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聚丙烯的水相悬浮氯化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5143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2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化聚氯丙烯的水相悬浮氯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丙烯加入含有分散体系和引发体系的水相或盐酸相中,搅拌形成悬浮相;(2)通入氯气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氯化聚氯丙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氯化聚氯丙烯,含氯量为30-60%,能够完全溶解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氯化过程中采用低温引发体系,以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单一或复配引发体系,同时采用高效的分散体系,以硅溶胶、聚乙烯醇的单一或复配分散体系,氯化过程中采用较低的氯化控制温度,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的反应,以避免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粘连,造成颗粒的比表面积减小和传质传热面积降低,以及因粘连导致的出料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聚合物化工领域,是一种水相悬浮法的聚丙烯氯化改性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氯化聚丙烯(CPP)是聚丙烯(PP)进行氯化改性反应后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用于阻燃剂、防腐涂料、油墨粘合剂等行业,其生产方法有固相氯化法、有机溶剂氯化法、溶剂-水的半水相悬浮氯化法和水相悬浮氯化法。其中,固相法仅在实验室中实现,无工业化生产装置,通常工业上普遍采用有机溶剂法生产,因有机溶剂存在溶剂回收问题、有机废水排放的环保问题,同时含卤溶剂,尤其是四氯化碳等溶剂受《蒙特利尔协议书》的规定已经明确无法使用,因此该法已处淘汰边缘,当前已有不少单位致力于替代溶剂或是替代溶剂-水的半水相悬浮氯化工艺的研究,但仍然无法避免环保问题,而国外已采用水相悬浮氯化法生产。在已可查的水相悬浮氯化工艺中,大多数采用高温氯化法,由于聚丙烯及氯化聚丙烯的软化温度、熔点较低,因此在高温氯化过程中会发生粘连结块,造成氯化过程悬浮相分散性变差,反应界面比表面积缩小引起传质传热困难,氯化后的聚合物氯化均勻度较差, 产品的溶解性变差,以及因粘连结块造成出料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丙烯经深度空冷粉碎或液氮冷冻粉碎后,分级过筛,获得颗粒平均粒径为 50 300微米、粒径分布宽度在1. 2以下的粉料,优选的颗粒平均粒径为50 120微米;较好的是经液氮冷冻粉碎;所述聚丙烯为等规或无规聚丙烯,熔融指数为3-50g/10min,较好的是 30-42. 5g/10min的无规环管法生产的聚丙烯;(2)将聚丙烯加入含有分散体系和引发体系的水相或盐酸相中,搅拌形成悬浮相;其中若悬浮相主体为水相,则水的重量用量为聚丙烯的7-20倍,较好的是12-14倍;若悬浮相主体为盐酸相,则盐酸相的重量用量为聚丙烯的7-20倍,较好的是 12-14倍,盐酸的重量浓度为5 15%,较好的是5-10% ;分散体系的加入重量为聚丙烯的0.5-5%,较好的是3-4% ;所述分散体系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或硅溶胶中的一种以上;较好的是聚乙烯醇或硅溶胶中的一种以上;引发体系的加入重量为聚丙烯的0. 1-5%,较好的是0.5-1. 5% ;引发体系是偶氮类化合物或过氧化物;偶氮类化合物优选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物优选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或过氧化二碳酸双O-乙基)己酯中的一种以上;较好的是过氧化氢或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以上;(3)通入氯气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氯化聚丙烯;氯气通入量是目标氯化聚丙烯理论重量用氯量的100-120%倍,其中,氯化聚丙烯的氯的重量含量目标值范围为30-60%,较好的是理论用氯量的105-110%,由氯气累积流量计精确监控,氯气总通入量为氯化终点;反应温度为70_80°C,反应压力为0 0. 6MPa,反应时间为3 4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艺过程制得的氯化聚丙烯,含氯量在30-60%之间,能够完全溶解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液清澈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溶解速度快。本专利技术采用非均相水相悬浮氯化法制备氯化聚丙烯,在氯化前对原料聚丙烯进行预处理,使聚丙烯成为小粒径的微粒后进行氯化改性反应。由于聚丙烯本身的特性在于结晶度较高,颗粒内部结构致密,氯化反应时氯气向颗粒内部的渗透困难,不易撤除氯化反应热,因此很容易造成氯化反应集中于颗粒外表面的深度氯化,而颗粒内部因渗透扩散半径过大,较难达到与外表面相近的氯化度,造成产品的氯化均勻度较差,并引起产品在甲苯、 二甲苯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下降,故本专利技术采用种液氮深度冷冻粉碎、并分级过筛的预处理方法,使聚丙烯原料的颗粒平均粒径控制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其粒径分布控制在一定水平,既改善了微观尺度上氯向颗粒内部渗透的能力,提高了内外表面的氯化均勻度, 又改善了宏观尺度上的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氯化均勻度差异,从而克服了水相悬浮氯化法普遍存在的氯化均勻度问题,也避免了溶剂法工艺中存在的溶剂回收问题及有机废水的环保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氯化过程中采用低温引发体系,以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单一或复配引发体系,同时采用高效的分散体系,以硅溶胶、聚乙烯醇的单一或复配分散体系,氯化过程中采用较低的氯化控制温度,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的反应,以避免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粘连,造成颗粒的比表面积减小和传质传热面积降低,以及因粘连导致的出料困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重量百分比。实施例1聚丙烯为熔融指数为30g/10min的无规环管法生产的聚丙烯。向100L的搪瓷釜中投入脱盐水85Kg、200g硅溶胶、50g过氧化氢和5Kg经液氮冷冻粉碎成平均粒径98微米的聚丙烯粉,粒径分布宽度为1. 2,在搅拌状态下开始升温,同时通入氮气赶釜内氧,尾气引入吸收塔,当釜温升至50°C后,改通氯气赶釜内氮,此时氯气开始计量,当温度升至60°C后,关尾气阀门开始带压反应,当釜温达75°C时,开釜夹套冷却水移热,移热速度根据反应热大小控制,使釜内温度恒定在75°C,压力为0. 3-0. 35MPa,直至通入的氯气量达到5. 2Kg时,到达反应终点,反应时间为215min,自然降至常压后,混合液进入固液分离器脱除盐酸后,用脱盐水50Kg洗涤过滤,再加入50Kg脱盐水后用10%浓度的纯碱液调节PH值至7,经固液分离脱水后得到含水量在50%左右的湿物料,湿物料经气流干燥处理至含水量0. 3%以下的成品。取样测得氯含量33. 8%的氯化聚丙烯成品,取20g 成品置于80g 二甲苯中,搅拌30min后溶液澄清无悬浮物及沉淀物。实施例2聚丙烯为熔融指数为42. 5g/10min的等规聚丙烯。向100L的搪瓷釜中投入脱盐水80Kg、400g硅溶胶、IOOg过氧化氢和IOKg经液氮冷冻粉碎成平均粒径98微米的聚丙烯粉,粒径分布宽度为1. 2,在搅拌状态下开始升温,同时通入氮气赶釜内氧,尾气引入吸收塔,当釜温升至50°C后,改通氯气赶釜内氮,此时氯气开始计量,当温度升至60°C后,关尾气阀门开始带压反应,当釜温达80°C时,开釜夹套冷却水移热,移热速度根据反应热大小控制,使釜内温度恒定在80°C,直至通入的氯气量达到 21Kg时到达反应终点,反应压力在0. 4-0. 45MPa,反应时间为405min,自然降至常压后,混合液进入固液分离器脱除盐酸后,用脱盐水50Kg洗涤过滤,再加入50Kg脱盐水后用10%浓度的纯碱液调节PH值至8,经固液分离脱水后得到含水量在50%左右的湿物料,湿物料经气流干燥处理至含水量0. 3%以下的成品。取样测得氯含量50. 5%的氯化聚丙烯成品,取 20g成品置于80g 二甲苯中,搅拌30min后溶液澄清无悬浮物及沉淀物。比较例1聚丙烯为熔融指数为30g/10min的无规环管法生产的聚丙烯。向100L的搪瓷釜中投入脱盐水85Kg、200g硅溶胶、50g过氧化氢和5Kg经液氮冷冻粉碎成平均粒径286微米的聚丙烯粉,粒径分布宽度为1. 5,在搅拌状态下开始升温,同时通入氮气赶釜内氧,尾气引入吸收塔,当釜温升至50°C后,改通氯气赶釜内氮,此时氯气开始计量,当温度升至60°C后,关尾气阀门开始带压反应,当釜温达7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武袁茂全胡妹华沈帅张建朱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