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719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将涤丝或涤网络丝和棉纱同时在浆纱机上进行生产,通过对浆料配方的控制、浆液含固率的控制、浆纱伸长率的控制以及烘筒温度的控制,来达到所有经纱一次性形成织轴。这样的织轴在织机上织造时,断头少,效率高,比传统的方法效率提高15%左右,同时生产出的布面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在经纱为两种以上涤长丝、涤网络丝和棉纱交织物的生产中,传统生产方法为浆涤长丝、涤网络丝在浆丝机上生产成浆轴,棉纱在短纤浆纱机上生产成浆轴,再将两种浆轴和并成织轴。这种生产方法既增加了生产工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在并轴时每个织轴要浪费2(T30米,在织造时绞头、断头较多、织造效率低,同时生产的布面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复杂、织造时绞头、断头较多、织造效率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选择纱线一整经一浆纱一穿综或接经一织造一整理,所述选择纱线选择涤丝或涤网络丝和棉纱为原料,所述整经中涤丝或涤网络丝的整经长度比棉纱长度少1% ;所述浆纱中涤丝或涤网络丝的伸长率控制在0. 1%-0. 2%,棉纱控制在1-1. 2,所述棉纱采用棉纱专用浆料,涤丝或涤网络丝采用涤纱专用浆料,棉纱专用浆料含固率控制在10%-13%,涤纱专用浆料的含固率控制在12. 5%-13. 5%,棉纱烘筒预烘温度控制在13(Tl38°C,合烘温度控制在125 130°C,涤丝或涤网络丝烘筒预烘温度控制在125 135°C,合烘温度控制在120 128°C。所述棉纱专用浆料包括纯棉纱专用浆料及竹节棉纱专用浆料,纯棉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12. 5-37. 5份、多元变性淀粉0-25份、磷酸酯淀粉50-75份、丙烯酸6-12份、浆纱油剂2-3份,竹节棉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12. 5-37. 5份、多元变性淀粉0-25份、磷酸酯淀粉50-75份、液体丙烯酸6-12份、浆纱油剂2_3份、柔软平滑剂1-1. 5 份。所述多元变性淀粉为K-2000多元变性淀粉,所述丙烯酸为LB6801丙烯酸,所述浆纱油剂为SLM0-96浆纱油剂,所述柔软平滑剂为CF-100柔软平滑剂。所述涤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 37. 5-50份、多元变性淀粉25-37. 5份、丙烯酸12-15份、磷酸酯淀粉37. 5-50份、浆纱油剂l_2kg、抗静电剂1-1. 5kg。所述多元变性淀粉为K-2000多元变性淀粉,所述丙烯酸为LB6801丙烯酸,所述浆纱油剂为SLM0-96浆纱油剂,所述柔软平滑剂为CF-100柔软平滑剂,所述抗静电剂为963抗静电剂。浆纱中还可以将棉纱和涤纱放在同一浆槽内,采用另一专用浆料,该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37. 5份、多元变性淀粉37. 5份、丙烯酸12份、磷酸酯淀粉50份、浆纱油剂2份,抗静电剂1-1. 5份。所述多元变性淀粉为K-2000多元变性淀粉,所述丙烯酸为LB6801丙烯酸,浆纱油剂为SLMO-96浆纱油剂,所述抗静电剂为963抗静电剂。通过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将涤丝或涤网络丝和棉纱同时在浆纱机上进行生产,通过对浆料配方的控制、浆液含固率的控制、浆纱伸长率的控制以及烘筒温度的控制,来达到所有经纱一次性形成织轴。这样的织轴在织机上织造时,断头少,效率高,比传统的方法效率提高15%左右,同时生产出的布面质量好。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选择纱线一整经一浆纱一穿综或接经一织造一整理,所述选择纱线选择涤丝或涤网络丝和棉纱为原料,所述整经中涤丝或涤网络丝的整经长度比棉纱长度少1% ;所述浆纱中涤丝或涤网络丝的伸长率控制在0. 1%-0. 2%,棉纱控制在1-1. 2,所述棉纱采用棉纱专用浆料,涤丝或涤网络丝采用涤纱专用浆料,棉纱专用浆料含固率控制在10%-13%,涤纱专用浆料的含固率控制在12. 5%-13. 5%,棉纱烘筒预烘温度控制在13(Tl38°C,合烘温度控制在125 130°C,涤丝或涤网络丝烘筒预烘温度控制在125 135°C,合烘温度控制在120 128°C。所述棉纱专用浆料包括纯棉纱专用浆料及竹节棉纱专用浆料,纯棉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12. 5-37. 5份、K-2000 (多元变性淀粉)0-25份、磷酸酯淀粉50-75份、LB6801 (液体丙烯酸)6-12份、SLM0-96 (浆纱油剂)2-3份,竹节棉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12. 5-37. 5份、K-2000 (多元变性淀粉)0-25份、磷酸酯淀粉50-75份、LB6801 (液体丙烯酸)6-12份、SLM0-96 (浆纱油剂)2-3份、CF-100 (柔软平滑剂)1-1. 5份。所述涤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 37. 5-50份、K-5200 (多元变性淀粉)25-37. 5份、LB-6801丙烯酸12-15份、磷酸酯淀粉37. 5-50份、SLM0-96 (浆纱油剂)l_2kg、963(抗静电剂)1-1. 5kg。上述PVA是永立(福建)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磷酸酯淀粉为河南沁阳市新兴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K-2000多元变性淀粉、LB6801丙烯酸、SLM0-96浆纱油剂、CF-100柔软平滑剂、K-5200 (多元变性淀粉)、963(抗静电剂)均为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的产品。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只是在浆纱中还可以将棉纱和涤纱放在同一浆槽内,采用另一专用浆料,该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37. 5份、K-5200 (多元变性淀粉)37. 5份、LB-6801 12份、磷酸酯淀粉50份、SLM0-96 (浆纱油剂)2份,963 (抗静电剂)1-1. 5份。上述仅为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选择纱线一整经一浆纱一穿综或接经一织造一整理,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纱线选择涤丝或涤网络丝和棉纱为原料,所述整经中涤丝或涤网络丝的整经长度比棉纱长度少1% ;所述浆纱中涤丝或涤网络丝的伸长率控制在0.1%-0. 2%,棉纱控制在1-1. 2,所述棉纱采用棉纱专用浆料,涤丝或涤网络丝采用涤纱专用浆料,棉纱专用浆料含固率控制在10%-13%,涤纱专用浆料的含固率控制在12. 5%-13. 5%,棉纱烘筒预烘温度控制在13(Tl38°C,合烘温度控制在125 130°C,涤丝或涤网络丝烘筒预烘温度控制在125 135°C,合烘温度控制在12(Tl28°C。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纱专用浆料包括纯棉纱专用浆料及竹节棉纱专用浆料,纯棉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12. 5-37. 5份、多元变性淀粉0-25份、磷酸酯淀粉50-75份、丙烯酸6_12份、浆纱油剂2-3份,竹节棉纱专用浆料按照质量组分比包括PVAl2. 5-37. 5份、多元变性淀粉0_25份、磷酸酯淀粉50-75份、液体丙烯酸6-12份、浆纱油剂2-3份、柔软平滑剂1_1. 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变性淀粉为K-2000多元变性淀粉,所述丙烯酸为LB6801丙烯酸,所述浆纱油剂为SLMO-96浆纱油齐U,所述柔软平滑剂为C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敏邱志强蔡金旭
申请(专利权)人:宏太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