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收割机用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8541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油泵,第一油泵与转向油缸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油箱与割台油缸之间设有第二油泵,第二油泵与割台油缸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割台油缸相连;位于第二电磁阀与割台油缸之间设有与油箱连通且设有第三电磁阀的油路;第二电磁阀的另一工作油口与拨禾轮油缸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的一工作油口与拨禾轮油缸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单向阀与拨禾轮油缸之间设有与油箱连通并设有第五电磁阀的油路;第四电磁阀的另一工作油口与卸粮油缸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第六电磁阀。实现转向和割台联动,保护了液压元件和油泵,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使用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联合收割机
,尤其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用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联合收割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联合收割机不可缺少的液压系统,其性能、自动化程度、可靠性等直接影响到整机用户的收益及田间工作效率。目前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主要为手动多路阀机械操纵,其性能、可靠性、人机工程学方面水平较低。如图1所示的液压原理图为现阶段联合收割机普遍应用的液压控制系统。单泵串联系统,割台油缸1、转向油缸2共用复合手柄,拨禾轮油缸3、卸粮油缸4分别各用一个手柄;割台油缸1、拨禾轮油缸3下降时,通过液控单向阀5 (单向液压锁)反向流动,靠自重下降,此时油泵6流出的油液打开液控单向阀5后,全部油液均经过安全溢流阀7。采用上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存在下述机电缺陷:1、割台油缸1、拨禾轮油缸3下降时,油泵6流出的油液全部经过安全溢流阀7,能量损失使油温升高,油温升高加剧液压元件的磨损、老化;同时,油泵6和其他的液压元件承受最高压力,进而在该种工况工作,不仅降低了油泵6和其它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使用可靠性大大降低。2、不能实现割台油缸I与转向油缸2的联动,即:整机转弯与割台升降同时动作。3、多手柄操纵结构复杂,机械操纵、费力,人机结合性差(人机工程差),导致驾驶员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在实现割台油缸与转向油缸同时动作的基础上,达到提高油泵、液压元件寿命和使用可靠性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收割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油箱和两个转向油缸之间的第一油泵,两所述转向油缸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泵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两所述转向油缸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油路与所述油箱相连;所述油箱与单作用的割台油缸之间设有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与所述割台油缸之间的第三油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其中一工作油口与所述割台油缸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割台油缸之间的第三油路上设有与所述油箱连通的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五油路与单作用的拨禾轮油缸相连,所述第五油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其中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拨禾轮油缸之间的第五油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拨禾轮油缸之间通过第六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六油路上设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另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七油路与卸粮油缸相连,所述第七油路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六电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七油路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两工作油口分别通过第八油路与所述卸粮油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第六电磁阀均与电控单元相连。作为一种改进,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两所述第一油路上连接有与所述油箱连通的第一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回油油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四油路连通;两所述第一油路之间的所述第一回油油路上设有第一压力阀,所述第三油路与所述第四油路之间的所述第一回油油路上设有第二压力阀;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回油口通过第二回油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回油油路与所述第六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五油路与所述第二回油油路之间设有第三压力阀。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手动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三油路之间的所述第四油路上设有第一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五电磁阀与所述第二回油油路之间的所述第六油路上设有第二节流阀。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四油路之间的所述第三油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卸粮油缸的出油口与所述第六电磁阀之间的所述第八油路上设有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还与位于所述卸粮油缸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六电磁阀之间的所述第八油路相连通。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电磁阀为H型三位四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为电液控制单向阀;所述第四电磁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为电液控制单向阀;所述第六电磁阀为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转向油缸、割台油缸、拨禾轮油缸和卸粮油缸动作的手柄可融合至一个带有电控单元的操纵手柄上,实现单手柄操作,不仅能完成上述四项功能的操控,而且通过操纵手柄控制第一油泵实现转向的同时,通过电控单元控制第二油泵实现割台油缸带动割台的动作(即:实现转向和割台的联动),结构简单,便于操纵、且省力,大大提高了人机的结合性,解决了驾驶员易疲劳的问题;由于第四油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第六油路上设有第五电磁阀,从而第三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通电后,割台油缸和拨禾轮油缸内的活塞杆下降,第二油泵处于卸荷状态,与传统相比,不仅能消除溢流的能量损失,实现节能,而且减少了发热,避免了磨损和老化的问题,同时,第二油泵不再承受最高压力,从而达到了保护液压系统内的液压元件和第二油泵的目的,延长了液压元件和第二油泵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液压系统在使用中可靠性高。由于两第一油路之间的第一回油油路上设有第一压力阀,第三油路与第四油路之间的第一回油油路上设有第二压力阀;第五油路与第二回油油路之间设有第三压力阀,从而通过各个压力阀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调压,保障了整个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性,同时,能有效减少系统的能量损耗。由于第二油路上设有手动节流阀,从而通过控制手动节流阀,实现控制联合收割机转弯半径的大小;位于第三电磁阀与第三油路之间的第四油路上设有第一节流阀,位于第五电磁阀与第二回油油路之间的第六油路上设有第二节流阀,从而通过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节流,保证割台油缸和拨禾轮油缸卸载回油时平稳性,避免了冲击力的出现。由于位于第二电磁阀与第四油路之间的第三油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从而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第三电磁阀配合实现割台油缸保压,不仅满足了工作需要,而且实现了第二油泵卸荷,进一步保护了第二油泵;由于位于卸粮油缸的出油口与第六电磁阀之间的第八油路上设有液控单向阀,液控单向阀还与位于卸粮油缸的进油口和第六电磁阀之间的所述第八油路相连通,从而通过液控单向阀保证长时间保压,进而保证卸粮油缸在卸粮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中,1-割台油缸;2_转向油缸;3_拨禾轮油缸;4_卸粮油缸;5_液控单向阀;6-油泵;7_安全溢流阀;8_第一油路;9_第二油路;10_第三油路;11_第四油路;12_第五油路;13-第六油路;14-第七油路;15-第八油路;16-第一回油油路;17-第二回油油路;18-第一电磁阀;19_第二电磁阀;20_第三电磁阀;21_第四电磁阀;22_第五电磁阀;23-第六电磁阀;24_第一油泵;25_第二油泵;26_油箱;27_转向油缸;28_割台油缸;29-拨禾轮油缸;30_卸粮油缸;31_手动节流阀;32_第一节流阀;33_第二节流阀;34_第一单向阀;35-液控单向阀;36-第一压力阀;37-第二压力阀;38-第三压力阀;39-第二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收割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油箱和两个转向油缸之间的第一油泵,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转向油缸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泵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两所述转向油缸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油路与所述油箱相连;所述油箱与单作用的割台油缸之间设有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与所述割台油缸之间的第三油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其中一工作油口与所述割台油缸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割台油缸之间的第三油路上设有与所述油箱连通的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五油路与单作用的拨禾轮油缸相连,所述第五油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其中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拨禾轮油缸之间的第五油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拨禾轮油缸之间通过第六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六油路上设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另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七油路与卸粮油缸相连,所述第七油路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六电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七油路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两工作油口分别通过第八油路与所述卸粮油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第六电磁阀均与电控单元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林张义顺郭文博武小伟祖威李彦亭
申请(专利权)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