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638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能够防止蓄电元件从规定的设计位置偏离。在电化学装置(10)中,在集电膜(19)的上表面上形成朝向蓄电元件(13)的第一电极片(13a)的下表面隆起的三个凸部(19a)。该凸部(19a)的各自的前端部分陷入蓄电元件(13)的第一电极片(13a)的下表面,通过该陷入而固定密闭凹部(11a)内的蓄电元件(13)的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可充放电的蓄电元件封入在内部的电化学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便携式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及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使用电力双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装置作为电源。此种电化学装置能够相对于基板进行表面安装。以往电化学装置通常具备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凹部的绝缘性壳体;水密及气密地密闭该壳体的凹部的导电性盖;被封入在该密闭凹部内的可充放电的蓄电元件;在壳体的安装面上设置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用于将该正极端子与蓄电元件的正极侧电连接的正极配线;用于将该负极端子和蓄电元件的负极侧电连接的负极配线(参照日本特开 2009-27806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6-222221号公报)。如日本特开2006-222221号公报公开那样,例如,电化学装置构成为使蓄电元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中的一方面向凹部的底面,另一方面向盖的内表面。在如此构成的电化学装置中,通常,在凹部的底面设置集电膜。并且,在该集电膜的上表面隔着导电性粘结层而电连接有蓄电元件的例如正极片,蓄电元件的负极片隔着另一导电性粘结层而与盖的下表面电连接可以将正极片和负极片相互替换。在配置蓄电元件时,将例如正极片按压到在集电膜的上表面涂敷的未硬化的导电性粘结剂上,在该状态下使该导电性粘结剂硬化,且将蓄电元件的负极片按压到在盖的下表面涂敷的未硬化的导电性粘结剂上,在该状态下使该导电性粘结剂硬化。然而,由于未硬化的导电性粘结剂具有流动性,因此在将蓄电元件按压到在集电膜上表面或盖下表面涂敷的导电性粘结剂上时,有时会发生该蓄电元件沿着与集电膜的上表面或盖的下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错动的情况。而且,当电化学装置会受到冲击时,该冲击所产生的错动应力作用于导电性粘结层与集电膜的界面、或导电性粘结层与盖的界面,蓄电元件可能会从集电膜或盖错动。当产生这样的位置错动时,蓄电元件与正极端子及/或负极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增加,从而可能会发生充放电特性的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蓄电元件从规定的位置错动的情况的电化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是能够充放电的蓄电元件,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凹部的绝缘性壳体;水密及气密地将所述凹部密闭的导电性盖;在所述凹部的底面设置的集电膜;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内的能够充放电的蓄电元件,所述第一电极经由第一导电性粘结层而与所述集电膜的上表面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经由第二导电性粘结层而与所述盖的下表面电连接;在所述集电膜的上表面和所述盖的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形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蓄电元件隆起的凸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蓄电元件从规定的设计位置错动的电化学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的沿着Sll-Sll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壳体的放大俯视图。图4㈧及图4(B)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蓄电元件的配置方法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电化学装置11…壳体Ila…凹部12 …盖12a···凸部13…蓄电元件13a…第一电极片13al …凹部1 …第二电极片13bl …凹部19…集电膜19a...凸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主张基于2010年12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第2010484691 号的巴黎条约上的优先权。该优先权的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而成为本申请的一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彼此关联或类似的构成要素即使出现在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不同的附图中的情况下,也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参照符号来表示。本说明书的说明及附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并未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说明书或附图所记载的具体的例子。图1 图4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电化学装置10具备绝缘性壳体11、导电性盖12、蓄电元件13、正极端子14、负极端子15、正极配线16及负极配线 17。在壳体11上设有正极端子14、负极端子15、正极配线16及负极配线17、结合环18和集电膜19。壳体11由氧化铝等绝缘体材料构成,形成为具有规定的长度、宽度及高度的长方体形状。而且,在壳体11的上表面形成有俯视轮廓为矩形且具有规定的深度的凹部11a。 即,壳体11的下表面用作为安装面。而且,在壳体11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四条边分别形成有切口 lib。切口 lib形成为俯视轮廓成为大致1/4圆形状。正极端子14由金等导电体材料构成,形成为截面L字形。该正极端子14以与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面(图2的左端的面)的中央及壳体11的下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 负极端子15由金等导电体材料构成,形成为截面L字形。该负极端子15以与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面(图2的右端的面)的中央及壳体11的下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正极端子14和负极端子15具有大致相同宽度。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正极端子14及负极端子15对于壳体11的密接力,可以经由密接辅助层(未图示)将正极端子14及负极端子15密接于壳体11的端面及下表面。该密接辅助层例如可以从壳体11侧依次层叠钨膜和镍膜来构成。正极配线16由钨等导电体材料构成,以从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面的中央直至集电膜19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在该壳体11的内部。如图3所示,该正极配线16包括具有与正极端子14大致相同宽度的部分(未标注符号)、从该部分向内侧延伸的总计三根带状部16a以及从各带状部16a的端部朝向集电膜19延伸的总计三个柱状部16b。各柱状部 16b的位置在壳体11的凹部Ila的底面上不同,该各柱状部16b的大致半球形状的上端比该凹部Ila的底面向上方突出。而且,正极配线16的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正极端子14的侧面部分电连接。负极配线17由钨等导电体材料形成,以从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面的中央直至该壳体11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如图3所示,该负极配线17包括具有与负极端子 15大致相同宽度且位于壳体11内的部分(未标注符号)、从该部分向壳体11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带状部17a、从各带状部17a的外侧端部以与两个切口 lib平行的方式向上方延伸的一对带状部17b、以及与各带状部17b的上端连接的一对扇状部17c。扇状部17c 分别配置在壳体U的上表面。负极配线17的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从壳体11的端面露出,该露出部分与负极端子15的端部电连接。扇状部17c分别与后述的结合环18的下表面电连接。结合环18由科瓦铁镍钴合金(铁-镍-钴合金)等导电体材料构成,形成为比壳体11的俯视轮廓略小的俯视轮廓的矩形形状。而且,结合环18的内孔18a的俯视轮廓与壳体11的凹部Ila的俯视轮廓大体一致。结合环18经由金-铜合金等接合材料而与壳体 11的上表面结合。通过如此配置结合环18,而在壳体11内形成结合环18内部的内孔18a 与凹部Ila成为一体的凹部。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壳体11的上表面与结合环18的结合力,而在壳体11 的上表面形成结合辅助层(未图示),能够经由该结合辅助层而将结合环18与壳体11的上表面结合。该结合辅助层例如从壳体11上表面侧依次层叠钨膜和镍膜来构成。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对电解液的耐腐蚀性,而在结合环18的表面形成耐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井裕树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