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OM板挤出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59264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4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OM板材挤出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成型前准备,包括:物料准备;设备调整;步骤2、塑化排气;步骤3、挤出成型;步骤4、切板;步骤5、堆板;步骤6、烘烤。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物料在塑化前无需进行单独的烘干处理,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设备投入与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2、提高了对塑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符合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企业发展模式;3、物料准备步骤与设备调整步骤可分别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速度与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挤出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OM板材挤出成型方法。技术背景现有的POM板挤出成型方法请参照图1所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混料将POM 料与色母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2、加料将混合好的物料倒入料斗内;3、干燥通过料斗上安装的大功率的烘干装置对物料进行烘干;4、模具升温将模具各区加热至设定温度并恒温半小时;5、料筒升温将料筒各区加热至设定温度并恒温半小时;6、启动主机、调节螺杆转速;7、塑化混合好的物料通过料斗进入料筒内并在料筒内塑化成熔体;8、挤出成型熔体进入模具型腔并从模具口挤出,然后用冷却水冷却成型;9、切板将冷却成型的制品通过牵引机牵引至锯板机进行切割;10、堆料将切割好的制品用吊车吊放于堆板架上; 11、烘烤将堆板架上的制品放入烤箱烘烤。上述POM板挤出成型方法,塑化前必须将物料通过料斗上安装的烘干装置烘干, 以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否则在挤出成型中产品会夹杂气泡,容易形成产品表面颜色昏暗,内部出现孔隙、汽泡痘疤等缺陷,使产品的外观与机械性能下降。在料斗烘干过程中,一般不进行其他步骤操作,即必须等烘干完成后,才能进行模具升温及后续步骤操作。因此这种 POM板挤出成型方法的生产速度慢,产能低,生产成本高;且在料斗上安装大功率的烘干装置,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耗电量大,烘干时间长,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能源的POM挤出成型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OM板挤出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成型前准备,包括物料准备将POM料与色母料按100 3. 2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设备调整将模具的分流压缩区按进料口至挤出口方向分为前区与后区,所述前区的长度为所述后区的长度的2倍,所述前区分为前左区与前右区,所述后区分为后左区与后右区,将所述前左区、后左区、前右区与后右区同时加热至以下各设定温度前左区 165°C 175°C,后左区160°C 170°C,前右区165°C 175°C,后右区160°C 170°C,然后恒温半小时;当所述前左区、前右区、后左区与后右区的温度上升至各设定温度的四分之三时,将料筒各区同时加热至以下各设定温度固体输送区170°C 175°C,熔融区175°C 180°C,熔体输送区180°C 185°C,然后恒温半小时;启动主机,开动螺杆,调节螺杆转速为 3 4转每分钟;步骤2、塑化排气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料斗,使物料通过料斗进入料筒内并在料筒内塑化成熔体,塑化产生的气体通过料筒上设计的排气孔排出;步骤3、挤出成型熔体进入模具型腔并从模具口挤出成型,调节螺杆转速为10 12转每分钟,调节模具型腔内压力使熔体紧贴模具定径内壁;步骤4、切板将冷却成型的制品通过牵引机牵引至锯板机进行切割;步骤5、堆板将切割好的制品放置于堆板架上;步骤6、烘烤将堆板架上的制品放入烤箱烘烤,烘烤过程分13个阶段依次进行, 各阶段的温度及时间设定如下第一阶段40°C,升温20min ;第二阶段70°C,升温20min ;第三阶段70°C,保温180min ;第四阶段100°C,升温20min ;第五阶段100°C,保温180min ;第六阶段135°C,升温20min ;第七阶段135°C,保温时间为制品厚度X2X60min ;第八阶段 100°C,降温20min ;第九阶段100°C,保温ISOmin ;第十阶段70°C,降温20min ;第i^一阶段 700C,保温180min ;第十二阶段40°C,保温20min ;第十三段40°C,保温180min。本专利技术的POM板挤出成型方法,物料在塑化前无需经过料斗的烘干处理,而是直接利用塑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包括外部设备传递的热量及物料剪切产生的摩擦热)来蒸发物料中的水分,塑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料筒上设计的排气孔排出,使产品中不会因夹杂气泡而影响到产品的外观与机械性能;由于物料无需经过料斗的烘干处理,因此物料准备步骤与设备调整步骤就无先后区别,而可以分别同时进行以提高生产速度;此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原料配比、各步骤中的操作时间及设备参数等设定,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POM板挤出成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物料在塑化前无需进行单独的烘干处理,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设备投入与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2、提高了对塑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符合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企业发展模式;3、物料准备步骤与设备调整步骤可分别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速度与产能,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所述前左区、前右区、后左区与后右区分别由对称分布在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加热管进行加热。为了避免物料在排气孔处随同气体排出,并确保排气顺利,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料筒的筒体顶端的中部并与抽风机的抽风管密封连接。为了进一步避免物料在排气孔处随同气体排出,并提高塑化效果与水分烘干程度,所述螺杆以排气孔靠近料筒的进料口的一端为分阶线,进料口至分阶线之间的螺杆部分为一阶螺杆,分阶线至出料口之间的螺杆部分为二阶螺杆,二阶螺杆的螺槽容积大于一阶螺杆的螺槽容积。为了提高螺杆的加热速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降低能源消耗,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上缠绕有耐热温度高于200°C的高温绝缘导线。为了使螺杆受热均勻,从而提高塑化效果与水分烘干程度,所述高温绝缘导线沿同一螺旋方向螺旋缠绕在螺杆的外表面上,螺距为10 15厘米。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POM板挤出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POM板挤出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侧视图。4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 3、分界线4、上模5、下模6、加热管7、冷却水管8、分流压缩区9、冷却成型区10、进料口 20、挤出口101、前区102、前左区103、前右区201、后区202、后左区203、后右区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照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POM板挤出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成型前准备,包括物料准备将POM料与色母料按100 3. 2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设备调整参照图3与图4所示,分界线1表示模具的分流压缩区与冷却成型区的分界线,位于分界线1左侧的是分流压缩区8,位于分界线1右侧的是冷却成型区9 ;将模具的分流压缩区8按进料口 10至挤出口 20方向分为前区101与后区201,分界线2表示前区101与后区201的分界线,所述前区101的长度为所述后区201的长度的2倍;所述前区101分为前左区102与前右区103,所述后区201分为后左区202与后右区203,分界线 3表示前左区102与前右区103,以及后左区202与后右区203的分界线,所述分界线3将模具等分为左右两边;所述前左区102、后左区202、前右区103与后右区203分别设置有多个加热管6,所述加热管6对称分布在模具的上模4与下模5上,将所述前左区102、后左区 202、前右区103与后右区203同时加热至以下各设定温度前左区165°C 175°C,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恩欣龙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