大程度减少了损失。从而节省了控制阀的数量、发热量,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比原来的阀控系统节能1/3 ;通过伺服电机的精确转速控制产生较高的同步精度和快速响应。附图说明 附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25—充液阀;30—控制阀;40—换向阀;50—卸荷阀;60—单向阀;80—梭阀;90—压力阀;100—背向阀;110—安全阀;120—提动阀;130、140—液阻;A—油缸无杆腔;B—油缸有杆腔;Xl—油泵正向出油口 ;X2—油泵反向出油口 ;MX1—Xl测压口 ;MX2—X2测压口 ;MX3 — X3测压口 ;M2. I—油缸有杆腔测压口 ;T——回油口 ;Y1—提动阀的电磁铁;Y2—换向阀的电磁铁;Υ3—卸荷阀的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详细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控制系统连接结构如附图I所示,主要包括与数控系统连接的动力源、控制阀组,其主要特点是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双向定量泵、油箱;控制阀组包括用于调节系统压力的压力阀(90)、卸荷阀(50),还包括梭阀(80)、单向阀(60)、换向阀(40)、背压阀(100)、提动阀(120)、安全阀(110)及充液阀(25)。本实施例中,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梭阀(80)控制,油泵正向出油口 Xl直接接油缸上腔(即油缸无杆腔Α),油泵反向出油口 Χ2经提动阀(120)、背压阀(100)接油缸下腔(即油缸有杆腔B);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单向阀(60)、换向阀(40)、充液阀(25)接油箱;充液阀(25)连接具有常开或常闭模式控制阀(30);油箱与油缸下腔之间连接有安全阀(110)。充液阀(25)为SFE型时液阻(130)堵死,充液阀(25)为PV型时液阻(140)堵死。本实施例是这样来运作的,动作顺序如下表所示权利要求1.新型伺服泵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与数控系统连接的动力源、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双向定量泵、油箱;控制阀组包括梭阀及调节系统压力的压力阀、卸荷阀,还包括单向阀、换向阀、背压阀、提动阀、安全阀及充液阀;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梭阀控制,正向出油口直接接油缸上腔,反向出油口经提动阀、背压阀接油缸下腔;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单向阀、换向阀、充液阀接油箱;充液阀连接控制阀;油箱与油缸下腔之间连接有安全阀。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充液阀连接常开或常闭模式的控制阀。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液压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伺服泵控折弯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与数控系统连接的动力源、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双向定量泵、油箱;控制阀组包括梭阀及调节系统压力的压力阀、卸荷阀,还包括单向阀、换向阀、背压阀、提动阀、安全阀及充液阀;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梭阀控制,正向出油口直接接油缸上腔,反向出油口经提动阀、背压阀接油缸下腔;双向定量泵的进出油口经单向阀、换向阀、充液阀接油箱;充液阀连接控制阀;油箱与油缸下腔之间连接有安全阀。具有高效节能,同步精度高的特点。文档编号B21D5/00GK202356469SQ20112049589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余继军, 张党龙, 柳倩希, 陈华 申请人:南京埃尔法电液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继军柳倩希陈华张党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埃尔法电液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