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的油路控制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062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9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路控制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折弯机,该油路控制机构包括一油箱和两组独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每组油压控制装置均包括伺服电机、斜盘式柱塞泵和油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斜盘式柱塞泵传动连接,油箱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与斜盘式柱塞泵的进油口相连接,斜盘式柱塞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出油管与油阀的进油口相连接,油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出油管与油箱的回油口相连接,油阀安装在油缸上,并与油缸相连通。该油路控制机构的斜盘式柱塞泵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控制斜盘角度调节供油量,节省了功率,可实现高精度高压控制,且该泵是往复式输送,耗油量小,可产生较高的液体压力,同时该油路控制机构能够解决下工作台两边偏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弯机的油路控制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折弯机
技术介绍
折弯机用于铁、不锈钢、铜、铝等各类金属钣材的折弯成形,以及用作为压力机来完成易模成形及压铆、校平、断差成形等。现有的折弯机一般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有下工作台和驱动下工作台上下移动的油缸,油缸与油路控制机构相连接,其中,该油路控制机构设有为油缸供油的油栗,然而,现有的油路控制机构存在以下缺点:(I)现有的折弯机油栗供油量不便于调节,要改变供油量只能通过旁路将一部分增压后的油放回油栗进口处,因此这样浪费功率。(2)现有的折弯机油栗的进口量间隙大,效率低,多用于低精度中低压控制。(3)现有的折弯机油栗一般是旋转输送,耗油量大,工作原理复杂。(4)在设备工作时,无法解决下工作台两边偏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调节供油量、节省功率、耗油量小、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压控制和解决下工作台两边偏载问题的折弯机的油路控制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折弯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弯机的油路控制机构,包括一油箱和两组独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每组油压控制装置均包括伺服电机、斜盘式柱塞栗和油阀,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栗传动连接,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栗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斜盘式柱塞栗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出油管与所述油阀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油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出油管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相连接,所述油阀安装在折弯机的油缸上,并与所述油缸相连通。作为优选的,在油路控制机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阀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溢流阀。作为优选的,在油路控制机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油缸与所述油箱之间设有回油管。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弯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下工作台和两个与下工作台传动连接的油缸,所述油缸与油路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油路控制机构包括一油箱和两组独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每组油压控制装置均包括伺服电机、斜盘式柱塞栗和油阀,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栗传动连接,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栗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斜盘式柱塞栗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出油管与所述油阀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油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出油管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相连接,所述油阀安装在油缸上,并与所述油缸相连通。作为优选的,在折弯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阀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溢流阀。作为优选的,在折弯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油缸与所述油箱之间设有回油管。作为优选的,在折弯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上工作台。作为优选的,在折弯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设有电控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油路控制机构采用了斜盘式柱塞栗,其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斜盘角度调节供油量,节省了功率,可实现高精度高压控制,并且该栗是往复式输送,耗油量小,可以产生较高的液体压力。2、本技术的油路控制机构能够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和特殊的油栗结构来解决下工作台两边偏载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折弯机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油路控制机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油阀与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溢流阀连接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弯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和图3,该折弯机包括机架I,机架I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下工作台2、上工作台6,其中,下工作台2与两个油缸3传动连接,并由油缸3驱动,该油缸3与装设在机架I内的油路控制机构相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而言,油路控制机构包括一油箱4和两组独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5,每组油压控制装置5均包括伺服电机51、斜盘式柱塞栗52和油阀53,伺服电机51的输出轴与斜盘式柱塞栗52传动连接,并可带动斜盘式柱塞栗52进行供油操作,油箱4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54与斜盘式柱塞栗52的进油口相连接,斜盘式柱塞栗52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出油管55与油阀53的进油口相连接,油阀53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出油管56与油箱4的回油口相连接,油阀53安装在折弯机的油缸3上,并与油缸3相连通。如图3所示,油缸3与油箱4之间设有回油管510。当油缸3卸油后,油缸3内剩下多余的油能够通过回油管510回流到油箱内。如图4所示,油阀5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57、电磁阀58和溢流阀59。其中,压力传感器57能够检测油阀53内油的压力。而油阀53内除了主要的进出油路外,电磁阀58处还有一条通路与溢流阀59相连,电磁阀58与溢流阀59配合使用,可使系统安全卸荷。较佳的,机架I上还设有电控箱7,该电控箱7能够控制两个油压控制装置5的油压大小和下工作台2及上工作台6的相关运作。油路控制机构运行时,油箱4内的油通过进油管54进入斜盘式柱塞栗52,在伺服电机51的传动下,斜盘式柱塞栗52通过控制斜盘角度调节供油量和增大油的压力,进而将油输送到油阀53内,再通过油阀53送入油缸3内,推动油缸3内的活塞工作,通过油缸3带动下工作台2向上移动,当油缸3卸油时,油缸3内的油通过与油阀53的出油口相连接的第二出油管56返回到油箱4内,以此循环。此外,两组油压控制装置5可单独控制油缸3驱动下工作台2的上下位置,当下工作台2出现偏载时,发生偏载的那一边会在对应的伺服电机51和斜盘式柱塞栗52的作用下增大油压,从而消减偏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油路控制机构采用了斜盘式柱塞栗,其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斜盘角度调节供油量,节省了功率,可实现高精度高压控制,并且该栗是往复式输送,耗油量小,可以产生较高的液体压力,同时该油路控制机构能够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和特殊的油栗结构来解决下工作台两边偏载问题。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折弯机的油路控制机构,包括一油箱(4)和两组独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5),其特征在于:每组油压控制装置(5)均包括伺服电机(51)、斜盘式柱塞栗(52)和油阀(53),所述伺服电机(51)的输出轴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栗(52)传动连接,所述油箱(4)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54)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栗(52)的进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机的油路控制机构,包括一油箱(4)和两组独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5),其特征在于:每组油压控制装置(5)均包括伺服电机(51)、斜盘式柱塞泵(52)和油阀(53),所述伺服电机(51)的输出轴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泵(52)传动连接,所述油箱(4)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54)与所述斜盘式柱塞泵(52)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斜盘式柱塞泵(52)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出油管(55)与所述油阀(53)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油阀(53)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出油管(56)与所述油箱(4)的回油口相连接,所述油阀(53)安装在折弯机的油缸(3)上,并与所述油缸(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谊科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