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加入PH调节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46995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0 21:57
一种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加入PH调节剂的方法,在树脂聚合反应转化率达到12~18%时,体系中沉淀出树脂,并形成树脂骨架后,加入PH调节剂,根据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计算出加入PH调节剂时转化率所对应的时间t,并输入聚合DCS系统中,待聚合反应进行到时间t时,由DCS控制系统自动加入。其有益效果是:1、改变传统的PH剂加入方式,根据聚合反应转化率加入。2、提高吸油率,改善PVC树脂颗粒特性。3、通过PH值调节剂后加工艺,降低分散剂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悬浮法PVC的生产,尤其涉及到在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PH调节剂的加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上,聚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悬浮法、乳液法,本体法和溶液法。其中悬浮法因为生产过程简易,便于控制,便于大规模生产,产品的适用性比较强,生产总量占 80%以上,而国内悬浮法占94%以上。由于在VCM聚合过程中,有部分氯化氢释放,导致体系PH值下降,对反应体系造成影响。因此在反应体系必须加入PH调节剂,使聚合反应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悬浮法PVC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在聚合体系中起分散和稳定作用,但其同时在树脂颗粒表面形成皮膜。皮膜的薄厚程度对树脂的一些主要指标(如吸油率)有较大影响分散剂用量大,树脂颗粒皮膜厚,吸油率低,树脂后加工性能变差。因VCM悬浮聚合转化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PVC树脂颗粒特性产生影响,在低转化率时,液滴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并的倾向,另外微观层次粒径随聚合进行而增长,两者综合结果在宏观上使树脂粒径随转化率增加而增大。在转化率较高时,皮膜强度和刚度增加,渐趋稳定,聚并减少,宏观树脂粒径趋于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加入PH调节剂的方法,以减少分散剂消耗,提高树脂的吸油率等指标,改善树脂颗粒特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加入PH调节剂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树脂聚合反应转化率达到12 18%时,体系中沉淀出树脂,并形成树脂骨架后,加入PH调节剂,根据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计算出加入PH调节剂时转化率所对应的时间t,并输入聚合 DCS系统中,待聚合反应进行到时间t时,由DCS控制系统自动加入。以上所述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是Xt = Qt/Q 总Xt代表t时间的转化率Q总=1532G1532-----Ikg 聚合物放热 1532KJG ---------氯乙烯投料量G (kg)-Tt进)C 氷 dt +J^fFi 注水(Jif 反应一 7>注水)CVjciA式中Qt--------从反应开始到时间t累计放出的热量Wt--------循环冷却水流量Wt注水——注入水的流量C水-------水的热容Tta-------夹套冷却水出口温度Tt进-------夹套冷却水进口温度Ttfis-—聚合反应温度Tt ,注-------夹套冷却水进口温度或注入水温度A-------校正因子(考虑夹套、釜上下盖等所有同环境进行的换热,经验摸索得出)取值范围在1 2之间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1、改变传统的PH剂加入方式,根据聚合反应转化率加入。2、提高吸油率,改善PVC树脂颗粒特性。3、通过PH值调节剂后加工艺,降低分散剂消耗。具体实施方式在PVC小聚合釜(6L)试验中发现,聚合用PH调节剂对聚合分散体系产生较大影响。在聚合配方相同情况下,PH调节剂提前加入,经反应所制的树脂颗粒较粗,而在聚合反应开始后再进行PH调节剂的加入,树脂粒径变细,可减少分散剂用量,树脂颗粒皮膜变薄, 有利于树脂颗粒特性的改善。根据上面实验现象,可看出PH调节剂的过早加入对聚合的分散体系造成了影响 (树脂颗粒粗),不利于反应体系的稳定。因此,为了减小PH调节剂对聚合分散体系的影响, 结合PVC树脂的成粒机理、文献报道及生产实际情况,我们对PH调节剂的加入时间进行调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在生产SG-7型树脂时,根据该型号树脂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计算出(加入PH调节剂时)转化率所对应的时间t,并输入聚合DCS系统中,待聚合反应进行到时间t时,由DCS控制系统自动加入。通过反复实践、摸索,确定PH调节剂加入最佳转化率,调整之后的树脂粒径稳定在120 130微米,和改造前粒径相当,但树脂颗粒形态明显规整,且吸油率由13 15g/100g上升到16 17g/100g,其它质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树脂保持优等品水平,分散剂用量下降19.7%。实施例二在生产SG-8型树脂时,根据该型号树脂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计算出(加入PH调节剂时)转化率所对应的时间t,并输入聚合DCS系统中,待聚合反应进行到时间t时,由DCS控制系统自动加入。通过反复实践、摸索,确定PH调节剂加入最佳转化率,调整之后的树脂粒径稳定在125 135微米,和改造前粒径水平相当,树脂吸油率为14 15g/100g,高于调整前数值 12 13g/100g,同时分散剂用量下降16.8%。根据聚合转化率加入PH调节剂,在降低树脂配方成本的同时,各项质量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分散剂用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改善树脂颗粒特性。权利要求1. 一种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加入PH调节剂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树脂聚合反应转化率达到12 18%时,体系中沉淀出树脂,并形成树脂骨架后,加入PH调节剂,根据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计算出加入PH调节剂时转化率所对应的时间t,并输入聚合 DCS系统中,待聚合反应进行到时间t时,由DCS控制系统自动加入; 以上所述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是 Xt = Qt/Q 总Xt代表t时间的转化率 Q总=1532G1532-----Ikg聚合物放热1532KJG---------氯乙烯投料量G (kg)-Tt进)C 氷 dt + J^fFi 注水(Jif 反应 _ 7>注水)CVjciA式中Qt--------从反应开始到时间t累计放出的热量Wt---------循环冷却水流量wtft7K----注入水的流量C*-------水的热容Tta-------夹套冷却水出口温度Tta-------夹套冷却水进口温度Ttfis----聚合反应温度Tt注-------夹套冷却水进口温度或注入水温度A-------校正因子,取值范围在1 2之间。全文摘要一种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加入PH调节剂的方法,在树脂聚合反应转化率达到12~18%时,体系中沉淀出树脂,并形成树脂骨架后,加入PH调节剂,根据氯乙烯聚合转化率-时间关系方程式,计算出加入PH调节剂时转化率所对应的时间t,并输入聚合DCS系统中,待聚合反应进行到时间t时,由DCS控制系统自动加入。其有益效果是1、改变传统的PH剂加入方式,根据聚合反应转化率加入。2、提高吸油率,改善PVC树脂颗粒特性。3、通过PH值调节剂后加工艺,降低分散剂消耗。文档编号C08F2/18GK102504069SQ20111030756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宁小刚, 李建军, 杨志刚, 王建兵, 韩宝庆, 魏以峰 申请人: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兵宁小刚魏以峰杨志刚韩宝庆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