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碳**镧矿选择性捕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41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浮选氟碳铈镧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它是以水杨酸甲酯在强碱性介质中与羟胺反应,经肟化、酸化、皂化过程而制得的一种高效稀土矿物捕收剂。比目前的脂肪类捕收剂,烷磺盐,磷酸类捕收剂和H↓[205]等羟肟酸类捕收剂,具有水溶性好,生产技术指标稳定,选择性好,浮选稀土的品位和回收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浮选氟碳铈镧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属于物料浮选领域。目前,浮选分离氟碳铈镧稀土矿的捕收剂大致有三类一、脂肪酸类捕收剂。如日本向井兹教授用油酸钠同300号药、牛脂二胺酸类在酸性介质和50-90℃条件下浮选稀土;美国钼公司用木素碳酸铵、水玻璃和N-80油酸在90-100℃条件下生产氟碳铈镧矿精矿。二、烷磺盐、磷酸类捕收剂。此类尚未用于生产。三、羟肟酸类捕收剂。如苏联60年代开始用NM-50(C7-9羟肟酸)浮选稀土;80年代我国先后研制了环烷羟肟酸802、H205(2羟基-3萘羟肟酸),苯羟肟酸等作为浮选稀土矿的有效捕收剂。这三类捕收剂中,油酸类分选效果差,烷磺盐,磷酸类捕收剂未用于生产;羟肟酸类选择性好,技术指标高,但还存在价格偏高,更重要的是水溶性差,易堵塞管道致使生产技术指标不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选择性好易溶于水、技术指标高,便于操作与管理的浮选氟碳铈镧矿选择性捕收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捕收剂是水杨羟肟酸铵,其化学结构为 这种捕收剂是以水杨酸甲酯在强碱性介质中与羟肟反应,经肟化、酸化、皂化而制得。其反应如下 肟化反应酸化反应皂化反应反应温度:℃25-3540-5030-40反应时间:小时8-104-64-5反应PH值12-132-38-9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方法如下将稀土、矿石磨细,调浆,加入PH调整剂,加入抑制剂,然后加入本专利技术的捕收剂,经浮选、分离,得稀土精矿(氟碳铈镧),剩尾矿(Fe,Si,S,Ca,Ba,Al等)。其中本专利技术捕收剂加入与硅酸钠,铝盐的配比为1.3∶1.5∶0.5。浮选温度35-45℃PH值7.5-8.5浮选时间16-20分钟比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制造工艺简单,无毒,无味,三废少。2.水溶性好,选择性好,选矿时不需在强碱性和高温(90-100℃)或酸性条件下应用,有利于操作和管理。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捕收剂,浮选稀土的品位和回收率明显提高(见附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按下述配比配制投料烧碱112千克羟胺15千克水杨酸甲脂25千克盐酸38千克氨水20千克首先,将水杨酸甲酯,烧碱和羟胺在30℃下,进行肟化反应8小时,反应压力为常压;然后再加入盐酸在45℃下酸化反应4小时,压力为常压;再加入氨水进行皂化,温度35℃约4小时后制得水杨羟肟酸铵,即本专利技术的捕收剂。使用时,将本捕收剂与硅酸钠,铝盐以1.3∶1.5∶0.5的比例配制成2-5%的水溶液,依次加入磨好的矿浆中,在35℃下PH为7.5-8.5,以机械搅拌式浮选16-20分钟,经一次粗选,2-4次精选获得优质氟碳铈镧精矿。权利要求1.一种浮选氟碳铈镧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它是以水杨酸甲酯经肟化、酸化、皂化而制得,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浮选氟碳铈镧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它是以水杨酸甲酯在强碱性介质中与羟胺反应,经肟化、酸化、皂化过程而制得的一种高效稀土矿物摘收剂。比目前的脂肪类捕收剂,烷磺盐,磷酸类捕收剂和H文档编号B03D1/018GK1090226SQ9311233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30日专利技术者曾兴兰, 李芳积 申请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选氟碳铈镧矿的选择性捕收剂,它是以水杨酸甲酯经肟化、酸化、皂化而制得,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兴兰李芳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