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477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包括:一外壳体,该外壳体呈封闭状态,且该外壳体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及一毛细结构,而毛细结构形成于该外壳体的局部内侧壁上。采用这种结构的热管由于位于外壳体的内侧壁下方部分的毛细结构,所以其毛细力较强,可加快凝结后的工作流体回流至吸热端的速度,而位于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方部分的没有毛细结构,所以毛细力相对比较差,其热阻较低,使蒸发后的工作流体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凝结,进而提高该热管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涉及一种在外壳体的局部内侧壁上增加毛细结构的热管。
技术介绍
在早期,中央处理器的废热是通过风扇进行散热。之后,随着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废热愈来愈大,且电子装置愈来愈轻薄(例如笔记本电脑),便有厂商引进热管(heat pipe)以协助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上述的热管是设置在散热片与电子组件之间,电子组件所产生的废热会被热管的一侧(即吸热侧)内的液体所吸收,液体吸热蒸发后,蒸发的蒸气会因为压力差的原因而往热管的另一侧(即散热侧)移动,并于散热侧上凝结后,再回流至热管的吸热侧。然而,虽然传统的热管已有相当不错的散热功效,但由于电子产品的体积愈来愈轻薄已渐成趋势,故相对地对热管的散热效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如何让热管具有更高的散热效能,是值得所属
的技术人员去思量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热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包括呈封闭状态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及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局部内侧壁上的毛细结构。优选的,所述热管设置于发热源上,所述毛细结构的内侧壁部分贴近所述发热源。优选的,该毛细结构为烧结层。优选的,该烧结层是由金属粉末所烧结而成。优选的,该金属粉末为铜粉。 优选的,该毛细结构是多根金属丝或金属网。优选的,该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多个沟槽。优选的,该外壳体为圆管状或扁管状。优选的,该毛细结构形成在外壳体之内部的下方部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这种结构的热管具有位于外壳体的内侧壁下方部分的毛细结构,所以该部分的毛细力较强,可加快凝结后的工作流体回流至吸热端的速度,而位于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方部分的没有毛细结构,所以毛细力相对比较差,其热阻较低,使蒸发后的工作流体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凝结,进而提高该热管的散热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热管加热端平面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热管加热端平面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热管加热端平面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铜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例的热管的平面剖示图。此热管100是沿着其中一方向A做延伸,其两端分别为散热端160与吸热端150,且热管100的吸热端150是设置于一电子芯片B(发热源)上,而散热端160则是与其他散热装置(未绘示,例如散热片、风扇)相结合。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例的热管加热端平面剖示图。包括一外壳体 110与一烧结层120,该烧结层120形成于外壳体110的内侧壁上。其中,外壳体110是呈封闭的状态,也就是说外壳体110的内部是与外界环境相隔离的,且外壳体的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此工作流体是位于烧结层120的孔隙及沟槽130中。在本实例中,工作流体为水, 但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将其替换为酒精或其他种类的工作流体。结合图2与图1可看出,在技术热管于在内侧壁上有局部烧结层120,烧结层 120在内壁上只有部分,而且烧结层120是在技术热管内侧壁的下侧面上与电子芯片B 最贴近。当电子芯片B在运作时,其所放出的热量会透过外壳体110而被位于烧结层120 内部的工作流体所吸收。吸收热量后,工作流体蒸发进入流动空间140中,并因为压力差的缘故而从吸热端150往散热端160移动。蒸发后的工作流体于散热端160散热后,会凝结为液体而进入沟槽130中,而凝结后的工作流体会通过沟槽130的毛细力而回流至吸热端 150。在本实例中,位于下方部分的烧结层120会使热管的毛细力增强,以加快凝结后的工作流体回流至吸热端150的速度。而烧结层120的含水量比沟槽130的含水量要多, 从而增加了吸热端的蒸发量,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此外,热管的制造者也可根据需求来调整烧结层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增加热管的毛细力,增加散热效率。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例的热管加热端平面剖示图。在本实例中,热管包括一外壳体210与一烧结层220,其中外壳体21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沟槽230。且可以增加烧结层220的长度H和厚度h来增加毛细力,故可增加凝结液体的回流速度。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实例的热管加热端平面剖示图。热管包括一外壳体310与一烧结层320,其中外壳体31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沟槽330。且可以缩短烧结层320的长度G和厚度用来增加热管内部蒸汽导流空间,对于超薄型的热管可以增加其带热能力。在第一实例中,热管100的外壳体110是呈扁管状或圆管状,此类型的热管100适于应用在体型较轻薄的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中,但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将其改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在实施中,烧结层可以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优选导热效果好的铜粉。在上述实例中,毛细结构皆为烧结层,但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将其改为其他型态的毛细结构,例如金属网、多根金属丝均可以作为毛细结构,其中优选导热性能好的铜网、铜丝。请参照图5,图5示出了铜网的示意图,此铜网420是由多根铜丝420a相互重叠编织而成,毛细结构也可通过迭合多层的铜网420而成,进而使毛细结构整体的毛细力增大。本技术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要求。其专利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所属
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的变动或修改,均属于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呈封闭状态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及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局部内侧壁上的毛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设置于发热源上,所述毛细结构的内侧壁部分贴近所述发热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烧结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层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为铜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是金属网或金属丝。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多个沟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圆管状或扁管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局部单边式毛细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形成在所述外壳体之内部的下方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湘
申请(专利权)人:燿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