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6007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会有润滑油进入换热器的风险等技术问题。本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包括具有回汽管的分离器和蒸发器,分离器位于蒸发器的上方,蒸发器内设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一端通过一降液管与分离器相连通,所述的热交换管另一端与一升汽管相连通,升汽管另一端为出汽端,该出汽端与分离器相连通;分离器还与一当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液面低于设定值一时能自动对分离器进行补液或者当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液面高于设定值二时能自动停止对分离器进行补液的液位控制机构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润滑油进入蒸发器内的风险,利于润滑油的沉积和排放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特别是一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人工制冷开始发展以前,人们已经制动利用天然冰雪在简易的设备中保持低温条件。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制冷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利用冰雪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现代的制冷系统应运而生,制冷系统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在大、 中型制冷系统中一般采用间接冷却,这种方式制冷效果好,温度恒定,因此在化工、医药、食品行业广泛使用。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一般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目前,国内的大、中型制冷系统普遍以氨为制冷工质。在这些氨制冷系统中,润滑油是润滑、冷却、密封运动部件的介质,是制冷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目前氨制冷系统的润滑为矿物质油,虽然其性能优良,但它的最大缺点是不能与氨相溶,为此对润滑油的回收及控制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热虹吸蒸发装置专利号ZL200820153158. 2授权公告号CN201293501Y,包括气液分离器、干式蒸发器、落液管及进气管;其中,干式蒸发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下方,气液分离器包括一内腔室,在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出气管;落液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一端的位置,落液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进气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另一端的位置,进气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落液管的上端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室内。该装置在实现制冷的情况下对与氨液一起进入分离器内的润滑油只设置了储油包回收,但是由于润滑油在分离器底部, 氨液从进料口进来和从落液管出去都会搅动底部的润滑油,增加了润滑油进入换热器的风险,同时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也很低;出气管和回汽管的设置使得氨汽的在分离器内的分离很难达到高度分离,使得出气管出现积液,从而使积液也压缩机吸走,造成压缩机汽缸击液。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新型干式蒸发装置专利号ZL200620049074. 5授权公告号CN200卯4466Y,包括分离器、换热器、供液管、回气管,特点是分离器、换热器上下平行设置,分离器由支架固定在换热器上,供液管设置在分离器与换热器另一端之间并与其连通;换热器两端分别设有管箱,供液管、回气管一端分别插入其内。该装置对供液管进行了调整使其端口高于分离器底部,虽然减少了氨液进入换热器时对润滑油的搅动,但是氨液从进料口进入时对润滑油的扰动使得润滑油还是会有进入换热器的风险;另外冷媒进口的挡板结构单薄,在腐蚀和冲刷作用下容易造成挡板脱落;换热器采用光管和弓形折流板,传热效率较低,长期使用时容易积垢,进一步降低管外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具有能耗低,热交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包括具有回汽管的分离器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器位于蒸发器的上方,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若干热交换管,所述的热交换管一端通过一降液管与分离器相连通,所述的热交换管另一端与一升汽管相连通,所述的升汽管另一端为出汽端,该出汽端与分离器相连通,且位于分离器的上部处;所述的蒸发器内部具有空腔,在蒸发器上还设有与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分离器还与一当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液面低于设定值一时能自动对分离器进行补液或者当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液面高于设定值二时能自动停止对分离器进行补液的液位控制机构相连。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机与回汽管相连,冷凝器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本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冷却工质通过降液管从分离器中流入位于蒸发器内的热交换管,相对温度较高的冷却介质从进水管内进入蒸发器内部的空腔,冷却介质与冷却工质通过热交换管的管壁交换热量,经过冷却的相对稳定较低的冷却介质从出水管流出,进入冷凝器,冷凝器内的冷却介质与空气交换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内的冷却介质吸热后通过进水管重新进行冷却,形成循环,达到持续制冷的目的;冷却工质在吸收热量后会汽化产生气泡,气泡脱离冷却工质逸出通过升汽管进入分离器,升汽管内上升气流会夹带液滴变成汽液两相流,两相流在分离器内通过流体的流向和重力沉降的方法使气体和液滴分离,干度较高的冷却工质汽体从回汽管被压缩机吸走,通过压缩机使冷却工质汽体重新变回液体并通过液位控制机构进行循环利用;沉降分离出来的液滴与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汇合并通过降液管回到蒸发器内的热交换管中,当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液面低于设定值一时液位控制机构会进行补液直到冷却工质液面高于设定值二。在上述的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中,所述的液位控制机构包括电磁阀和与电磁阀相连的液位控制器一,所述的电磁阀一端与分离器相连通,电磁阀另一端与外界提供冷却工质的源头相连通,所述的液位控制器一固定在分离器上,所述液位控制器一的低位探头和高位探头均设置在分离器内,且高位探头位于低位探头的上方。冷却工质由压缩机将汽化的冷却工质重新液化,当位于分离器内的冷却工质的液面高度位于低位探头和高位探头之间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冷却工质的液面高度低于低位探头时,低位探头会发出信号,通过液位控制器一使得电磁阀开启,使得外界的冷却工质进入分离器内,此时冷却工质的液面不断升高,当冷却工质的液面与高位探头接触时,高位探头会发出信号,通过液位控制器一使得电磁阀关闭。在上述的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中,所述的回汽管的进汽口和升汽管出汽端的端口朝向相背设置。回汽管的进汽口朝向分离器的一端,升汽管出汽端的端口朝向分离器的另一端,从升汽管内出来的汽液两相流先朝分离器的另一端流动,在掉头流向分离器的一端,然后再掉头从回汽管的进汽口被压缩机吸走,在这过程中通过重力的沉降和两相流改变流体流向的方法分离汽体和液滴,这样使得被压缩机吸走的汽体的干度相对较高。在上述的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中,所述电磁阀与分离器之间还设有一连接管, 所述的连接管固定在上述分离器的底部处,连接管一端与电磁阀相连通,另一端为连通端, 该连通端穿设进入到分离器内。外界的冷却工质通过连接管流入分离器内。在上述的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中,所述的降液管与分离器之间还设有防涡器, 所述防涡器的进口端穿进所述的分离器底部,防涡器的出口端与降液管相连通。防涡器能防止冷却工质通过降液管流入蒸发器时产生涡流扰动分离器底部沉积的润滑油。在上述的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装置中,所述连接管的连通端和防涡器的进口端与分离器底部之间的距离均大于50mm。由于压缩机在压缩冷却工质的时候会使冷却工质与润滑油混合,带有润滑油的冷却工质进入蒸发器会影响冷却工质和冷却介质的热交换;由于润滑油比冷却工质间的密度大,通过沉降在分离器的底部会形成润滑油带,为了减少润滑油进入蒸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贤熊从贵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