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钩缓装置安装的快速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2242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钩缓装置安装的快速检测方法,其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两端的钩缓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枕梁,枕梁下方为心盘安装座,所述钩缓装置的检测方法为:第一步,在钩缓装置的钩舌端设一钩舌拉线器,两端钩舌拉线器的拉线杆之间用拉线绷直连接;第二步,以两心盘安装座为基准,进行拉线调平;第三步,以拉线为基准,测量出车钩头部A处距离拉线的尺寸以及B处距离拉线的距离,得出两者尺寸差。本发明专利技术检测方法是采用车体与转向架安装面为基准,采用拉线器对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加快了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的效率,减少后工序返工的情况,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车钩头部上翘下垂的尺寸是否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钩缓装置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车钩缓冲装置亦即钩缓装置是铁道车辆的重要部件,位于机车或车辆两端,用于实现机车或者车辆连接、传递牵引力或者压缩力以及缓和纵向冲击力,钩缓装置主要有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和钩尾等零件组成,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部件。为了保证铁道客车运行安全,在客车进入工厂进行厂修时,需对钩缓装置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进行控制,保证其在士5mm以内。铁道车辆在检修中,铁道车辆检修过程的最后工序是车体落在检修合格的转向架上,在车体落成后,对钩缓装置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进行测量。若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超过士5mm时,须采用更换配件等方式进行调整, 直至其上翘下垂尺寸符合要求。对钩缓装置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进行检测必须在车体落成后,且必须在钢轨为标准直线状态下进行,而安装钩缓装置的工序通常在铁道车辆检修过程的前部工序,转向架及钢轨的状态普遍都不合格,无法进行检查,这样导致钩缓装置不能在安装时就对安装误差进行调整,因此影响了下一工序检修工作的顺畅,产生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为钩缓装置安装后,能快速进行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的,解决现有检测过程工序不顺畅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两端的钩缓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枕梁,枕梁下方为心盘安装座,所述钩缓装置的检测方法为第一步,在钩缓装置的钩舌端设一钩舌拉线器,两端钩舌拉线器的拉线杆之间用拉线绷直连接;第二步,以两心盘安装座为基准,进行拉线调平;第三步,以拉线为基准,测量出车钩头部A处距离拉线的尺寸以及B处距离拉线的距离,得出两者尺寸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述拉线为直径0. 5mm的钢丝线。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钩舌拉线器包括拉线杆和固定板,所述拉线杆的上端弯曲成U型,所述固定板与拉线杆的上端固定。钩缓装置安装通常在车体钢结构检修完毕后,此时车体钢结构在架车状态,车体3下部悬空,方便进行拉线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检测方法是采用车体与转向架安装面为基准,采用拉线器对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不再需要合格转向架及标准直线状态的钢轨,将检测时间提前到钩缓装置安装时,使钩缓装置安装能一次成功,钢结构车间在采用此方法进行检测后,加快了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的效率, 减少后工序返工的情况,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车钩头部上翘下垂的尺寸是否达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钩缓装置与车体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钩缓装置中钩舌拉线器的结构示意图3是钩舌拉线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体、2-钩缓装置、3-钩舌拉线器、31-拉线杆、32-固定板 、4-枕梁、5-心盘安装座、6_拉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如图1-3所示,,包括车体1和设于车体两端的钩缓装置2,所述车体1上设有两个枕梁4,枕梁4下方为心盘安装座5,所述钩缓装置2的检测方法为第一步,在钩缓装置2的钩舌端设一钩舌拉线器3,两端钩舌拉线器3的拉线杆31之间用拉线6绷直连接;第二步,以两心盘安装座5为基准,进行拉线6调平;第三步,以拉线6为基准,测量出车钩头部A处距离拉线6的尺寸以及B处距离拉线6 的距离,得出两者尺寸差。其中上述拉线6为直径0.5mm的钢丝线;如图2、图3所示,所述钩舌拉线器3包括拉线杆31和固定板32,所述拉线杆31的上端弯曲成U型,所述固定板32与拉线杆31的上端固定。具体检验过程如下待车体钢结构检修完毕后,在车体的两端安装钩缓装置,此时车体钢结构在架车状态, 车体下部悬空,方便进行拉线作业。然后在钩缓装置的钩舌端设一钩舌拉线器,两端钩舌拉线器的拉线杆之间用0. 5mm的钢丝线绷直连接;以两心盘安装座为基准,进行钢丝线调平,测量两心盘安装座底部距离钢丝线的距离,得出Cl和C2,对比Cl和C2的值,若两者有误差则继续进行调整,直到两者数字相同即调平。然后,以钢丝线为基准,测量出车钩头部 A处距离拉线的尺寸以及B处距离拉线的距离,得出两者尺寸差,若两者的尺寸误差未超过士 5mm,则符合要求。实施例1采用上述方法调平钢丝线后,采用测量工具测得Cl和C2值均为100mm,在测量车钩头部A处距离拉线的尺寸得到上翘尺寸300mm,以及B处距离拉线的距离得到下垂尺寸 310mm,比较两者得出误差为10mm,超出允许的士5mm误差范围,说明其不符合要求,需要返工处理,直到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得出的误差属于允许的误差范围时才达到标准。本专利技术检测方法是采用车体与转向架安装面为基准,采用拉线器对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不再需要合格转向架及标准直线状态的钢轨,将检测时间提前到钩缓装置安装时,使钩缓装置安装能一次成功,钢结构车间在采用此方法进行检测后,加快了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的效率,减少后工序返工的情况,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车钩头部上翘下垂的尺寸是否达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两端的钩缓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枕梁,枕梁下方为心盘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缓装置的检测方法为第一步,在钩缓装置的钩舌端设一钩舌拉线器,两端钩舌拉线器的拉线杆之间用拉线绷直连接;第二步,以两心盘安装座为基准,进行拉线调平;第三步,以拉线为基准,测量出车钩头部A处距离拉线的尺寸以及B处距离拉线的距离,得出两者尺寸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拉线器包括拉线杆和固定板,所述拉线杆的上端弯曲成U型,所述固定板与拉线杆的上端固定。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为直径0. 5mm的钢丝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两端的钩缓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枕梁,枕梁下方为心盘安装座,所述钩缓装置的检测方法为第一步,在钩缓装置的钩舌端设一钩舌拉线器,两端钩舌拉线器的拉线杆之间用拉线绷直连接;第二步,以两心盘安装座为基准,进行拉线调平;第三步,以拉线为基准,测量出车钩头部A处距离拉线的尺寸以及B处距离拉线的距离,得出两者尺寸差。本专利技术检测方法是采用车体与转向架安装面为基准,采用拉线器对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加快了车钩头部上翘下垂尺寸检测的效率,减少后工序返工的情况,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车钩头部上翘下垂的尺寸是否达标。文档编号G01B5/00GK102538622SQ201210008670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专利技术者黄强 申请人: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