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祥龙专利>正文

双向离心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902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在一圆柱形筒体的下端设置一挡水板,筒体顶端与一筒帽密封法兰连接,一蒸汽通管由筒帽中伸入筒体内,并与筒体顶端密封固定,筒体顶端与一分离筒固定连接,分离筒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外螺旋板,蒸汽通管伸入分离筒内部分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旋板,分离筒的底端安装有集水管。本装置具有内外、上下多重离心分离的特点,可以使汽液混合物得到充分的分离,分离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双向螺道的新颖设计使该分离器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操作安全简单。(*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液分离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汽双向离心分离器
技术介绍
利用汽液混合物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汽、液不同的重力来分离汽液的分离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工、机电领域。常用的一种汽液离心分离器为一圆筒状,汽液混合物从圆筒的切点进入,在筒内旋转,液体由于离心作用向下滴落,汽体从筒顶流出。还有一种离心分离器,通过机械做功产生离心力使汽液分离。上述分离技术存在分离不够彻底,分离后的温度不够理想,达不到预定要求。中国专利98212821.5公开了一种旋流过滤汽液分离器,汽液混合物在筒体上切向流入,筒内正对汽液流入方向安装有一旋流筒,在旋流桶内安装一螺道旋流器,这样,汽液混合物在旋流桶外进行了一次汽液分离后进入螺道旋流器再次进行汽液分离,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但是,该旋流过滤汽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该分离器采用双向螺道,使汽液混合物通过双螺道,两次离心分离,从而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双螺道的设计也使该分离器结构紧凑,热效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在一圆柱形筒体的下端设置一挡水板,筒体顶端与一筒帽密封法兰连接,一蒸汽通管由筒帽中伸入筒体内,并与筒体顶端密封固定,筒体顶端与一分离筒固定连接,分离筒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外螺旋板,蒸汽通管伸入分离筒内部分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旋板,分离筒的底端安装有集水管。分离筒的底部安装有集水器并与集水管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内外双向螺旋通道,具有内外、上下多重离心分离的特点,可以使汽液混合物得到充分的分离,分离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双向螺道的新颖设计使该分离器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操作安全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向离心分离器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在一圆柱形简体10的下端设置一挡水板9,挡水板9为上下两层,形状如图所示为凹面形,凹面正对汽液混合物入口,这样,汽液混合物进入时,首先遇到下层挡水板,大的液滴粘附到下层挡水板的凹面上然后滴落,蒸汽则从挡水板9的两侧进入,再遇到上层挡水板,再次粘附大的液滴,然后进入到筒体10的内部。挡水板9的作用就是起到挡水除沫的作用。筒体顶端12与一筒帽11密封法兰连接,筒体10为一端开口向下的圆筒,筒体顶端12向边缘延伸出连接法兰,一蒸汽通管2由筒帽11中伸入筒体10内,并与筒体顶端12密封固定,筒体顶端12与一分离筒4固定连接,分离筒4为一一端开口的圆筒,其开口端固定在筒体顶端12上,分离筒4的外管壁固定安装有外螺旋板5,蒸汽通管2伸入分离筒4内部分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旋板3,分离筒4与内螺旋板3的外圆有一微小间隙,筒体10的内壁设有一夹套6,夹套6与外螺旋板5的外圆之间也有一微小间隙,这样,可以保证汽液混合物在通过内螺旋板3、外螺旋板5时能够被充分分离,提高分离效果。本技术中,内螺旋板3与蒸汽通管2的连接,外螺旋板5与分离筒4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纹螺接的方式固定。筒体顶端12与内螺旋板3及外螺旋板5正对处贯通。分离筒4的底端安装有集水器7及集水管8,这样,从内螺旋板3、外螺旋板5处分离出来的液滴滴落在集水器7内,从集水管8流出。整个装置的汽液混合物的流向如下汽液混合物从入口处即筒体10的下端进入,首先通过挡水板9,除去大的液滴及水沫,然后通过外螺旋板5,夹套6及分离筒4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汽液混合物通过外螺旋板5时在这环形空间内被强制旋转,产生离心作用,分离出汽、液体,液滴粘附到外螺旋板5上向下流出,汽体继续向上运动,汽液混合物通过外螺旋板5后,进入筒帽11,然后反向进入内螺旋板3,分离筒4与蒸汽通管2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汽液混合物通过内螺旋板3时在这环形空间内再次被强制旋转,产生离心作用,分离出汽、液,液滴粘附到内螺旋板3上向下流出,汽体继续向下运动,到达分离筒4底部,反向从蒸汽通管2中流出,这样在纯蒸汽出口1处就得到了高饱和、高质量的纯蒸汽。整个分离过程都是在筒体10内完成,因而热量损失小。本技术采用双向螺旋设计,提高了分离效果,克服了传统工艺中蒸汽分离不彻底的弊端,经实际操作实验,比一般的蒸汽发生器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产出的蒸汽高饱和、高质量,且关机后能够彻底放尽余水,符合GMP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在一圆柱形筒体(10)的下端设置一挡水板(9),筒体顶端(12)与一筒帽(11)密封法兰连接,一蒸汽通管(2)由筒帽(11)中伸入筒体(10)内,并与筒体顶端(12)密封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顶端(12)与一分离筒(4)固定连接,分离筒(4)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外螺旋板(5),蒸汽通管(2)伸入分离筒(4)内部分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旋板(3),分离筒(4)的底端安装有集水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4)的底部安装有集水器(7)并与集水管(8)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在一圆柱形筒体的下端设置一挡水板,筒体顶端与一筒帽密封法兰连接,一蒸汽通管由筒帽中伸入筒体内,并与筒体顶端密封固定,筒体顶端与一分离筒固定连接,分离筒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外螺旋板,蒸汽通管伸入分离筒内部分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旋板,分离筒的底端安装有集水管。本装置具有内外、上下多重离心分离的特点,可以使汽液混合物得到充分的分离,分离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双向螺道的新颖设计使该分离器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操作安全简单。文档编号B01D45/12GK2894852SQ200620039558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曹祥龙 申请人:曹祥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离心分离器,在一圆柱形筒体(10)的下端设置一挡水板(9),筒体顶端(12)与一筒帽(11)密封法兰连接,一蒸汽通管(2)由筒帽(11)中伸入筒体(10)内,并与筒体顶端(12)密封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顶端(12)与一分离筒(4)固定连接,分离筒(4)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外螺旋板(5),蒸汽通管(2)伸入分离筒(4)内部分的外管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旋板(3),分离筒(4)的底端安装有集水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曹祥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