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7574 阅读:4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和吹气管,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吹气管连接有压缩空气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真空吸滤成型的上下模具中,各增加一个反向吹气装置,将反向吹入的压缩空气经过模具表面上的小孔、金属或聚酯网均匀地施加给湿坯,可以有效解决脱模过程中的困难,保证湿坯的完整性。本专利适用于所有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的脱模工艺,尤其适用于无机陶瓷纤维制品的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的脱模工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湿法真空吸虑制品目前可以生产制作很多的工业产品,尤其是纸制品或者类似纸制品。本专利涉及的陶瓷纤维板、陶瓷纤维毡、陶瓷纤维纸及陶瓷纤维密封衬垫都是采用真空吸虑成型进行生产制造。这些产品的质量除和制造产品本身使用的原材料有关外,与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法也有很大关系。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反馈较多的是产品的耐温等级、高温线收缩、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产品外形的完整性等,除耐温等级、高温线收缩和产品本身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有关外,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产品外形的完整性和制造工艺有很大关系,通过不断试验和分析,上述缺陷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中的脱模工艺有很大的关系。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重要的两个步骤是真空吸滤脱水和湿坯脱模。湿法真空吸滤脱水一般是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做容器,腔体的上表面为具有很多小孔的钢板或者是覆盖有金属或聚酯网的冲孔板,下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和汽水分离器及真空泵相连接。当浆液注入腔体上表面后,通过真空泵制造负压,将湿坯中的水分吸虑除去。在真空吸虑的同时,为保证吸附的真空压力及后续脱模的易操作性,成型机的上模压在湿坯上表面,当真空吸虑完成后,下模的负压关闭,上模的负压开启,湿坯被吸附到上模表面,而后经过机械的上下或左右移动,将湿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而脱掉上模,将湿坯进行后续的工艺操作。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粘结剂的存在,粘结剂很容易使湿坯粘附在上下模具上,造成湿坯不易脱模,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比如夏季作业或烘房开启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为使湿坯脱离模具,通常会施加一定的外力来强制脱模,但外力施加的方式通常是接触湿坯的一点或者一部分,很难实现全尺寸的均匀外力施加,这就容易造成湿坯产生撕裂或撕断的现象,造成后续成品的抗拉、抗压强度的降低及产品外形的完整性。目前市场上也有使用某种油性试剂,通过喷涂在模具表面,可以降低湿坯粘结模具的现象,但油性试剂会渗透到产品上,对后续产品在使用及高温处理过程中造成不良,如产品烧失量增大,气味挥发严重等。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在真空吸滤成型的上下模具中,各增加一个反向吹气装置,将反向吹入的压缩空气经过模具表面上的小孔、金属或聚酯网均匀地施加给湿坯,可以有效解决脱模过程中的困难,保证湿坯的完整性。本专利适用于所有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的脱模工艺,尤其适用于无机陶瓷纤维制品的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的脱模工艺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和吹气管,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吹气管连接有压缩空气泵。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和吹气管贯穿于上模和下模,吸气管的直径为50-80毫米,吹气管的直径为20-50毫米。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孔的孔径为8-10毫米,冲孔的孔间距为10-15晕米。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金属网或聚酯网,所述金属网或聚酯网的目数为20-100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保证脱模工艺的完成,又可以保证湿坯的完整性,有效解决上述粘模造成的不良后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3和下模5,所述上模3的下表面和下模5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8,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2或6)和吹气管(1、7),吸气管(2、6)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吹气管(1、7)连接有压缩空气泵。所述吸气管(2、6)和吹气管(1、7)贯穿于上模3和下模5,吸气管(2、6)的直径为50-80毫米,吹气管(1、7)的直径为20-50毫米。所述冲孔8的孔径为8-10毫米,冲孔8的孔间距为10-15毫米。所述上模3的下表面和下模5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金属网或聚酯网,所述金属网或聚酯网的目数为20-100目。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I)将混合均匀的浆液注入到下模,打开吸气管,将浆液中的水分采用真空吸虑的方式经过冲孔而除去;2)吸虑完成后,关闭吸气管,打开吹气管,湿坯很容易与下模分离;3)打开上模的吸气管,启动上模行程开关,湿坯和上模开始升高,升高到一定位置,关闭行程开关,关闭吸气管;4)将整平托架移动至上模下方,开启吹气管,湿坯和上模分离,落入整平托架上,脱丰旲完成。本技术仅通过简单的机械改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湿坯粘模及脱模现象。主要方法是在上或下成型模具的腔体内增加一压缩空气反吹装置,即在湿坯粘附在上或下模具表面时,通过将反向吹入的压缩空气经过模具表面上的小孔、金属或聚酯网均与施加给湿坯,可以很好的完成脱模过程。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试过来的的压力虽然很大,但由于要通过模具表面上的小孔、金属或聚酯网均与施加给湿坯,其施压面积被几十倍或者上百倍的扩大,进而其施加到湿坯表面上的力也将大大减少,不会造成将湿坯吹散或吹裂的现象,且也正是由于通过其表面上的小孔、金属或聚酯网均与施加给湿坯,使得施加的力很均匀,正是在施加均匀和力大小合适的情况下,即保证脱模工艺的完成又可以保证湿坯的完整性,有效解决上述粘I旲造成的不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和吹气管,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吹气管连接有压缩空气泵。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和吹气管贯穿于上模和下模,吸气管的直径为50-80毫米,吹气管的直径为20-50晕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的孔径为8-10毫米,冲孔的孔间距为10-1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金属网或聚酯网,所述金属网或聚酯网的目数为20-100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和吹气管,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索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