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与控制装置的模组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8889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0:26
一种马达与控制装置的模组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件,该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内筒体与一第一外罩体,该第一外罩体包覆该第一内筒体外侧;一第二壳件,该第二壳件装置于该第一壳件一端,且于两壳件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装置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结构上的整合,尤指ー种将马达装置与控制装置组装为一体以供使用的模组化结构,其中马达装置可选择性単独使用。
技术介绍
缝纫设备初步针对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可将缝纫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先分为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的エ业用和家用产品设备,且伴随着操作者对于缝制功能各种不同的需求、多样化缝制要求以及缝纫设备自身技术的提升的下,缝纫设备的种类也相应地随之增加。于市场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下,缝纫设备的产品结构从中低速转向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同时更导入电子、电机技木,使縫制设备开始广泛的应用,以现有的エ业用缝纫设备为例,如图1中所示,縫纫设备90是装置于一作业用的工作台91,縫纫设备90包含有一缝纫机92、ー驱动装置93与ー控制装置94,其中分别将缝纫机92装置于工作台91上方, 而于工作台91下方配置驱动装置93,并于驱动装置93的下方固定有控制装置94,以利用控制装置94导入电子电机技木,使エ业用缝制设备电子化,大幅降低操作技术门坎,且能以自动化机械来取代部分需操作者手动作业步骤,所以为因应各式缝制要求,使得各种不同功能的缝纫设备种类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一现世,以供操作者选择利用。于此上述前提下各家制造商所设计生产的缝纫机92为因应缝制要求而有需要不同输出动力的驱动装置93,且为应用于各式操作作业步骤而要搭配不同控制装置94,使现有的缝纫设备90通常必需配合缝纫机92功能选用适当的驱动装置93与控制装置94,因此现有的缝纫设备90如图1中所示,其工作台91下方的驱动装置93与控制装置94已占去工作台91下方大部分空间,再加上工作台91上方的缝纫机92所占空间,造成工作台91可供操作者使用空间被缝纫设备90大幅限制,特別是对于尚需操作者手动作业的步骤流程带来空间上的阻碍,也増加了不便利性,使原本自动化操作所能缩短作业时间、简化操作步骤流程以及其所帯来的操作便利性的功效打了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是针对现有缝纫设备所包括的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两者的配合结构进行改良,提供一种模组化的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的配合结构,以将ー驱动模组与控制模组两者一体组装提供给操作者使用,达到减缩现有缝纫设备对操作者使用空间的限制,提升整体作业流程的便利性,并同时保有原自动化操作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中的模组结构中的驱动、散热模组透过壳件組合而能模组化为一可供単独使用的的核心马达装置,且马达装置藉由其它壳件的組合而能模组化组合不同功能模组ー 起搭配使用,而于有特殊缝纫需求的情况下,其功能模组也能利用壳件单独分离出来搭配马达装置共同使用,使马达装置可藉壳件組合以因应不同缝纫需求而能模组化搭配各种功能模组一井使用,以扩大整体适用范围,并具有模组化搭配的灵活应用特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第一壳件,该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内筒体与一第一外罩体,该第一外罩体包覆该第一内筒体外侧;一第二壳件,该第二壳件装置于该第一壳件一端,且于两壳件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装置区。该第一装置区中装置有一驱动模組,该驱动模组包括有ー传动轴,该传动轴一端穿出该第一装置区并于其上装置有一皮带轮。该皮带轮两侧各设置有一皮带轮盖,用以将皮带轮夹于两皮带轮盖内部并组装为一体。该传动轴上设有一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一定子与ー转子。该第一内筒体设有ー第一散热孔组,该第二壳件设有一第二散热孔組。该第一内筒体与该第一外罩体之间夹设有一第一散热孔组,且该第二壳件对应该第一散热孔组的位置设有ー第二散热孔組。该第一散热孔组具有四第一散热孔,该第一散热孔分別位于该第一内筒体与该第一外罩体之间所夹的四角落处,该第二散热孔组各具有四第二散热孔,该第二散热孔分別位于该第二壳件封闭端的四角落处。于本专利技术的模组结构中,该第二壳件开放端可选择装置一第二端板或是ー第三壳件并于其间形成有一第二装置区,且于该第二装置区中装置有一散热模組。该散热模组包括有ー风扇、一贯穿该第二壳件的第二进气孔组以及ー自该第三壳件往该第二装置区延伸的第二鳍片组,该第二进气孔组包括多数贯穿该第二壳件以与外部相通的进气孔,且该第二鳍片组包括多数用以导热的鳍片。于该第二壳件嵌设有ー导流盖,以将该风扇夹设于该第二壳件与该导流盖之间。 该导流盖对应该风扇位置设有ー导流ロ,且该导流ロ开ロ范围小于该风扇。于本专利技术的模组结构中,该第三壳件开放端可选择装置一第三端板,并于两者间形成有一第三装置区,且于该第三装置区中装置有一第一控制模組,或是于其开放端装置一第四壳件,该第四壳件以其开放端装置于该第三壳件开放端,井分别于第三壳件的第三装置区中装置有一第一控制模组,于第四壳件的第四装置区中装置有一第二控制模組。该第三壳件上预设有一组装开ロ并于第三装置区中装置有一第一控制模组,该第 ー控制模组包括有一嵌设于该组装开ロ的控制面板、一嵌设于该控制面板内侧的面板机板以及ー装置于该第三壳件内侧的第一机板。该第一机板上装置有一电源插件,且该第三壳件对应该电源插件设有ー电源接 ロ,该电源插件藉由该电源接ロ穿出该第三壳件,以利一外部供电装置连接。该第一机板与该面板机板装置于该第三壳件的相邻内侧面上。该第四装置区中装置有一第二控制模组,该第二控制模组包括有该第四壳件往内延伸的一对支撑柱与装置于该支撑柱的一第二机板。于本专利技术的模组结构中,为符合特殊缝纫需求,可选择于该第四壳件开放端装置有一第四端板,以单独使用第四壳件于其第四装置区中所装置的第二控制模組。另可选择于该第四壳件开放端装置有与前述相同的第三壳件,并于第三壳件封闭端处装置一第三端盖,以利単独使用第三、四壳件于其第三、四装置区中所装置的第一、ニ 控制模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ー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エ业用缝纫设备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件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件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ニ壳件的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三、四壳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散热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散热模组的散热气流示意图(一);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散热模组的散热气流示意图(ニ);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实际使用示意图;图13为驱动、散热模组的模组使用示意图;图14为图13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示意图;图15为第一、ニ控制模组的模组使用示意图;图16为驱动、散热模组与第一控制模组的模组使用示意图;图17为第二控制模组的模组使用示意图;图18为第16、17图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示意图。为了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给出附图中各部件的名称以及序号,具体的模组结构100 ;第一装置区101 ;第二装置区102 ;第三装置区103 ;第四装置区104 ;第一壳件10 ; 第一内筒体11 ;第一轴孔111 ;第一外罩体12 ;第一散热孔组13 ;第一散热孔131、132、133、 134 ;第一螺孔耳141、142、143、144 ;第二壳件20 ;第二轴孔21 ;凸沿22 ;第二散热孔组23 ; 第二散热孔231、232、233、234 ;第二螺孔耳2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长
申请(专利权)人: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