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机独立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5246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2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布机独立卷取装置,包括张力辊和卷布辊、驱动主动摩擦辊、从动摩擦辊,所述主动摩擦辊传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张力辊与所述机体之间设有张力检测单元,所述张力检测单元输出端连接电子卷取控制单元,所述动力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所述主动摩擦辊与所述从动摩擦辊之间设有传动装置;张力检测单元能够实时监测张力辊上织物的张力,并传输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中,电子卷取控制单元将监测数据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驱动动力装置,以达到自动卷取、精确调整和稳定织物张力的目的;传动装置能够保证主动摩擦辊与从动摩擦辊的同步或差动运行,避免了卷取织物的端面呈波浪型,提高了织物卷取的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织机上用于织物卷取的机外独立卷取直O
技术介绍
现代纺织业由于市场的需求,需要织造超长织物,随着织机转速的提高,成布速度快,为避免频繁的落布,这都需要大的卷布装置,因此出现机外独立卷取装置。现在市场上的独立卷取装置由于设计理念的问题,卷取装置卷取时易使布卷轴向窜动,纬密稀疏及表面光滑的织物容易出现弯纬、移纬,以及表面起毛等瑕疵,从而降低了织成织物的品级。对于大多数织物,通常是要求布卷与摩擦辊同步滚动而不应有相对滑动,并要求布面在张力的作用下的拉伸要稳定。为达到这一目的,大部分设备厂家仅从摩擦辊糙刺皮上着手解决, 而这种思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其独立卷装张力检测装置工作不稳定检测误差大,驱动系统配置不合理,导致织物的卷取张力波动大,达到设定张力的持续时间长,进一步将问题表现到摩擦辊上。现有大卷装使用杠杆机构加位移传感器做张力检测组件,因其灵敏性太低,加之以杠杆位移的方式来检测张力的变化,在张力增减变化中,由于杆件安装间隙、旋转或移动中的卡滞而使张力变化积累到足够大时,方能引起传感器检测量的变化,这会导致张力检测的滞后或过冲,从而影响了卷取张力的快速调整;普通电机加PLC变频控制器做驱动系统,在变速过程中只是将速度调整在设定值的大致范围内,调整速度精度太粗糙,使动力执行装置的动作误差大,上述两种误差的叠加,控制卷取的张力也就不会太精确,使一些对张力敏感的织物卷取时出现问题,造成卷取织物的端面呈波浪型,由于织物在摩擦辊上滑动使卷取时织物出现弯纬、移纬,以及表面起毛等瑕疵。所以单纯从摩擦辊上着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另外,对某些特殊织物有时需要将织物卷取较松或较紧,要求织物在摩擦辊上产生定量相对滑动,现有卷取装置也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灵敏、实现自动卷取、精确调整和稳定织物张力的织布机独立卷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织布机独立卷取装置,包括安装于机体上的张力辊和卷布辊、用于驱动所述卷布辊卷取织物主动摩擦辊、和用于辅助驱动所述卷布辊的从动摩擦辊,所述主动摩擦辊传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张力辊与所述机体之间设有张力检测单元,所述张力检测单元输出端连接电子卷取控制单元,所述动力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所述主动摩擦辊与所述从动摩擦辊之间设有传动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张力辊两端与机体之间分别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与机体之间分别铰接有拉杆,位于所述张力辊其中一端的拉杆包括与所述支杆铰接的前拉杆和与所述机体铰接的后拉杆,所述张力检测单元设于所述前拉杆和后拉杆之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张力检测单元为与所述前拉杆和后拉杆刚性连接的张力传感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入端连接有伺服控制单元,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变速传动单元,所述变速传动单元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摩擦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端连接的卷取量换算单元,所述卷取量换算单元连接有卷取控制中心单元,所述卷取控制中心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单元,所述卷取控制中心单元输入端还连接有卷取量设定单兀。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所述主动摩擦辊上安装的主动链轮、所述从动摩擦辊上安装的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张力辊与机体之间设有张力检测单元,能够实时监测张力辊上织物的张力,并将监测结果不断的传输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中,电子卷取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监测数据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来驱动动力装置,实现了根据织物卷取张力的变化来控制和调整动力装置的转速,以达到自动卷取、精确调整和稳定织物张力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出现布卷的弯纬、移纬、起毛等现象;而设置的传动装置能够保证主动摩擦辊与从动摩擦辊的同步或差动运行,避免了卷取织物的端面呈波浪型,提高了织物卷取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动力装置及电子卷取控制单元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张力辊;3-卷布辊;4-主动摩擦辊;5-从动摩擦辊;6_主动链轮;7-从动链轮;8-链条;9-张力传感器;10-支杆;11-拉杆;111-前拉杆;112-后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织布机独立卷取装置,包括安装于机体1上的张力辊2和卷布辊3、用于驱动所述卷布辊3卷取织物主动摩擦辊4、和用于辅助驱动所述卷布辊3的从动摩擦辊5,所述主动摩擦辊4传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张力辊2与所述机体1之间设有张力检测单元,所述张力辊2两端与机体1之间分别铰接有支杆10,所述支杆10与机体之间分别铰接有拉杆11,位于所述张力辊2其中一端的拉杆11包括与所述支杆10铰接的前拉杆111和与所述机体1铰接的后拉杆112,所述张力检测单元设于所述前拉杆111和后拉杆112之间,且所述张力检测单元为与所述前拉杆111和后拉杆112刚性连接的张力传感 9 ο 如图3所示,所述张力传感器9输出端连接电子卷取控制单元,所述动力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入端连接有伺服控制单元,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变速传动单元,所述变速传动单元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摩擦辊4 ;所述电子卷取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张力传感器9输出端连接的卷取量换算单元,所述卷取量换算单元连接有卷取控制中心单元,所述卷取控制中心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单元,所述卷取控制中心单元输入端还连接有卷取量设定单兀。在进行织造时,由卷取控制中心单元根据织物的张力输出一定的控制电压,经伺服控制单元驱动伺服电机转动,并通过变速传动单元传动主动摩擦辊4,实现织物的卷取。 通过张力传感器9检测张力辊2上织物的张力,并将其传送到卷取量换算单元进行换算,卷取量换算单元将换算的结果传送到卷取控制中心单元并与卷取量设定单元传输来的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偏差值,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单元驱动伺服电机的运行,以实现精密卷取量的无极调节和适应各种纬密变化的要求。如图4所示,所述主动摩擦辊4与所述从动摩擦辊5之间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所述主动摩擦辊4上安装的主动链轮6、所述从动摩擦辊5上安装的从动链轮7, 所述主动链轮6与所述从动链轮7通过链条8连接,传动装置可以实现主动摩擦辊4与从动摩擦辊5之间运行的同步或差动运行,以保证织物的卷取质量。本技术由于采用刚性连接的张力传感器,提取卷取织物对张力辊的张力变化,通过卷取控制中心单元将检测值与设定的张力值比较,驱动伺服电机快速、慢速转动, 从而迅速达到设定张力,消除了张力调整过程的滞后、过冲或震荡缺陷,本技术可将卷取张力波动控制在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张克旭李宏伟胡艳华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金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